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章:校阅序幕(求收藏,求推荐)(1 / 1)忘剑星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果说在场众人中除了朱由检本人外唯一一个对此有所猜测和觉察的,那也就只有那位掌握内廷的王承恩王公公了。虽然他也猜不透陛下今日到底意欲何为,但以他纵横内廷数十年的政治嗅觉来看,今日十有八九有人要倒霉了。

当数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开到校场的时候,饶是朱由检已经有了心理准备,还是不由自主的被这幅壮观的气象所震慑。

冷兵器时代,士兵的数量就是决定战争胜负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古往今来,虽然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层出不穷,但正如拿破仑所言,哪有什么以少胜多,都是局部的以多胜少而已。至于仅有的几个不合常理的战例,正是因为其稀有性,才导致数千年来仍被奉为经典。绝大多数情况下,人海战术就是无解的。

哪怕这个时代,火器已经开始普及,枪炮正逐渐成为战场的主流,大明帝国正处在冷兵器时代与热兵器时代更替的风口浪尖。但在朱由检看来,在排队枪毙战术以及稳定合格的后装滑膛枪出现之前,冷兵器时代的战争规则仍然无可更改。

当然了,在明末,冷兵器时代的普世法则——人多欺负人少好像并不适用。这条定律如同被颠覆了一般。

无论是满洲建奴兵欺负明军,还是明军收拾农民军,以少胜多的局面都十分常见。

数百鞑子追着几千明军痛揍、几千鞑子追着数万明军屠杀,以及数百明军大破几千农民军、上千明军追着几万农民军到处逃跑的场景几乎是每时每刻都在上演,而这些战例都是十足十的以少胜多。

所谓的“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虽然略有夸张的成分,但却也不得不承认,和眼下的明军比起来,建奴兵的战斗力确实足以所向披靡。

再加上努尔哈赤父子的水平,确实比现在绝大多数明军将领要强的多,算得上是深谙用兵之道。明军的一败再败,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面对建虏,明军原本有两大优势,一是人多,二是火器尤其是大炮。

但在崇祯四年的吴桥兵变和登州之乱以后,随着孔有德、耿精忠的投降,满清的火器技术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原本和明军火器之间的巨大代差几年间已经几乎被抹平。

而根据历史原本的轨迹,随着崇祯十五年松锦大战结束,明军最后的主力军团也基本丧失了战斗能力,人数这唯一的优势自此也不复存在。

直到原本时空里崇祯十七年崇祯帝在煤山上吊,明军依然没能恢复对清军的人数优势,想要抵抗清军鲸吞中原也自然变成了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眼下,松锦大战一触即发,而以他现在的能力和资本,还没有资格参与进去扭转乾坤。

可以说,这是一场豪赌,如果他在松锦大战的两年内积攒出了足够与黄台吉一战的家底,那么这花花江山最终究竟落入谁手还有悬念。否则,满清入主中原的大势依旧会如同原本历史上发生的一样难以阻挡。

如果眼下在北京城外的不是八万京营,而是八万建虏,他朱由检堂堂大明天子,又有什么办法克敌制胜或者至少保住北京呢?火器吗?

可是徐光启死了,孙元化死了,毕懋康虽然还没死,但也不受重视。

而大明现在的火器,技术水平固然有所提高,但论质量,或许还不如几年前。

更不用说,明末所依赖的所谓“红衣大炮”,实际上不过是同时代西班牙、葡萄牙等西方殖民帝国淘汰下来的产品。

“陛下,时辰倒是刚好。”王承恩一直盯着时间,这时低声道,恰好将朱由检飘散出去的思路拉回眼前。

朱由检没有说话,只是笑了一下。

这两个家伙,居然是掐着时间来的。

而且自己提前了整整一天通知,倒也让这两个混球拉出了足够多的“人马”。

“臣等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然臣等甲胄在身,不能全礼,还望陛下恕罪。”

朱纯臣和徐允祯两人为首,带着一干各营主将拔马先行,到了石台之前,熟极而流的滚鞍下马,然后蹬蹬蹬跑上石台,到朱由检面前停住,尔后推金山倒玉柱般跪倒了一大片。

和之前在京城城门指点江山的模样不同,眼下哪怕是两位国公也同样是一身戎装、腰间挎了佩剑,朱纯臣这厮也不知是哪里学来的时髦,还在腰间别了一把手铳,看起来倒也有几分将帅风范。

但朱由检此时内心却是古井无波,甚至还有点想笑。

“爱卿免礼,诸将平身。”

盔甲铁片碰撞摩擦,发出锵然之声,诸将齐齐起身,各自肃立。

但用眼角瞥见边上王承恩和骆养性脸上都露出了一抹似笑非笑的笑容,朱纯臣的内心又开始隐隐不安。

严格来讲,自己和徐允祯算是让陛下白白枯等了这许多时候,然而陛下脸上竟然还能毫无表情,甚至还隐约有几分笑意。

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陛下从原来那个喜怒都摆在脸上的少年君王,变成眼前这个样子的?

朱纯臣不知道,所以他害怕了。

徐允祯也不知道,所以他现在也开始害怕了。

照此来看,自己那些小伎俩也好,小算盘也罢,只怕未必瞒得过啊。

两人对视一眼,内心同时升起了一抹叫做后悔的情绪。

但开弓没有回头箭,事到如今,他俩也只能硬着头皮往下走了。再说了,朱家两百年世袭罔替的国公,徐家那边这一支是两百年世袭罔替的国公、还有一支主脉可是三百年世袭罔替的国公,二人又是靖难元勋的后裔,总不信朱由检在没有太多罪证的情况下能对他们两个怎么样吧?

大不了,京营总督这个位置不做了。

当然,后继的接任者最好也是自己指定,这样就真的啥也不亏了。

反正,只要陛下不傻,他就应该知道,联合勋戚一同应对文臣的权力扩张才是最划算的事情。

如果连京城兵权都被那帮读书人攫取过去,那这京城到底听谁的?

这也是夺门之变后为什么其他人可以蒙混过关,但于谦必须死的原因之一。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