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六章 春日诗赋(1 / 2)羡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楚珏同苏岐一路走来,吸引目光无数。

二层阁楼四间上等雅居是给才学最为出众的四人准备的,已有三扇门紧闭,只有最后一间名为“春水”的包间还是敞开的。

四个最上等的厢房想要入内最紧要之事是作出一首诗,这首诗须得符合厢房的名称。

例如这春水厢房就得做一首描绘春水的诗。最后交由雅间厢房内的清倌人春水评析,觉着满意便有资格入内。

“春水”雅间现如今还敞开着,想必是这些学子们作的诗皆不符合春水姑娘的意。

这也难怪,四位姑娘,唯有春水以诗词才学见长,曾有大儒言道春水的诗词造诣不输当世大家。

寻常人的诗词自然难入这位诗词造诣极高的姑娘法眼。

不是没有学子来此一展身手,他们冥思苦想的描写春之诗词都被春水笑着驳回了,即便有些辞藻华丽意境尚可的诗词也并未能写到春水姑娘心里。

故而其余三间雅间的三扇大门早已闭合,只有这扇大门迟迟未能闭合。

“其余三间雅舍分别被杜樊川、一道人和女婢陪同的白衣公主,及一妖异俊美的红袈裟番僧占据。这最后一间看来是要被苏岐拿下。”

“未必见得吧!春水姑娘擅长写春景,写春日的诗词造诣不输当世大家,苏岐虽然具备才华,可也不见得写春日诗造诣高。”两士子轻声谈论道。随后话题一转,

“那红袈裟番僧长相着实妖异俊美非凡,一个和尚逛青楼,当真怪哉!”

“我早年游学时听闻吐蕃密宗和尚修行与我们中原佛寺不同,兴许密宗和尚与大楚和尚的俗家戒律也是不一样的。”

“我看不是,说不定是个受不住寂寞,从吐蕃偷跑而来的破戒和尚。”

“或许吧,来,喝酒!反正今夜这青楼词魁注定与咱们无缘。引罢杯中酒一壶,不去做那绮丽梦。”

未多时,两人穿过长长的回廊来到名为“春水”的雅间前,里面身着淡绿色长袖袍子的年轻女子正笑语盈盈望着前来的苏岐和楚珏。

“春水见过苏公子。”那女子欠身行礼道,又向楚珏行过一礼,“不知这位公子是?”

“在下楚珏,见过春水姑娘,早就听闻姑娘才名,今日难得有幸一见。”楚珏微笑开口道,春水的春日诗词他是听过的,那首《春日忆》至今印象深刻。

尤其那句,“春风吹落姑苏侧,此曲缥缈升天行。”

将柔柔的春风写得如此豪迈,想必春水姑娘胸中也有万丈壮阔的风景。

这个看起来柔柔弱弱的女子,却有着巨大的内心力量,这是这个时代少有的,也是令楚珏钦佩不已的。

“两位公子可有春日佳作,莫要是一些伤春惜春之诗词,这等诗词美则美矣,却非春水所中意。若是只有这些诗词,二位公子今日怕是难踏入这春水雅间了。”春水神情一肃,直视着苏岐,正色道,

虽是说两位公子,但是显然在春水心中楚珏只是陪同苏岐前来的好友而已。

今日她倒要看看这个名动姑苏城,能写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等意象立意句子的词人会写出怎样一个春天?

可惜,苏岐只是漠然望着她,根本不为所动,也不应答。

“苏公子。”春水皱了皱眉头,有些恼怒道。

这人好生无礼,不做应答便罢了,兴许只是在思索。只是这眼底里的漠不关心的姿态着实叫人恼怒,这等轻视姿态,莫非是瞧不起写春日诗,还是瞧不起自己?

其实非是苏岐瞧不起春水,实在是天人合一的弊端显现,苏岐只是这幅模样,对待谁都是如此冷漠。

天人洞悉世间事,唯独没有感情。

优秀的诗词最后一定是回归到感情中去,家国情怀,男女感情,大爱,小爱。

这些在楚珏眼里是一样的,故而即便苏岐脑海里有许多华美的诗词章句子,他也分辨不出其中蕴藏的感情,也就无法拿出应景的一首诗来应对眼前的困境。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楚珏见苏岐不语,春水脸上怒容越来越盛。于是拿出苏轼的诗《惠崇春江晚景》应对,楚珏双手附后闲庭信步,边走边吟诵。

春水听着前两句一脸怒容已逐渐消散,越听到后面眼眸越明亮,尤其最后一句北方大漠风雪与江南阳春三月相对应,春景还能这么写?!推陈出新,别具一格。

才子,这是一个才学不在苏岐之下的才子!

“楚公子才学出众,却是为人低调。春水佩服,这诗不说前三甲,入春日诗前十是板上钉钉的。想不到今日有幸,见识到一首如此清新隽永的春日诗诞生,融情江南塞北,备意阳春白雪。公子才学实在令小女子钦佩。”

春水望着已经停步的楚珏,弯腰拢袖,退步往后为楚珏留出一条进去的路。此等诗词,心悦诚服。

最后一间雅舍门缓缓关上,今夜四位饱含才学之士将角逐最后的胜利!

对于最后一位才子的情况,其余三人也有悄然关注,了解对手有时比了解自身还重要。

春水、夏蝉、秋露、冬霜。四间包厢依次成四方结构坐落入云阁二楼廊道。

与春水包厢相邻的夏蝉雅舍内,杜樊川听着身边一学子的告知,有些忧心忡忡,又多了一位才学之士。那白衣公子和红袈裟番僧,虽然也都颇具才学。但是对于杜樊川来说,水平差了一筹。

适才苏岐未来,他本以为此次十拿九稳胜券在握,作为经略使宋致道看中的官员,他也被誉为有宰相之才。

原先在经略使府他是风光得意的,即便每日流连于青楼勾栏地,风流之名天下尽知。

这在正统读书人眼中可不是什么好事情,不似民间读书人口中引为美谈,在传统顽固的儒家读书人嘴里这就是污名恶名了。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