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太好了!我吃完饭就过去。”
事实上,范仲淹的守或者说熬,或者说议和,是以积极布防为前提的。
此外,为了改善宋代内地禁军战斗力低下的问题,范仲淹在边关大力推广弓箭手制度,以弓箭手充实禁军。
他招募边地武人以为民兵,利用边地地广人稀的优势,开始分给弓箭手们土地以激励士气。
范仲淹在唐代府兵制中得到启发,明白土地对于士兵战斗力的重要性。
他结合宋代实际情况,全力经营弓箭手营田政策。
弓箭手每人授田二顷,有马者加马口分田五十亩,充分把边地资源转换为战斗力。
这有点像是我们现在的新疆建设兵团。
在拓边的过程中,有一位年近六旬的老将成为了范仲淹最有力的支持者—种世横。
种世横,本出身书香门第,他的叔父种放是宋代重文抑武政策的象征,曾受到过宋真宗的礼遇。
种世横轻财好施,年轻时便将家财全部让与同族兄弟,自己只留了一堆书刻苦自学。
但是陕西科考真的很难。
他所在的西北自是比不上东南好考。
当时,大宋朝也承平了五六十年,拥有两千余万户口、估计差不多应该近一亿子民的大国,每三年才录取三百余名进士,平均一年只有一百。
而且进士科取士向来是东南多,西北少。其中开封、两浙、福建和江东诸路的州府就占到了八成以上,一科出十几个进士都不稀奇,甚至一个世家大族,一科出五六个进士,也是有可能的。
而北方几路则是寥寥无几,常常是个位数。而陕西一路二十多军州,哪一科进士加起来能超过五个,都算是大丰收。
连续十几科都没一个进士出头,在西北的军州更是常见。
平均到一年中,不到百万分之一的比例,让人想想就感到绝望。
比现在的高考录取比例要低得多。
赵允初心想自己要是放在北宋,可能也就是个小农夫了。自己是高考扩招以后才有幸上了大学的。
“原来古代人压力也很大!”
赵允初不由感慨了一下。
后来,种世横还是依靠叔叔种放的恩荫,才得以做官。
在这一点上,范仲淹略胜一筹。
也许范仲淹是头脑灵光,也可能沾了自己是苏州人的光。
要是西北肃州的话,可能也没戏了。
只是宋代的恩荫官升迁极慢,种世横又为人刚正,在刘太后摄政时期得罪了刘太后的亲戚王蒙正,遭到迫害流放。
多得宋绶等人营救,终幸免于难。
现在的种世横,已经是五十五岁了。
前些日子,以修筑青涧城之功迁内殿崇班,转为武职。
才刚刚升到正八品。
清涧城名曰城,但本质上就是座山寨。
宋代西北一带的州城大多简陋,更多承担军事功能。
种世横修筑的清涧城可谓证实范仲淹安边策略的最好例证。
饭后,赵允初别过范仲淹和胡媛,和刘宜孙等人,一起骑马奔向青涧城。
种世横已经提前收到范仲淹的手书,等赵允初到的时候,已经在城寨外等候了。
种世横虽已年迈,但精神十分矍铄。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