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3章 静观其变(2 / 2)闲话风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故历年经考,皆由袁安平主持。

于登科士子之中,袁安平威望甚隆,堪称清流领袖。

“袁太傅年事已高。”

周刚峰摇头再否。

其实,同临川王一样,袁安平若想出面,早出面了,根本无须去请。

周刚峰没有明说,不过是为尊者讳。

厉维钧沉默了。

他终于想明白了:

“取‘静观其变’态度者,何止周中丞、临川王殿下、袁太傅?

京中重量级人物,无不如此也。”

厉维钧醒悟过来,尚能敛神静观。

有的人却已如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了。

晋安王府,书房内。

朝中声名极佳,赞曰“八贤王”的晋安王,儒雅身影中透着罕见的焦躁。

向来从容的他,声音中更是难掩慌张。

“太子大肆罢黜本王门人,观其势,怕是父皇回京前不会收敛了。

陈尚书,可有良策应对之?”

闻言,吏部尚书陈思浩双眉顿锁。

于他而言,当下之局也是颇为棘手。

他的心中,回忆着:

“若本官没有记错,上一次官场地震,还是陛下御极之初呢。”

当时,新朝初定,凡有复辟前朝嫌疑者,皆无罪而罪。

梁帝所行,类似王继贤此时所为。

最终,能够幸免于难,留任朝廷者,无不是梁帝的拥护者。

据此,陈思浩认为太子是在效仿当年的梁帝。

其手段之刚猛,不在乃父之下。

同理,当下最好的应对之策,便是臣服。

可问题是:晋安王愿意俯首称臣,放弃储位之争么?

此问题之窘,还在于不能明言相问。

陈思浩措辞于心,待思虑成熟,谏言道:

“下官有上中下三策,犹以示好太子殿下为上策。”

他以“示好”暗喻“臣服”,试探晋安王有无忍辱负重之胸襟。

可惜,晋安王连想都没想,便摆手否决,追问:

“说说中策。”

他与太子明争暗斗多年,颇有心得。

若是形势互易,他根本不可能放过太子门人。

在他看来,太子的想法应该是一样的。

故已无丝毫妥协之余地。

“静观其变,待陛下返京,再作计较,是为中策。”

陈思浩的中策,与京中重量级人物所行,如出一辙。

比之上策,取中策便要承受更多的门人损失。

其弊在于:能否坚持到梁帝凯旋,未可知也。

“八殿下应该不会取中策吧。”

陈思浩想着。

若能承受门人损失,甚至是门人尽遭牢狱之灾,晋安王就不会急着问计于他了。

明知如此,还将中策抛出。

陈思浩不过是本着为人谋而忠的初心。

“说说下策。”

果然,晋安王弃中策而不用。

至于理由,与陈思浩所想是一致的。

他无法忍受苦心经营多年的势力,一朝元气大伤,甚至是支离破碎、荡然无存。

归根结底,他还是被野心迷住了双眼。

《梁书·武帝纪》载曰:

废后刘氏欲引魏军诛高祖,丧心病狂,天理不容。庶人琰跋扈于京,在京宗室重臣静观其变。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