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92章 对于天主教的重新认识(1 / 2)富春山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朱由检看着徐光启诚恳劝谏的样子,思考了一下才说道:“两位先生以为,朝廷应当怎么做,新政才能赢得天下百姓的支持呢?”

虽然对于皇帝的问题有些疑惑不解,徐光启还是诚恳的回道:“陛下是大明天子,只要陛下颁发的新政有利于国计民生,天下百姓自然就应当支持朝廷的新政,这不是理所当然之事么?”

朱由检默不作声,又把目光转向了王徵,在皇帝目光的注视下,他不得不开口说道:“想要获得天下百姓对新政的支持,臣以为,应当许百姓以利益,百姓重利轻义。

若是他们能够因为新政获得利益,新政获得百姓的支持,自然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虽然士大夫们口头上都言之凿凿的说,小人喻于利,君子喻于义。但是拜大明发达的商品经济所赐,近世的士大夫们在实际行动上,追求实际利益的举动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了。

像蒲州张、王两家,根本就是披上了一层士大夫外衣的商人了。江南地区的士绅同豪商之间,早就通过姻亲关系勾连起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就算是王徵这样还算遵守着传统价值观的士大夫,对于使用利益去引诱百姓,以获得百姓对于新政支持的方式,也并不抵触。

不过朱由检显然并不认同两人的说法,他摇了摇头说道:“用利益去引诱百姓支持新政,固然可以获得一时的成效,但是以朝廷现在的状况,可给不起足以让天下百姓长久支持下去的利益。

朕以为,想要让天下百姓支持新政的最好办法,莫过于他们不支持新政就会受到利益上的损失。

朕之所以要在短期之内把局面铺开,就是要让新政能够尽可能的影响到大多数百姓的生活,让他们成为当事人而不是旁观者。

在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势下,那些反对新政的士大夫便不能不考虑,废除新政引起的各地百姓的反弹。

比如现在开设的三大银行,那些商人们刚开始不过是想要做一次小小的投机,看看能不能从朕这里、新政中捞取些好处。

但是到了现在,他们最大的愿望却变成了,保住他们在银行中的投资不受损失。

为了挽救已经投入的1块钱,他们不得不新投入了2块钱为了挽救已经投入的3块钱,现在他们又不得不再次投入6块钱。

其他行业的商人朕不是很清楚,但是在银行中有股份的商人,必然是最为支持新政的。

同理也是,各地的水利工程建设,没有朝廷的投入就并无法完成。在工程没有完工之前,地方上的百姓、士绅就不得不支持朝廷,以避免工程中断。

而购买了朝廷为筹集建设资金所发行公债的百姓们,他们就更不愿意新政废除了,没有了新政对财政上的变革,公债的偿还就没有保证。

所以,两位先生的担忧,在朕看来并不是问题。现在的摊子铺的越大,新政推出的政策越多,反对新政的力量就越是畏缩。

试问今日之大明,除了朕以外,谁还能维持住现下的局面?难道那些东林党人上台之后,能够用仁义两字一笔勾销,朝廷对银行和百姓数千万元的欠债?

如果他们真能做得到,朕恐怕早就不在这个位置上了。为了让朝廷能够按时还款,不让他们手中的公债股份一文不值,他们也不得不支持朕,也不得不继续向朝廷借款。

所以两位先生不必担心摊子铺的太多,朝廷负债太多,从而让新政遇到挫折。相反,朝廷负债越多,天下百姓对于国事的关心就会越高,新政推行的阻碍才会越小。”

对于崇祯这套负债治国的歪理,徐光启和王徵不由面面相窥。他们不知道该怎么评论皇帝的这番话语,这些言论显然不太符合,先贤所推崇的仁义治国之政。

徐光启随即想起,他最近刚刚看过的一本译书,西方权谋之士所著的君主论,里面的言论倒是同皇帝现在所言颇为相近。

他脑子里只是稍稍转过了这个念头,便默默的在心中埋葬了这个想法。

这本君主论中所阐述的道理虽然不无可观之处,但是却大违儒家先圣所提倡的治国方针,近乎于法家、杨朱之学。

现在大明士林已经对西学在京城的传播大有意见了,一旦传出皇帝被西方学者所著的君主论所影响。恐怕西学蛊惑君王,祸乱朝政的名头就更跑不掉了。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