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绝对不行,宗室入军?重新回到军中?那朝廷之前的削藩之功,岂不是功亏一篑?将宁王从大宁迁到南昌府,这不更是多此一举?”
“正是如此,往上细数历朝历代,宗室、外戚、宦官干涉朝政,以至于权臣独大,祸乱朝纲者不胜枚举。
再观开元盛世,唐玄宗刚刚即位,在数位贤相姚崇、宋璟、张九龄等辅佐下,继往开来,开盛世之举。可换到宗室李林甫的头上,其当朝为官,直言媚上,祸害忠臣,提拔安禄山之外贼逆臣,此撩一家独大,妒忌贤才。大唐自盛世有安史之乱,和此撩分不开关系!
由此可见,宗室身居高位,实乃误国误民!”
“当今天下,刚刚安稳,皇上难道要重用宗室,不顾前朝之患了吗?”
和刚才的“寥寥几道”反对声音不同。
在朱棣刚刚说出“宗室入军”四字后,整个朝堂就纷纷炸开了锅,一连数道劝诫之声,连番涌现,看这样子,要是朱棣不赶紧收回成命,这些臣子就要开始死磕。
朱棣微不可查的蹙眉,会被反对,会被劝阻,其实都在他的预料之内。
但他没想到,这力度有点太大了。
朱棣不免看向了当朝的几位尚书,但蹇义和夏原吉等人,却是纷纷面色肃穆,待在原地,既不赞同,也不反对,仿佛也没看到朱棣看过来的眼神。
朱棣有些生气。
他之前预料到这种局面,所以提前就给一些能在朝堂上“一锤定音”的臣子,发出去了密信,也让他们有个心理准备。
但这几人虽然不反对,但很明显,也并不赞同。
朱棣又看向群臣,心中沉思。
这五年来,为君之道,他自己也摸索的七七八八。
除了最开始,喜欢用暴力解决问题,比如你不听我的,那就永远闭嘴,我换一个听话的上来之外。
朱棣也逐渐发现,作为君王,要居中“调节”,时刻保持属于天子的威严以及气度。
就算自己要做什么,那也需要“臣子”挑头,如此一来,就算有些官员反对,但君王在这时候作出决策,那便是大局已定。
只是今天实在太急,再加上此事的改动有些过大,没有臣子愿意在这个时候承担风险。
无妨!
朱棣心中冷笑,他能当这个皇帝,可不是靠着天下文臣同意和反对才能当上的。
老爹废除中书省,纵然全体文臣反对,那又如何?
三十年快过去了。
当今这朝堂,可还有人言说“宰相复辟”?
靖难成功后,他就明白一点……
这天下的千万张嘴再厉害,始终不如自己的一个拳头!
“诸卿……”
就在这时,朱棣刚要说话,声音忽然顿住。因为他忽然发现了,极为有意思的一幕。
“诸位同僚,其实开元年间的宰相李林甫,也不是通过科举上位的……”
说话的,却是从刚才为止,就一直露出期待表情的“解缙”。
解缙,第一代内阁成员之一!
当然,眼下的内阁,只是侍讲、侍读学士、韩林官员等组成的皇帝“顾问”机构,并没有明朝中后期,如同“宰相”一般的权柄。
但就算如此,作为前几年一直备受重用,编撰本朝重要“典籍文献”,且享受“尚书”待遇的解缙。
依旧是诸臣之内,位置较高的一层。
因此,在其开口后,众臣便纷纷将视线转移,倒要看看对方说个什么。
刚才被“死盯着”的李至刚,这一瞬间,只感觉压力全无。
但他却愣神一般的看向解缙,他与解缙关系尚可,但正因此他也知道,对方才气十足,自幼便有天才神童之名,但官场嗅觉却如同白痴。
然而,哪怕是对其有了解,但对方能在这个时候,依旧敢跳出来,还是他没想到的。
他李至刚都能被称“佞臣”,在某些官员的眼里,怕是和蔡京都成为同道中人了,但也没胆子,在这个时候还跳在全体官员的面前!
这位不愧是他的仁兄,也太敢了吧?
自己这点媚上的小聪明,放到蠢直的仁兄面前,确实是小巫见大巫!
实则……
眼下的解缙,却还真另有心思。
在这位皇上接连提出,宗室弟子入朝为官,身入军中后。
解缙就目光一亮,没错了,皇上定然是看到了我的奏折,所以才提前试探百官,同时为接下来的施政,作出准备。
自己的奏折内容是什么?
将这些宗室弟子,放在山川要害之处、封于一县、监控一地、仿照古之诸侯,九年一考,大贤者封公、贤者封侯……有过者降爵……
这是核心!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