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学校都会有一句劝勉性质的格言,类似于“今天你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你为傲”。
对大部分人来说,这只是一句鸡汤。但有少部分的人,可以真的做到把一己之力把学校的知名度打响。
论文也是如此,有些论文以刊登在顶级的期刊和会议为荣,而有些论文则是期刊和会议之所以成为顶级的原因。
对科研稍有了解的人,基本都会认为发好的论文就要发SCI,发高分,一区的SCI期刊。这种观点确实绝大部分时候都没有什么问题。
不过对计算机类,尤其是AI方向来说,其实会议比期刊要重要许多。
会议是一种每年定时收稿,定时审稿,然后把中稿的作者全都聚在一起交流展示的形式。他的特点是审稿快,时间固定有保障。并且参会可以和作者直接面对面交流讨论。
而期刊则是全年随时可以投稿,审稿时间不固定,也不会组织作者见面的传统形式。
对于很多学科来说,期刊更为权威,更加正式,审核也更加严格。
但对AI来说,期刊就显得太慢了。AI的速度太快,快到很多人没法等待。
比如去年Alex夺冠,你13年初自己做了许多的研究,研究了四五个月,然后把稿子投了出去。如果你投的是会议,八九月份就已经宣布审稿结果了。
十一二月你就可以舒舒服服地去会场和别人谈笑风生,然后顺利毕业。
可如果你投的是期刊,可能半年的时间过去了还在审稿,这时候2013年的新结果一出来,审稿人一看,发现人家好像比你高了好几个点嘛。
原本可能可以中的文章,因此被拒也非常正常。
这时候真可以说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运气好的转投差一些的会议和期刊,或许还能顺利。
运气如果不好,文章辗转被拒绝2-3次,从此彻底过时也很有可能,半年的心血就此白费,对很多学生来说可能就是延毕一年的结局。
由于这种独特而快速的学科节奏,AI方向重会议而轻期刊,往往是会议上取得成功,才会继续扩展文章的内容,投给期刊慢慢审稿。
如果领域内的学者想要了解最近的动态,基本上不大会去期刊查询,都会关注最顶级的几個学术会议,并参会直接和作者们交流。
期刊?刊出来的时候都已经是一年半前的技术了。时代变了,大人。
不过此时此刻,即便是会议对孟繁岐来说还是太慢了。IMAGE的结果已经初步公布,他相信关注这件事的有心人都已经将目光锁定在Dream和队伍Dream上。
既然纽约时报都已经关注到了这件事情,那看来是时候发出生成式对抗网络为Dream再加一把火了。
有的文章依赖高级别会议和期刊的名声为自己加持,而有的则不需要。
AI顶会CVPR的收稿截止日期是2013年11月1号,孟繁岐投稿之后,可以选择匿名将自己的投稿内容公开。
这样做是不违反规定的。
只是有些时候,这件事情根本是掩耳盗铃,脱裤子放屁罢了。
就比如现在的情况,孟繁岐准备公布自己的预印本,《基于Dream的生成式对抗网络》。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