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堂的两位堂主,虽非半步宗师,却是其下的顶尖层次。
二人分列兰陵榜之八、九,比之位列兰陵榜之十的赵乾坤,要略胜一筹。
故由二人率队前往,行走北徐境内的青岚宗弟子,注定凶多吉少。
可以说,苏霖之秉持圣意,已然出动了典签府的核心战力。
其志在必得之心昭然。
属下纷纷离去,他则独自一人返回了梁军中军营垒,前去觐见梁帝。
谢宣怀的应对之策,他必须第一时间向梁帝汇报。
因为他就是梁帝的千里眼、顺风耳。
惟耳聪目明,梁帝方可运筹帷幄之中,而算无遗策。
“陛下,臣刚刚截获了尚书令密信。
信中其命申屠昆前往虏营斡旋,言明避战已无可能。
另传信太子殿下,暂缓检举。”
看过密信,梁帝一双苍眸陡然凌厉,心中冷哼:
“谢卿,你以为朕老朽了么?”
......
北军营垒之内,被萧绍瑜率部打掉的士气,再次旺盛起来。
因为北朝镇南将军元沐,亲率十万劲旅星夜驰援而来。
杨彦超虽是北朝悍将,论威望,却与元沐不可同日而语。
须知元沐乃北朝名帅,且身为皇族之人,身负郡王之爵。
身为郡王兼名帅的元沐,坐镇中军,北军士气再燃就不足为奇了。
“殿下,末将无能,损兵过半,请您降罪!”
杨彦超负荆请罪。
他所言,确属实情,没有半点水分。
算上破营之战,萧绍瑜便阵斩、俘虏其部三万。
南下合击,联合萧锋所部,再斩其部二万有余。
当然,南下之役,八成战绩要归于萧锋。
毕竟萧锋率部,与杨彦超鏖战三日。
处于守势的萧锋,以阵殁一万梁军为代价,足以歼虏近二万。
看着麾下爱将的沮丧、悲愤与不甘,元沐并未降罪于他。
他温言抚慰:
“胜败乃兵家常事,本王不会降罪于你的。”
在元沐看来,杨彦超之败源于轻敌。
而此轻敌,又情有可原。
悉知梁军虚实,占据绝对优势的杨彦超,怎会将未经历练的南梁皇子萧绍瑜放在眼中呢。
即使强如范雍,缺兵乏粮之下,理论上也是难有作为的。
故与其说是杨彦超轻敌,不如说是萧绍瑜的临阵表现过于惊艳。
当然,其中柳世权派兵增援睢陵,也是杨彦超败阵的重要原因。
毕竟两千州军中兵,是萧绍瑜打出睢陵的主力。
而燕城早已在元沐的围困之中,援兵能杀破重围增援睢陵,他是有责任的。
因为他没有想到,重围之下的柳世权,敢于派兵增援睢陵。
这是否也应算作轻敌呢?
当然,不算。
依柳世权的本意,他是不同意派兵增援睢陵的。
在他心中,燕城的重要性远大于睢陵,甚至重于萧绍瑜的安危。
毕竟燕城,乃南梁淮水防线之核心,不容有失。
同时,燕城隔淮虎视兵家必争之地彭城。
也就是说,燕城兼具南梁北伐中原之要津。
当年,吴帝孙权就是从这里发兵,攻伐曹魏。
后世,台儿庄之役,南线防御核心也是在这里。
三大战役之淮海战役,蒋军的蚌埠指挥中心,同样是此刻的燕城。
古训:守江必守淮。
而守淮之要津,即南梁之燕城也。
此理,柳世权熟知,元沐也通透,二人心照不宣。
而一切的变数,在于柳文菲。
谁能想到,红颜一怒亦冲冠。
《梁书·武帝纪》载曰:
典签使苏霖之截获尚书令谢宣怀之密信,报于高祖。魏彭城王元沐率十万劲旅东援,合兵魏前将军杨彦超。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