“单纯从画风上来说,我觉得这位画师和画圣竟有几分相似之处!”
“画圣是谁?”
“吴道子,唐朝时的人了。我反倒觉得,这幅画比吴道子的画,还要细腻许多。”
“而且这幅画,对颜色的运用,也不比那些历史上成名的画家差。”
“我一直认为,国画注重于对意境的阐述,但这幅画却告诉了我们,国画也可以写实!”
“甚至这幅画,还融合了西洋画派的一些手法,能看得出一些透视效果。”
……
后知后觉的观众们,在网络上掀起了一阵对这幅画本身的探讨。
许多人立刻查询资料,想要看看明朝有什么出名的画家。
可是,能够查询到的画家,要么画风和这幅画相去甚远,要么画功与这幅画有明显的差距。
再有的,根本没机会接触到宝船。
而就在网友们还沉浸在对画作的讨论中时,黄老师和孙正,并没有停下对宝船问题的探讨。
“画得真实,细腻,又对证明宝船有什么影响呢?”
“总不可能说,因为这幅画太过真实,所以不太可能是虚构的吧?”
“别说严谨的学者了,这样的说辞,连我自己都说服不了。”
黄老师仍旧不明白孙正的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孙正却露出了无比振奋的表情:“黄老师,我说过了,它并不能作为直接证据。”
“但是,它却可以为宝船的存在,提供一个证明的机会!”
“实际上,宝船的重铸工作,到现在为止,也依旧有人在做,可并不太能令人满意。”
“可是,有了这幅画,或许能够很大程度上,推进宝船的重建。”
“即使我们无法看到宝船的内部构造,但通过宝船外部精细的细节,现代的船舶设计师,总能推断出一个大概。”
“而这,对于宝船重建来说,已经是一个飞跃性的进步了!”
孙正开心的心情,溢于言表。
而原因,不过是因为一个重建宝船的“可能”而已。
这无疑让所有人,更多的认识到了考古工作的不易。
他们想要追寻,重现历史,可即使他们自己,也知道这件事并不容易。
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放弃任何一点线索,不放弃任何一种可能性。
讨论它!研究它!
将自己所有的时间,用在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得出结论的事业中去。
黄老师看向孙正的眼中,又多了些许的敬意。
“我……”
他很想说些什么话来恭喜孙正,可又觉得,好像又没这个必要。
而就在他犹豫的时刻。
一声大喊在屋内响起:“你们看,这是什么!”
……
与此同时,互联网上。
明朝宝船的图片,在网络上大肆的传播着。
民间和官方的一些正在进行,或者早已中断了宝船重建工作的团队,已经如孙正所说,重新聚集到了一起。
他们针对画上的内容,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专业的工程师,根据画面的内容,做出了好几种内部的假设,已经进入了在电脑上模拟测试的流程。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