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镜头!
当然,这个愿望是可以满足的,不仅仅是土豆,大锅里还有一些青玉米,还有厚片面条,胡萝卜,甜菜疙瘩等。大锅满了,蒸了些鸡蛋,就可以吃了,肯定会让你的肚子鼓起来。
当然,老王家中午做的这个,也算是大丰收了。当然,我们不得不吃大丰收的蔬菜。吃的时候一人一大碗,土豆先在碗里捣成泥,然后拉点香菜,葱丝扔进去,再拌个炖蛋。一个大土豆满满一大碗,含在嘴里又好吃又享受。唯一的缺点就是这个东西比较容易消化,不太耐饿。
今年的土豆又甜又面,味道很棒。很多游客品尝后都进行了预订,从几十斤到几百斤不等。反正土豆是常规菜,做法丰富多样,容易保存。最重要的是江北的土豆是健康的,没有化肥农药。
也有游客表示疑惑:没有化肥,土豆怎么长这么大,产量这么高?
不用江北人解释,就有老游客反驳:“我们每周都来,从种植到收割。我们真的没看到什么化肥,但是春天整地的时候农家肥没少拿。”
老王为了掩人耳目,开春的时候没有组织大家把农家肥运到地里。当然,这里面有很多土壤。
虽然目前无法计算出土豆的具体产量,但这些老农心中有数。把早上出来的土豆都装进麻袋后,老张估计了一下,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就没敢告诉任何人。等土豆都摘完了,再看看地上的大麻袋,几个人凑在一起对比对数,然后得出一个结论:亩产绝对接近5000斤!
以前亩产能有七八百斤,就算一千斤,一下子也能增长好几倍。难怪大家都不敢相信。
“这个亩产量很吓人。为什么好像回到了那个时候?”关云找东西抓卫星。
大家研究了一会儿,最后老张放了一句:以后要多用农家肥!
随着村里养殖业的蓬勃发展,农家肥的来源当然不用担心了。鸡、鸭、鹅、牛、马、羊都是大大小小的造粪机。只要大家勤快,江北的这些地当然可以用农家肥。
土豆的产量大大出乎意料,也满足了那些游客的购买欲。至于价格,还是随市场走,大致五毛钱一斤。游客走的时候,旅游大巴的集装箱里基本都是一袋袋的土豆。
当然,随着土豆的丰收,面粉厂开张了。听说自己要漏粉了,江北的人都乐了:这东西我都好多年没做完了。
用土豆加工面条和面条,在农村叫漏粉。加工地点是粉磨。同样,还有豆腐坊、油坊、磨坊等。,基本都是每个村都有的手工小作坊。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小作坊越来越多地被大型加工厂所取代。
但是,小作坊也有小作坊的好处。这是手工制作的。虽然浪费了很多人力,产能有限,但总比热闹好,自己做的东西可以放心吃。以粉丝和面条为例。市面上的土豆淀粉一个比一个白,里面加了多少化学物质?真的是吃的无底洞。
一听说要漏粉了,村里的漏粉工匠马上主动找来,终于又能大显身手了。
“罗伯特,你没有忘记所有的漏粉技巧吧?”老王看着眼前的秃头小老头,开了个玩笑。
泄密者名叫罗伯特,和老张同岁。因为慢性鼻炎,我的鼻子里总是流鼻涕,而且要很长时间才能发现,所以我被称为“罗伯特”。
“不,我只有这些。如果我不把它捡起来,我就得把它带进棺材。”罗伯特是一个有趣的人。当他说话的时候,他的鼻子穿过河,使劲地吸着。
老张看到这里,忍不住说:“这手艺你没扔。不是天天漏粉吗?”
大家哈哈大笑,流鼻涕有点类似漏粉条。
江北之所以要自己漏粉,也是老王的主张。一是土豆丰收,漏粉一般用那些小土豆,球球;其次,村里游客越来越多,粉面消费量也大。与其在外面买那些不放心的,不如自己做。
开始一直是江北的风格,所以我们在生产队找了三间大空房子作为粉磨。我在仓库翻了一会儿,找到了之前用来漏粉的大部分工具。那些缺失可以自己处理。
秋收的同时,我们抓紧时间搭起了炉子和大锅,面粉厂正式开张了。接下来两个月就可以漏粉了,不急。只派十个人去大鼻烟,够忙的了。
游客也很期待,因为大部分人都没见过漏粉的过程。而年纪大一点的也很期待。
面粉厂开张时,世界各地的游客都聚集在这里看热闹。边看边聊:“好家伙,这大锅好大,我都可以去游泳了——”
“能跳就跳!”旁边的两个游客正试图把刚才那个抬进去,大锅里的热水四溅。
现在罗伯特有地方玩了,声音特别大:“闪闪,闪闪,别烧了。这是一个100版的大锅。我们以前都是用这个吃小菜的!”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