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章 昌邑相的大课之年(1 / 2)凌波门小书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坐定之后,刘贺从手边的书架上拿起了张破疾刚刚收起来的那卷书。

这是一卷《公羊传》。

在《春秋三传》之中,《公羊传》和《谷梁传》是当下的显学,但是到了后世却是《左氏传》大行其道,不得不说世事难料。

刘贺硬着头皮读了几行,确实是没有《左氏传》生动有趣,于是也就放了原处。

“张主簿真是手不释卷,夜夜苦读啊,将来必定能举孝廉,到那时,张卿就能飞黄腾达、进禄加官了。”

刘贺说的自然是奉承的话,但是却也让张破疾受宠若惊,连说几个不敢当。

此时大汉挑选任用官员的主要方式是察举制,除此之外还有征辟、任子、封荫和赀选多种方式,但仍以察举制为正途。

儒生的人生目标就是“学而优则仕”,所以刘贺的奉承自然正好挠到了张破疾的痒处。

一番寒暄之后,就进入了今日的正题。

张破疾先是把昌邑国三年来的大致情况讲了一遍。

总的来说就是一年好过一年。

随着新式铁制农具的应用和精耕细作技术的普及,各种农作物的产量都了一定的提高。

由于推广的时间不长,所以种植技术还没有完全被农民掌握,产量只提高了两成不到,却已经让百姓的生活好过了不少。

生活好了,逃籍的百姓自然也就少了,甚至有不少逃到山野的流民回到了原来的村落,人口就增加了。

收成增产让地租的收入涨了一部分;人口增加又让口赋和算赋的收入涨了一部分;连带着国中的刑案和诉讼纠纷也少了下去。

而赋税、人口和刑狱数量是考核郡国的标准。

所以单单是看这几项,昌邑国在今年的大课中拿一个“最”是不成问题的。

张破疾一边说着一边把记录着各种数据资料的简牍一块块地摆在了刘贺的面前。

看着这些发黄的木头疙瘩,刘贺有些头疼,这还只是一部分的文书。要把课考用到的所有简牍都送到长安去,恐怕得用几辆牛车吧。

而且简牍上可以刻写的范围有限,难免就会字迹模糊,看起来让人头昏眼花。

长安主管考课的御史和廷尉的吏员恐怕都是高度近视。

“人口、赋税和刑狱的各项条目都很优异,昌邑相此次大课一定会有一個好的结果的。”

“安乐公不只一次地跟我们,昌邑国能有现在的局面,离不开门下,不管是他本人,还是百姓,都不会忘记门下的恩德的。”

安乐是如今的昌邑相,如今年过五十,举孝廉出身,是一个圆滑干练的循吏。

张破疾的话倒也不是客套话,这昌邑国中十个人至少有九个会对他心怀感激——只不过有些人还不知道他真正的身份罢了。

张破疾是处理案牍老手,对课考的流程自然更是熟门熟路,刘贺在具体的流程上帮不上太多的忙,但是却可以提出一些不同的意见。

“每次大课都是有定制,多年都不曾改过,我相信张主簿自然是手到擒来,而我对课考之事并不了解,所以也帮不上什么忙。”

“不过,我倒是可以在细枝末节上提几条不成熟的建议,张主簿看看有无益处。”

张破疾等的就是这句话,刘贺的建议不敢说颠倒乾坤,但是至少也一字千金,总能于无声处听惊雷,这已经是被多次验证过的事情了。

“在我看来,这大课要考评的内容分为表和里两面,里为表之本,表为里之皮,表里互为依存也。”刘贺故意把简单的事情往复杂的方向说。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