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是一区,但人家是丑国博士,著名实验室负责人。而王旭,小虾米一个,能发二区都得找系里的导师挂名通讯作者才行。
但即便这样,在1991年的水木也是个了不起的大事情了。要知道,这是博士也只需要一篇SCI就能毕业的年代,你就知道这么一篇论文在系里老师心中的分量了。
(老师同学之类的人物,和现实完全无关,毕竟不是名人,用了也没人认识,还容易惹麻烦。)
现在的大学还没像后世那样卷成铺盖,因此突然有个本科生跑来说写了篇算法论文,这个学生才大二,专业课都还没开始。
老师们都很惊讶,但还是给王旭联系了一个名叫洛从文的海归博士做导师,让王旭把论文让他看看。
嗯,没错,水木的本科生也是可以有导师的。有特殊需要的时候,是可以配置一个导师的,这对导师也有好处,算工作量的,特别是那些还没开始收研究生的年轻老师。
导师挺负责的,看了论文后觉得很新颖,算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支拓展,有一定前瞻性,很不错的论文,于是帮他改了改格式就投出去了。
甚至还托了在丑国的导师帮忙,看能不能加快些流程。这还是他第一次做通讯作者发文章,他也想弄个开门红,要是顺利的话,对于明年申请招研究生和提副教授都会有好处的。
至于实验室,嗯,这个和论文有关系也没关系。
有关系是因为那篇论文,王旭成功混成了系里的名人,租借实验室,特别是暂时还没任务的实验室就不是问题了。
没关系则是因为,租借实验室的用途可以说和论文毫无瓜葛,你写篇人工智能的论文用电工实验室做个锤子。
王旭的进度很快,这一次只是维修,顺便调整一下信噪比。
录音设备是可以看成一个整体的系统的,声音进去,成品出来。因此系统工程在做录音棚设备调优的时候就是非常关键的一种技术。
可能玩Hi-Fi的朋友会有一些经验,明明用的都是好东西,怎么出来的最终效果却总是差强人意,甚至不如一些会玩的兄弟用十分之一预算搭出来的成品好。
这就是系统调优的问题了,这也是王旭需要示波器等高级检测设备的原因。
简单来说,用标准波发生器产生标准的波形,然后经过整个系统后,再看最后得到的波形,那个整体的变形就是你这个系统的全部误差。
途中每一样设备都会造成一些波形的变化,但如果这些变化互相抵消,就可能会形成一种互补的结果,最终就是两个中间结果都错了,但是最终结果反而对了。
当然音乐不会像标准波那样精准,但是这种代偿机制是类似的。王旭就是要用这些专业的设备,加上自己那机械般的耳朵,把这一堆设备修理好,再调整到最佳状态。
至于信噪比,那就比较麻烦了,王旭能够设计一些特殊的电路对于杂波进行过滤,但是这种过滤却又不可避免地会把一些正常波也给波及到,所以录音设备和音响设备的设计,制造很多时候真的很玄学。
所以,王旭用了整整两天时间,设计了几套用于不同位置的滤波、放大装置,然后分别连接在设备中,才算得到了一个让他基本满意的结果。
这就算是能用了,虽然不能和业界最顶尖的录音棚相比,但是在华夏已经可以算冒尖了。但在王旭的眼中耳中,这套东西也就是能用而已,因为他知道更好的。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