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章 身陷大宋(2 / 2)以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韩清也知道自己现在没得选择,只能在胃浪翻滚的状态下把背包和电警棍收拾好和他们一起走,边走边吐吐得都是胃液。因为一天都没怎么好好进食了,那几根火腿肠早就消化的一点都没了。

好在韩清自驾游的时候去内蒙古草原玩过,在草原玩的那么开心岂能不学学骑马?于是他在花了几千块钱的学费和摔下马十几次的代价也学会了骑马。

所以这时候骑在马上,能够和众人一起前行。只是此时的韩清神情恍惚,犹如行尸走肉一般和众人一起驭马而行,有几次差点跌下马,观察到他情形不对,那马脸的士兵骑近扶了几次并提醒,他才能够慢慢的提上来一点精神。

因为饥饿之后就是神经高度紧张,再接着被砍头场面惊吓。其实更大的原因是他还不敢百分百的确定自己是不是双脚已经踏入了另一个时空。

他只是机械的一遍遍告诉自己:“他们这是在拍戏!他们这是在拍戏!他们这是绝对在拍戏!”“我只是被一帮跑龙套的群演弄了个开心恶作剧。远处一定有藏在暗处的摄像机在悄悄地拍我的傻样子。”

那马三给了韩清马匹之后,骑马加速到连鬓胡子跟前说:“递给他缰绳时候检查了一下手和胳膊,不是摸过刀的,也不是使过弓的人”。那连鬓胡子点了点头,继续加速马的前进。

骑马行进了大约三十里之后,韩清看到更多的参天大树和起伏的山丘。草原的生机在这个时候体现的更加的旺盛。

在跨过一条略有五六米宽的小河之后又前进了大约五里地,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隐隐约约看到前面有两人骑马过来低喝一声:“三尺大鱼”。

韩清听到马脸士兵旁边的一人低声回复“五寸高粱”,就模模糊糊看到过来的两人拨转马头超别的方向去了。

为首的那连鬓胡子的人说了一声到了。就见几人立刻翻身下马拴在草地旁边略微半人高的木桩上。

连鬓胡子对大家说:“吃点东西休息一下,带这少年郎来见我”。

韩清也立刻下马,找了木桩也拴住了马的缰绳。马脸士兵看他拴完缰绳就皱着眉对他说:“别胡乱拴,在木桩上绕两圈半的缰绳,剩下的半截要搭在上面。否则遇到夜袭的时候解不开缰绳那就死的快了。”

他看了旁边的木桩果然都是这样拴马的缰绳,于是也立刻解开缰绳重新按照大家的样子绕两圈半。

绕完后看着马脸士兵,那马脸士兵说了声跟我来,就朝一个简易的营房走去。

韩清懵懵懂懂的跟着士兵往营地里面走,模模糊糊看到营房似乎是用木头搭建的,上面散落着大量的青草。

进了营房里面之后,立刻闻到屋子里有股煮熟的肉香味道,只是现在吐了太多的胃液之后,对食物的诱惑已经没有太多的感觉了。

刚踏进营房没几步,韩清就立刻昏倒了。

由于彻夜不眠加上又渴又累又饿,被袭击之后又第一次看见砍头,接着就是在马背上呕吐者颠簸前行,到了营房还不知道接下来是个什么情况,于是就昏昏沉沉的倒地了,临倒地之前看到那士兵冲着他呼喊。

那连鬓胡子首领的营房里,此刻吃完羊肉擦了擦嘴,正在听手下汇报。

“孟队,小的翻看了那少年的包裹,从这包裹里发现奇奇怪怪的玩意非常多,几乎没有一样是认识的,似乎这少年的身份十分独特。”说罢便把韩清的登山包放在面前的小桌子上让孟头领看。

“首先,孟队请看这包裹的用料和质地,以小的眼光发现此等织造手法从未见过。更无从知道此等编织手法的工艺”。

“您在请看这包裹的锁扣,两边铁齿咬合非常整齐。小的用力撕扯也不得撕开。后来顺着这铁齿看到有个带小圆孔的小铁片,扯了几下方得到打开这包裹的诀窍”。说完之后便拉开拉锁让孟头领看。

“咦?这包裹果然有点门道哈”。孟头领像个白痴一样拉着拉锁反复的拉开合上,等把拉锁拉链合上之后就用双手揪住拉锁两边的布往开扯,果然如手下所说那样,居然扯不动。

作者以然说:1宋朝人说话发音和粤语发音十分相像,真宗年间陈彭年、邱雍等编着大宋重修广韵,里面标注的文字发音与现今的粤语高度吻合。西晋开始,汉族出现了第一次大规模、长时间的内部战乱,这就是史上知名的“八王之乱“接下来就是北方少数民族趁汉民族衰退而大举入侵中原,形成了又一个知名的战乱历史时期“五胡乱华”再到后来的“南北朝混战”,一直到唐朝中原战乱才彻底结束。从“八王之乱”开始,出现了史上第一次的中原汉人为逃避战乱而长时间的大规模南迁,当时是整个家族、整条村庄在族长、村长称之为“太公”带领下的扶老携幼式的长途南下,因此把当时的中原汉语、文化、习俗全都带到了广东。几乎所有传统广东人的家族都有“族谱”记录自他们是来自中原何方,何时迁到广东的。例如前香港特首“曾荫权”,其始祖就是山东的“曾子“,其族谱就记载了什么时候由山东南迁到广东的南海县。到曾荫权的爷爷时再迁到香港。广东人由三大群体组成,广府人占大多数,分布在珠三角及粤北、粤西地区、潮汕人李嘉诚就是这一人群,分布于粤东南的潮汕平原、客家人分布于粤东的梅州、惠州。因此也有三大语言:粤语即广府语、潮汕语、客家话。这三大群体全部是不同时期、内地不同地区的汉人南迁的后代。当这些南下的汉人族群在终于翻越岭南山脉到达粤北韶关南雄县,不会再受战乱影响时,就都会在那里休养生息。但南雄县毕竟是山区,农业物产远不及平原地区丰富,所以南迁汉人在那里繁衍了几代人后,就又大多会继续沿北江南下、沿西江西进而到达最终的迁徒地珠三角、粤西、甚至广西东部的平原地区。这一时期在浙江福建一带的汉人则有部分南迁到粤东地区的潮汕平原,成为潮汕人的祖先,因此潮汕语与“闽南语”是同一语系,与作为来源于中原古汉语的粤语不同。广东、广西在秦朝统国之前,并不属于中原政权,被称为“百越”,但也没有形成“国家”,全是刀耕火种的少数民族氏族部落。汉武帝北击匈奴、南收南越,奠定了汉朝长达四百年的江山,中原地区也形成了一个拥有统一文字、语言、文化、民俗的强大民族“汉族”。唐朝建立后,中原的战乱终于平息,汉人南迁也告停止,中原汉语再次重新统一,且广东地区到唐朝末年其汉语也由汉朝时期的汉语也逐步演变为唐朝的汉语。唐朝四百年安稳岁月,语言文化上也趋一致。汉人的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南迁,到唐末全广东就只剩下粤北深山上的一个“瑶族”,其余平原地区全是汉人了。因此广东的汉人后来就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读音与“越”字相同的汉字“粤”,其目的就是要表明现在的“粤”已经完全不同于古代的“越”了。李唐之后,中原不稳定的环境使得语言随之也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北宋初年时,中原地区的汉语仍能基本保持汉唐语言,当时出版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本官方的权威发音韵律书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里面标注的文字发音与现今的粤语高度吻合。但之后中原因为受到西厦、辽、金、元等北方少数民族的侵略占领,汉语开始胡化,到了南宋时期中原汉语已经由汉唐汉语粤语演变为现在的“客家话”了。而偏于一隅的广东却是一直极少战乱,基本没受到北方游牧少数民族的影响,所以一直保留着汉唐时期的语言、文化。我在写这部书时候,找了广韵集韵模仿汉语中古音读了一些诗句,发现大有不同,举个例子,杜牧的一首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用现代汉语读出来,不够押韵,但是模仿着用“集韵”的中古汉语发音读出来确实很押韵。符合绝句诗词第二、第四句必须押韵要求。但普通话里“成”“名”这两个字就又不同韵了。类似的例子很多,比如寻隐者不遇,整首诗读出来没有一点押韵的感觉,可是用粤语读这首诗,感觉立刻大有不同。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用汉语中古音的发音读出来,和粤语发音读出来的感觉几乎是相同的,十分的押韵。我在写这本书的时候也特意去了语言文化大学做了请教,听了顺孙版的唐宋音朗读。不过网络上一直有争议唐宋的发音,所以在这本书里,我依旧按照我考证的资料进行了创作。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