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2章 抵达马家堡子(2 / 2)国子监汉祭酒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周秉昆抽出腰间绑着的麻绳,手脚利索的把这小贼双手捆了起来。

那贼手腕断了一个,一捆绑,更加痛彻心扉的嚎叫起来。

周秉昆伸手在他的怀里一阵摸索,七八个各式各样的钱包被他拿出来,扔在桌子上,示意郑娟看管好。

“各位同志,我知道大家丢了钱很着急,但是为了不拿错,咱们还是等警察同志来了再处理退还的事,大家同意不!”

“好啊!”

“小伙子,你处事公允,我支持!”

几个丢了钱的和没丢钱看热闹的,都纷纷出声支持,这个年代群众对犯罪分子的痛恨远远不是后世人能比的,正义感爆棚!

一些人纵使着急,这时候也不好说什么了,要不然就是立场有问题,以后是别想交朋友了。

很快的,乘警和车长来了,一看到这个架势,哪还有不明白的,直接带着丢钱的、偷钱的,还有抓贼的,一股脑的带到车长室去了。

事情很简单,说清楚后,钱包就当场还给了众人,几个人十分感激的对周秉昆和涂志强表达着朴素的谢意。

乘警姓张,胸前的名牌上写着张为民三个字,微笑着对周秉昆和强子道:“两位小同志,真不愧是大好的知识青年,这还没插队呢,就给人民群众作出了这么大的贡献,我们会给你们的知青点发表彰通知的,我代表组织和人民群众感谢你们!”

涂志强激动的脸都红了,学着平时看到的样子,敬了个不太标准的礼,逗得张为民哈哈大笑起来。

一场风波顺利解决了,周秉昆带着小弟和对象又回了车厢,迎接他们的是全车厢人们的热烈掌声。

涂志强第一次发现,做好事竟然能有这么好的效果,别人感谢自己的时候,那股子感觉说不出啥滋味的好。

……

车行一夜,第二天的时候终于在靠山屯站台停靠了,火车鸣着笛远去了,却留下了大量的乘客。

靠山屯不是一个屯,只是个地名,他们真正要前往插队下乡的是靠山屯下辖的一个叫做马家堡子的地方,也是郑母年轻时候的故乡。

靠山屯是个临近山区的小城,马家堡子则是其治下的一个自然村,依山傍水,位于两山之间,河水穿过村子,山脚下有一块很大的平原,农业是其主要的生产形式。

除了农耕之外,这里的百姓也发扬了靠山吃山的优良传统,山上的野物很多,一到冬天,进山打猎的村民往往都能收获一些荤腥。

因此,即使是在全国人民都饿肚子的前几年,这里的百姓也过的还算可以,只不过受限于不堪的交通状况,才导致这里没什么发展空间。

在这个时代,这样的小村落,在东北地区很是普遍,只有等到改开以后,政策转暖,交通改善,才能焕发出生机来。

郑母从小出生在这,直到建国前夕才随着家人辗转到了吉春市,这些年一直都没有再回老家,这边也没什么亲人,只有一个远房的堂弟,也不知道活没活着,临来的时候还托周秉昆帮忙探望探望。

在这站下车的知青算上周秉昆他们,一共有十二个人,七男五女,众人都在不同的车厢坐着,但是眼下目的地都是一样的,便结伴同行。

出了简陋的车站,几辆大马车已经在等着了,几个中年男人,穿着厚实的大棉袄,坐在马车上,抱着膀子相互聊天。

老早几天的时候,马家堡子的村支部书记葛树林就得到了上级通知,命令他们接收吉春市来的十二个知青,这不早早的带人来靠山屯等着接人了。

看到几个城里的娃娃出了站,一个眼尖的男人跳下马车,戴着厚皮帽子,五十多岁的样子,迈着大步走了过来。

周秉昆当仁不让的迎了上去,打招呼道:“大爷,您是马家堡子来接知青的吧,辛苦您啦!”

那人咧开嘴,牙齿虽然豁了两个,但是竟然不是熏黄的颜色,还挺白。

“娃子,我叫葛树林,是马家堡子的村支部书记,到了咱们马家堡子,就算到家了,走吧,上车,咱们回家!”

老爷子精气神很足,这幅和蔼可亲的发言也很快赢得了十多个年轻人的喜爱,一行人热热闹闹的上了马车。

然而,这种热络没走多远,就渐渐消退了。

实在是这路太难走了,坑坑洼洼,大坑套小坑,小坑套老坑,坑中还有水,水中还有钉。

冬季还没过去,山里还没开化,路上的冰雪被压了一冬天,早就变得十分坚硬,马车行走其上,颠簸的厉害。

郑娟死死地抓住周秉昆的胳膊,小脸都被颠的发白了,贝齿银牙紧紧咬着,看着十分有趣。

周秉昆力气大,牢牢地抓着马车的车沿,向车外望去。远处的枯黄山上,一个黑色的影子一闪而逝。

“大爷,我看这山上好像有动物是吧?啥玩意啊,黑的糊的一下闪过去了呢!”

葛树林稳稳的坐在马车前面,手里的鞭子挥舞着,不时的打出一个鞭花儿,闻言笑道:“好小子,眼神真好,可不咋的,那都是小野猪啥的,在山里拱食呢!”

周秉昆眼睛亮了,“大爷,那咱们村里打不打猎?”

“咋不打呢,今天要不是来接你们,村里的好些人都打算上山呢!”

好呀好呀,自己这一身的功夫和力气算是用得上了,改善伙食应该不成问题了。

说着笑着,马家堡子到了,知青们看着村子里错落分布的低矮房子,有些失望,这可比吉春市那样的大城市差远了。

知青们的住处被安排在了大队部,一共是并排的三间房子,一间给男知青,一间给女知青住,七男五女,倒也算住的开。

老支书葛树林为人十分热情,带着众人熟悉了住处,又叫着周秉昆等男知青去领了预支的粮食,接待工作让人挑不出毛病。

院子里的柴火有很多,知青们在家也是做惯了烧火的活的,当即忙活了起来。

郑娟最勤快,麻利的生起了火,很快的,炊烟在这破旧的大队部院子里升腾了起来。

插队生涯正式开始了……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