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5章 势均力敌(2 / 2)假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他看到金陵城墙中的三十万大军,眼神从涣散不坚定逐渐的清明,坚定下来。

三十万大军踞城而战,再加上崇祯带来的一万三千兵马和高手。人数上比大清的百万雄师要少上一多半。

可是这之间的战斗力差距却相差不了多少。

大清的百万大军若是想要通过围困的方式和南明开战,这是做不到的。

兵法上,只有一方的兵力远超另一方,起码要有十倍的差距才能运用这样的战术。

很明显,多尔衮不能用这种方法。

也就是说,此时南明的兵力已经和大清的均等,双方谁也奈何不了谁。要想获胜,只有营造变数。

“南明已经无将可用。情报上说何腾蛟不过堪堪天级的水平,加上三十万大军也不过尔尔,战斗力不足为惧,八旗子弟顷刻间就能攻破。可是多了崇祯的这支大军就不同了,那里个个都是精兵强将,凭借感应,里面有不少的高手隐藏着气息。”多尔衮心中思忖,对崇祯的出现也是充满怨恨。

既然不能强攻,那就只能智取。

另一个方法就是削弱国家的气运,然后再集中兵力攻打,这样就可以很轻易的打败对方。

所以多尔衮才会提出约战三场的提议。

古代打仗,一般都是由统率大军的大将军和敌方的大将在阵前厮杀,哪一方胜利了,另一方就会溃不成军。

这在兵法上叫做“斩首行动”!

造成这种奇怪的胜利,本质上是一种削弱国运的行为。

一个国家的一方大将,都是最为出类拔萃的人物,是万里挑一的人才,很难孕育出来,本身就代表了国家的气数。

你看到历史上有许多昏庸的皇帝经常擅杀大将,就是在自毁长城自废武功,是在破坏国家的气运。这样操作之后,没过许多年,这个国家就会灭亡。

原本崇祯也是这样的皇帝,大明的顶梁柱,中原五大宗师就是在他的微操下死亡的。导致的恶果,就是后面的洪承畴和吴三桂投降。

人才的多寡代表了国运的强弱,按照一个大国的体量,尤其是大明这样的庞然大物,各路人才如过江之鲫。可是他们或是死亡或是降清,极大的损伤了国运。

大明的气运衰弱,才让身居辽东苦寒之地的建州女真得到机会,从后金改国号为大清,以水德克制火德,进而占据了北方全境。

好在朱元璋重生的朱重阳改变了这一切,冥冥中再次积聚了一群人才,才给南明强行续了一口气。

多尔衮的想法是再一次降低南明的气运,然后就可以兵不血刃的攻破金陵。

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双方大将在阵前厮杀!

损兵折将之下,最为损害国家的气运。

可以这么说,若是多尔衮突然现在陨落了,大清几乎要顷刻间覆灭,朱重阳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整垮百万大军,然后顺势北伐,收复半壁河山。

反之亦然!

朱重阳深刻的明白这个道理,也清楚多尔衮的盘算。

此时双方都牟足了劲,都想全力的扼住对方的脖颈,直到断气……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