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后,大量日据时期遗留下的军用产品流落民间。
新加坡结霜桥上的跳蚤市场上很容易找到这类产品。
唐雨先用八毛钱买了一个二手的日式13年式军用望远镜。
这款日军军官使用的军用望远镜是在1922年,由砂山角野设计的6×24广角望远镜。
它的视场宽达9.3°,体积小巧、质量轻,适合体格矮小的倭国人使用。
因为这种6×24望远镜因在裕仁天皇的大正13年(1924年)正式定名列装,故称“十三年式”
它仿制蓝本为蔡司telex624经过修改再设计,特别是加大目镜达到9.3度视场,一个标准的广角镜。
当年,日军从基层军官到一些高层军官大部分使用这种13年式军用望远镜。
唐雨随后又花一块五毛钱买了一把30年式友坂军用刺刀。
这种军用刺刀在刀尖形状上并不是传统的两边对称剑形松叶状,而是使用了上端平直、下端单刃上挑,类似于日国传统武士刀的刀尖形状,有点对士兵进行精神鼓励,赋予武士之魂的意思。
30年式友坂刺刀全长52公分,刀身长40公分,一斤半重。
这52公分的全长与现代刺刀相比,大约长了将近三分之二。
这种30年式友坂刺刀还配有专门的刀鞘,用薄钢板冲压成型后焊接而成。
为了加固鞘口边缘,就在刀鞘上端口焊了一个被称为“吞口”或“鲤口”的加固部件;同时在刀鞘内部上下两端加了两对板状弹簧片,上端用来加紧刀身,下端用来防止刀身在刀鞘内过分晃动,起到了固定刀身的作用。
日军在二战结束之前一共制造了大约680万把30式刺刀,是日军历史上制造装备数量最多的刺刀。
由于日寇使用的38年式步枪本身枪体较长,加上30年式刺刀后达到了168cm的长度,几乎与人无异,很好地弥补了日军身材矮小的劣势。
唐雨买下这两个军用产品是为了实施他接下来前往布莱德岭的潜伏观察计划。
望远镜是观察之用,军刺是防身之需。
他回到家的时候,母亲还没回来。
唐雨又换回了原来一身“四破”的黄包车夫打扮:头戴一个破斗笠,上身一件破背心,下身一条卡其破短裤,脚踏一双破草鞋。
当初搬来排屋的时候,这些破衣服与破草鞋等物件差点被他母亲郑秋月丢掉,后唐雨又捡了回来。
他是为了给自己留個纪念,纪念曾经的苦逼岁月,以此励志。
没想到今天又派上用场了。
唐雨再把自己的头发剪乱,双脸再抹上一些灰土。
镜子里一照,又变回了初灰头灰脸的黄包车夫苦逼模样。
与之前在凤凰公馆出现的公子书生形象有云泥之别。
接下来唐雨又赶到位于丹戎巴葛上达士敦路的车馆,租了一辆黄包车,重操旧业。
他把随身带来的望远镜与军用刺刀用一块破布包起来后,藏在了黄包车下面的空档里面。
随后便拉着这辆黄包车朝着布莱德路方向而去。
布莱德路离开武吉知马山不远,当下布莱德路还属于非常偏僻的一个甘榜郊区。
唐雨拉着黄包车来到布莱德路的时候,正是烈日当空的下午,布莱德路上行人稀少。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