塬,乃是一种在黄土地区产生的地貌,中间形似高台,四周边缘较陡,由流水冲积而成。
在这种特殊的环境里,诞生了一种独特的建筑——窑洞。
自部落时期的先民开始,人们就对能够拥有一处稳定的居所,爆发出了强烈的渴望。
这种渴望一代代的传承了几千年直至今日,甚至还可能会延续到更加久远的将来。
稳定的居所代表着稳定的生活,而稳定生活的价值,是很难用具体的金钱去衡量。
所以,人们只好把它转换为不需要那么精确的另一种计量单位——情感。
于是,稳定的居所就又多了个新的称呼,也就是“家”。
窑洞就是很适合作为安家的所在,特别是当你口袋里的钱不太凑手的时候。
毕竟,搭建青砖瓦房既费工又耗料,没人会白白送你哪怕一块瓦片。
通常来说,某位乡绅地主想要修筑一片可以传家的祖宅,工匠们会在地主的家里住上许久许久。
而那些雕梁画栋、斗拱飞檐,看起来就很精致的园林院落耗时更长,一盖可能就要盖上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很多泥瓦匠、木匠自出师开始,终其一生也过手不了几所大宅子,不是接不到活儿,而是命不够长。
当然了,这只是民间的常态。
倘若你是皇帝老儿自会另当别论,辉煌大气的紫禁城,前后也不过花费了区区十五年就修建好了。
换成寻常百姓,在没有礼法制约的情况下,照着复刻一座新紫禁城出来,不知道需要付出多少代人,为此去奋斗。
恐怕愚公的后人在那里已经把山都给移走了,你这里连搭台阶用的汉白玉都还没凑齐呢。
相比紫禁城与大宅院来,窑洞就容易的多了。
找个风水先生挑一块好地方,然后直接开挖就成。
把洞打好了,在屋里垒个灶、搭个炕,再于正门处修起半面墙来,总共也用不了几块砖头。
还有就是需要找木匠打上一扇门、两扇窗,这又能用多少木料?
营造费用大多都落在了人工上,着实花不了几个钱。
相比其他建筑来说,因为窑洞的结构简单、价格低廉而且过于亲民。
在这个尊卑有别的年代里,它就不可避免的偏向了“卑”的位置。
其实也不光是这个年代,在哪个年代里似乎都有着差不多的想法……
华山别院的形制本属于大宅院的范畴,但当初修建时也不知是谁规划的,在西北角挨着一处土塬的位置,硬是掏了几孔窑洞出来。
自别院建成以来,这些窑洞从来没有人住过,一直都是被当做库房来用。
无论当年还是现在,哪怕是别院的仆役也是住在砖瓦房里的。
可就在今日,多年无主的窑洞,迎来了它的第一任主人。
陆大有背着手,在这几孔窑洞里逛来逛去,最终挑了个比较合心意的,吩咐别院的仆役帮他清理打扫。
回想起早上,自己被老头的脚臭活活给熏醒,那一刻他深刻的认识到,无论如何也不能和对方睡在一间屋子里。
至于有关昨天两人互相玩命的事,被默契的双方刻意遗忘了。
一个是认为这事儿太过丢人,能不提还是不提的好。
另一个,则是觉得当时开了挂也没把对方搞死,在想好如何解释外挂的由来之前,别人不主动问,自己就别往枪口上撞了。
但刻意遗忘不是真的遗忘,俩人嘴上不提,实际上梁子已经结下,彼此之间看不顺眼。
陆大有醒来的第一时间,同床异梦的李老头也瞬间惊醒起身。
俩人大眼瞪小眼的对视了片刻后。
陆大有朝着李老头一伸手,对方随即把整理好的包袱交还给了他。
接过包袱陆大有当着对方的面打开,开始清点里面的物品。
说实话,这包袱是师娘替他整理的,里面具体有什么东西,他其实不是很清楚。
明明是一次翻看,可他面上却不漏声色。
东西不多,很快他就检查了一遍,几件日常衣物、两本秘笈,一张二百两的银票。
查看完毕,陆大有抬起头就那么盯着李老头,也不说话。他不知道对方有没有动过他的东西,只能先试着诈一诈。
果然,只过去不到一盏茶的功夫,李老头的神色就开始变得不自然起来,
“咋?吃住不用花钱的?那一张银票权当伙食费了!”
小爷本就是华山派的人,住在华山别院还用花钱?真是笑话。
不过这句话只是在陆大有的心里过了一遍,并未讲出来,他实在是不想再和这个老赖皮掰扯了。
朝着对方冷哼一声,陆大有拎起包袱直接离开了房间。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