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王安之死
时隔半个月,王体乾回来复命,说魏朝死了,王安心里一震,果不出所料,魏朝遇害了,
王安问王体乾道:“魏朝是不是遇害了?”
王体乾道:“不是被人害死的,是病死的”
“什么病?”
“是急病,我去的时候他们家人正张罗着给他出殡呐”
王安觉得奇怪,哪有这么巧的,我派人去查,恰巧人却死了,可是他没有理由怀疑王体乾,是啊,魏朝在宫里一辈子顺境,没遇过什么难事,冷不丁点儿背了,落魄了,便想不开了,急火攻心,病来得快,人也就走得快,这也是常事。魏朝的事儿王安也就查到这儿,其实王安哪曾想到王体乾早已投靠客、魏把他给卖了,他连魏朝的家都没去倒是去了凤阳,落实了一下魏朝死了没有,回来以后谎报真情。客魏二人虽然除掉了魏朝,但是王安还在,他是司礼监总监,是掌印太监,职位在魏进忠之上。王安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有所察觉,一旦深究起来可不是儿戏。他们估计王安对他们还仅仅是怀疑,还没有证据办他们。其实就差一层纸没捅破而已,一旦捅破了便真相大白,只是王安目前没有把握敢验明魏进忠真身,以此推测魏朝离宫前并未告诉他这一真相,但是王安一旦醒悟过来要验明魏进忠真身,那是司礼监权力范围内的事,魏进忠再有客氏护着也无法阻止。上次廷议八千女鬼一事,外廷的大臣们对客、魏颇有非议,如果王安和他们勾结起来,整肃朝纲,那客、魏的地位可就岌岌可危了。怎么办?与其坐以待毙还不如先下手为强,除掉王安,但是想除掉王安可不像除掉魏朝那么容易。王安素来洁身自律,持政不阿,几乎无懈可击,搬倒他难。他们秘密地找来王体乾问他有什么妙策?王体乾一时也拿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他忽然说出这么一句话来“夫人还记得西李吗?”,此话到使客氏想起了发生在光宗年间的两大案。红丸案和移宫案王体乾说的西李却和这个两大案有密切相关的人物。光宗有两个宠爱的侍妾,一个居东叫东李,一个居西叫西李,西李美貌无双,比东李还得宠,她凭借这个优势想爬上皇后的位子,先帝遗孀郑贵妃勾结西李想爬上太后的位子,绞尽脑汁讨好光宗,给光宗送去八名美姬供其享用,客氏见状醋意顿生,光宗皇上我岂能轻易地让给你们,她也加入争夺皇上的漩窝里,光宗年逾壮年好色之心不减,八名美姬外加客氏轮番与其侍寝。光宗本不是年轻岁数,性生活毫无节制,为了提性,他不断地服用,一提再提终于支撑不住病倒了。内医崔文生本不是国医手,医术平平,却夸口能治,珍过帝脉,说是邪热内蕴,应施通痢药,遂将大黄、石膏类开入方剂,与帝服下,须臾光宗便腹痛肠鸣泻泄不止,一日一夜竟下痢至四十三次,泻得光宗精疲力竭,支离病榻,眼见得光宗不久于人世,西李急摧光宗在他有生之年亲口向群臣宣喻她为皇后。光宗无奈强支病体,召集群臣宣喻,怎奈朝臣怨声鼎沸,抗疏纷纷。一个选侍,不是太子生母,只因得宠就争后位。外廷群臣的压力,内宫选侍得胁迫,光宗的病情愈加沉重。鸿胪寺丞李可灼有仙药可治帝疾。明朝僧、道风行炼丹。光宗皇帝非常相信这丹药的功效,拿来服用。是一红丸,是何药合成?原来是红铅为君,参茸为副。一时服下觉得精神一振,颇有效验,但光宗已精力疲惫,不堪再提,连服了两丸,把元气一概提出,自然成了脱症,不到一夜便死了。诸臣只得入宫哭临,谁知到了内寝又有中官来阻,弄的众臣莫名其妙。
大臣杨涟抗声道:“皇上大行尚欲阻群臣入临,这是何人之意?快快说来”
中官怕了乃放群臣进去。哭临已毕,大臣刘一燝左右四顾,并不见皇长子,便愤然喊道:“哪个敢匿新天子?”原来选侍挽住皇长子在密室里与太监李进忠密商,无非是让皇长子宣喻她为母后。
东宫伴读王安劝道:“大臣入临,皇长子理应出现,待大臣们去后,再让皇长子回来不迟”
李选侍信了王安的话,放开了皇长子,当即由王安掖引疾趋出门。李进忠暗令小太监追还皇长子。方欲揽住请返,被杨涟大声呵斥才行退去。刘一燝、张维贤等阁臣遂引皇长子升辇至文华殿,群臣伏地山呼万岁,返居慈庆宫,准备择日登基。李选侍侍奉帝疾,借机入住乾清宫,至光宗殡天意欲挟持皇长子迫令群臣封自己为后,然后让皇长子登基,却被阁臣们强行夺去,她岂肯甘心?令李进忠带多名内侍去劫夺皇长子入宫。怎奈锦衣帅骆思恭受阁臣们的调遣,布置缇骑内外防护,使选侍阴谋未能得逞。李选侍见前计未成,便赖在乾清宫不走,要与皇长子同住乾清宫。
御史左光斗愤然抗疏道:“内廷有乾清宫,外挺有皇极殿,维皇上御天居之,惟皇后配天才可共居。今选侍既非嫡母,又非生母,俨然尊居正宫,迫殿下退居慈庆,究竟谁是皇上?令群臣不得守筵行大礼,名分倒置。明日便是登基之日,望选侍速速移宫,否则延误国事,选侍乃千古罪人”
在众阁臣们的一致坚持下,李选侍不得不移居哕鸾宫。当下特旨收李进忠、田诏、刘朝李可灼等人入狱。罪名是扰乱朝政、延误帝疾,阴谋篡权。这便是红丸案和移宫案的大体经过。王体乾向客、魏提起这两起案的目的是什么尼?当时皇长子掌控在李选侍手中,若不叫王安的话,那些阁臣们无法迫令李选侍移宫,那封后计划也许能实现,这个计划毁在谁手?毁在王安的手。
王体乾道:“李选侍最恨的人应该是谁?”
魏进忠道:“应该是王安”
客氏道:“那又怎样?李选侍已经失势,她如何帮得了咱们?”
王体乾道:“不必借其势,只需借其言”
魏进忠道:“如何借其言?”
王体乾道:“李进忠、刘朝、田诏、李可灼因何被收入狱?”
客氏道:“扰乱朝政、延误帝疾、阴谋篡权啊”
王体乾道:“人嘴两张皮,这上下一合不就成了吗?”
随即王体乾、魏进忠和客氏密谋如何行事。
一日,给事中霍维华弹劾王安,曾参与过红丸和移宫两案,逃脱制裁,是个漏网之鱼,经三法司审理,很多证人、证词句句确凿。在押李进忠、刘朝、田诏都供认不讳,经和李选侍本人核实其供词都相吻合。其实所有这些都是事先编织好的罪名,都统统扣在王安的头上,总使王安千冤万冤也百口莫辩,都让人给坐实了,再有客氏在熹宗前添油加醋,说王安和魏朝相互勾结,狼狈为奸,暗中破坏皇上的选秀、立后事宜,罪不容诛,而这最后一条,最具说服力,熹宗还真的信以为真,饬令王安降职,由王体乾接任司礼总监,刘朝揭发王安有功,赦他无罪。并命他提督南海子。降王安为南海净军。而最后朝旨却勒令王安自裁,这正是客、魏矫旨使然。这个扶持三代皇上的三朝元老竟被活活冤死。红丸和移宫两案发生时,熹宗也不过十五六岁,很多事都被蒙在鼓里,他还不能客观地分析真像,尤其是他被客、魏这样的人包围着,所听到的都是出自这些人之口。再重审红丸和移宫两案时反复出现李进忠这个名字,怎么这里还有李进忠?只有这时人们才知道有两个李进忠,属重名,为了防止混肴,熹宗便命秉笔太监李进忠还原本姓叫魏进忠,此时他也不忌讳这八千女鬼如何做祟了,此后宫里人把客、李也改回客、魏了。自然宫里最重一职掌印太监也由魏进忠接任了。
王安在的时候,后宫这一部机器还按正常的规律运作。一切宫禁、典章、礼法、制度都按部就班地进行着,该赏的赏,该罚的罚,人人各司其职。偶有差池有司礼监这个管理机构有效地给于调整、处理,还算有一股正气贯穿其间,自王安被害,新后未立,整个后宫的权力都落入客、魏手中,一切典章、制度都服从于客、魏的意志。再也没人敢站出来坚持过去的一些原则了。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