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其它德国坦克而言,豹式坦克D型的创新是增加了大车轮,使得机动性更为出色。
最具革命性的技术,至少对于德国坦克设计而言,是“黑豹”D型倾斜的盔甲。
这是仿照苏军T—34坦克而紧急研发的。
这种技术一直沿用到了“虎王”式重型坦克的身上:它增加了坦克防护的有效厚度,使80毫米的倾斜盔甲在55度的防护能力相当于140毫米的垂直盔甲。
而“黑豹”D型还拥有另外两个主要功能:安装了可以直接与坦克车长通话的系统,用潜望镜取代了大部分的坦克视窗——后来德国军方也在这方面进行了多次改进,直到视窗全部被潜望镜所取代。
1943年8月,在改进以后(比如变速箱),制造出了新的型号——五号中型坦克A型,五号中型坦克A型是一种威力强大的武器。
相比D型,火力和防护都有了增强,炮塔正面的装甲厚度达到了100mm,车长指挥塔采用了铸造式,车体两侧安装了装甲裙板,辅助武器也增加了1挺MG34高射机枪和1挺MG34型前机枪,其前机枪采用了球形枪座。
此外,还强化了负重轮结构及改进了排气装置。
诺曼底战役中德军所使用的五号中型坦克中A型最多,该战役中,德军损失了400辆各型五号中型坦克。
从1943年8月到1944年5月,MAN、戴姆勒-奔驰、德玛格和MNH公司一共生产了2000(一说2200)辆,底盘编号为-和-。
五号中型坦克G型是五号中型坦克的最后版本,在二站期间,生产数量比前其它所有“黑豹”坦克型号的总和还要多。
五号中型坦克G型的生产始于1944年3月,尽管生产目标降低到每月300辆,但它却一直生产到了战争结束,只有1944年10月和12月的生产数量较低。
和五号中型坦克前期集中生产型号相比,五号中型坦克G型有许多设计上的变化:大部分装甲改为垂直装甲,炮塔上的倾斜装甲的角度降低了11度,使它在对付反坦克炮时显得不那么有效。
所以为了应对这个问题,坦克前部侧面装甲的宽度从40毫米增加到50毫米,来补偿坦克装甲后部和下部厚度的降低。
司机的视觉窗口被取消,被一个潜望镜窗口取代。
新增加了一个新的驾驶员的座位,可以起到辅助作用,这样司机的头就不会伸出舱口,制造了更好的可见性与安全性。
在生产运行期间的设计师将五号中型坦克G型防弹盾进行了多次修改。
因而在早些时候坦克有圆形轮廓,是为了留出下腔的空间。
而对于在传入轮可能磨损到防弹盾的问题。设计师便将大部分防弹盾转移到炮塔上的薄装甲。
生成的防弹盾成楔形的下半部分,进而消除这个问题。
原材料的短缺意味着五号中型坦克G型底盘运行的全钢齿轮数量需要减少,而坦克底盘也因此进行了多次改进。
在生产运行期间五号中型坦克G型的配置不断变化,包括变速箱油冷却器的更换,增加了一个装甲弹药箱和一个战斗室加热器,而五号中型坦克G型的操作系统都没有发生变化。
随着战斗减员数量的增加,部队坦克数量的减少给五号中型坦克G型留出了许多空间,能发挥巨大的战场作用,而它也因此成为了到战争结束时纳粹党卫军装备的五号中型坦克的最常见的版本,约有超过一半的德国装甲坦克部队装备了它。
1944年5月,德国又开发了五号中型坦克F型,也就是黑豹,增加了装甲厚度并安装了戴姆勒—奔驰公司设计的新炮塔,安装一门75mmKwK42/1型或者斯考达的75mmKwK44/1L/70型火炮(甚至还有准备安装更长身管的75mmKwKL/100型火炮),其火炮防盾采用了“猪头”式。
它的负重轮采用了钢缘式。
1944年10月,德国计划1945年3月在柏林的戴姆勒—奔驰公司开始制造F型。
到战争结束,只有很少的新炮塔原型以及8辆底盘被制造出来。
二站末期希大爷为了阿登战役的成功,由奥托·斯科尔兹内训练了一支突击部队,对丑军阵地进行渗透,以夺取关键的桥梁,并且在敌军后方尽可能制造混乱。
奥托·斯科尔兹内,曾在1943年9月成功空降解救墨大爷而名声大噪,此次,他制定了两部分的计划。
第一部分,是组织会英语的德军士兵,以渗透进敌军战线,制造混乱。
同时进行第二步,即由150装甲旅来夺取重要的桥梁枢纽,以确保进攻路线的畅通。
为了确保能成功完成任务,所有从丑国归来的德裔士兵几乎都被搜集到了150装甲旅。
但是让斯科尔兹内失望的是,手头没有缴获的丑国坦克,只有很少的装甲车。
为了充数,斯科尔兹内设法搞来了5辆豹式坦克和三号G型突击炮。
豹式坦克被伪装成美军M10坦克歼击车的样子,而三号G型突击炮则试图伪装成M7“牧师”自行火炮。所有的车辆都被漆成了丑军的绿色,并涂上了丑军的白星识别标志。
虽然这些伪装并不能称作完美,但是至少斯科尔兹内手头已经拥有了通往缪斯河的资本。
纵观整个战争,陆战这块除了t34和虎式、豹式,IS-2坦克也不得不提。
IS2又叫斯大林2号,属于重型坦克,它是毛熊为了对抗虎式坦克而专门研制的重型坦克。
IS-2体现了毛熊坦克设计的风格,简单实用,其重量46.25吨。
1944年4月开始生产,共产3475辆。
IS-2的乘员为4人,使用10RK型号的通讯设备,发动机功率520马力,最大速度37公里/小时,能跨越垂直的障碍1.0米。装甲最厚处达到120MM。
它的主要武器是一门122mm火炮,该火炮身管长为43倍口径,在1000米距离能射穿160MM装甲,可以发射曳光穿甲弹和杀伤爆破榴弹,其火力优于德军的虎式重型坦克。
在转向机构方面采用了新技术“二级行星转向机”,它可以提高坦克的机动性,毛熊后来的T-54/55和T-62也都采用这种转向机构。
IS-2重型坦克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全重只有46.25吨,和德国豹式中型坦克相仿,远轻于同级别的虎式和虎王坦克,这使它具有重型坦克罕见的机动能力。
缺陷也不少,IS-2的驾驶员没有自己的出入舱门,坦克一旦被击中,驾驶员逃离的机会要小得多。
IS-2是毛熊红军攻坚的利器,是德国坦克手最畏惧的坦克之一,它和T-34/85中型坦克,构成了二战后期毛熊坦克的中坚力量。
1944年2月,IS-2坦克首次参战,此后历经多次重大战役,从毛熊一直打到柏林城下。
战后,IS-2坦克仍是毛熊红军的主要坦克装备。
二站德国投降后,为了迫使霓虹也无条件投降,毛熊红军进入东北,IS-2是霓虹最精锐的关东军根本无法抵挡的坦克。
抗美援朝时,志愿军也开着这种坦克勇敢迎击丑国等帝国主义,而且IS-2也是新华夏成立初期坦克部队的主要装备之一。
而德国的虎王坦克即虎2式坦克,就是为了对付毛熊的IS-2重型坦克而研制的。
虎王重型坦克,重达70吨,乘员为5人。
装备一门88MM KwK 43L/71火炮和2挺MG34机枪,弹药基数80-86发。
装甲最厚处达到180MM,顶部的装甲也达到了40MM。
8个前进档4个后退档,发动机最大功率700马力,最大速度为38千米/小时。
虎王坦克的车体和炮塔为钢装甲焊接结构,防弹外形较好。
正面装甲厚度比虎1式坦克有较大提高,成为盟军很难对付的坦克。
虎王坦克装备一门KwK 43/L71型88mm加农炮,这种火炮是二战期间德军装备坦克的火炮中威力最大的,身管长6.3m,能在2000m的距离上直接击穿美制M4谢尔曼坦克的主装甲,所用的弹种包括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不仅是谢尔曼坦克,它几乎可以击穿二战中盟军所有型号的坦克。
虎王的弱点是机动性能差,比虎式的还要差,机械故障率偏高,而且耗油太多。
因为速度慢,动作笨拙,虎王有时被作为虎式坦克单位的指挥坦克。
其变型车最着名的为“猎虎”反坦克歼击车。尽管机动性不好,但在一些有经验的坦克手里,“虎王”是一种威力很强大的坦克,它火力强大,防护超群,所以与虎式坦克一样,虎王也有着傲人的战绩。
虎王坦克上的尖子有武装党卫队的卡尔·克纳和卡尔·鲍曼。
卡尔·克纳在柏林东侧的一次战斗中,仅凭自己的一辆虎王就摧毁了苏军13辆IS-2重型坦克和其他各类坦克26辆。
而在但泽和Sopot地区的一次战斗中,驾驶虎王的卡尔·鲍曼则击毁了65辆坦克(包括一些波兰第一坦克旅的T-34)和自行火炮,以及44个炮兵阵地和15辆其他车辆。
不过由于虎王坦克生产数量少,少得可怜的489辆,而且参战时间短,并没有对二站的最终结果起到很大的影响。
四号坦克有多种型号,其中以H型最为成熟,现给出H型的主要性能数据。
重24吨,属于中型坦克,乘员为5人,装备着75mm KwK 40L/48火炮,备弹87发,2挺MG34机枪。
Maybach HL120TRM发动机,功率300马力,最大速度40千米/小时。
6个前进档1个倒档,能跨越0.6米垂直的障碍,2.2米的战壕,拐弯处半径5.92米。
配备FuG5通讯设备。
车体和炮塔为扎钢焊接,前部厚90MM,后部厚20MM,两侧90MM,顶部15MM(最大),4号坦克是战争中后期德国装甲师的主要装备。
值得提出的是,4号坦克是世界上第一辆装备了双向通讯设备的坦克,在当时具有隔命性的意义,它大大提高了德军的协同作战能力,二站初期德军取得的一系列辉煌战绩脱离不了它的关系。
四号坦克的缺陷是火力略显不足。
从1937年10月到1945年3月,德国一共制造了8600辆PzKpfw IV型系列坦克。
该坦克在所有的战线都投入战斗,不仅是德军,连盟军都对四号坦克有很好的评价。
1944年2月7日,德军党卫军第5“维京”装甲师用少量四号坦克作为先头部队试图冲出苏军优势兵力形成的“切尔卡瑟口袋”包围圈。
在突破作战中,库特.舒玛彻少尉指挥两辆四号坦克在一次反击苏军坦克连的作战中摧毁苏军8辆T-34坦克。
第二天,舒玛彻少尉单独和苏军坦克连作战,在这两次战斗中一共摧毁21辆苏军战斗车辆。
为此,他被授予骑士铁十字勋章,类似的战例还有很多。
德国人充分挖掘了四号坦克的潜力,它曾改装成喷火坦克、潜水坦克、扫雷坦克、修理坦克甚至是两栖坦克;
四号坦克的底盘也曾被用于改装成架桥车、弹药供应车等特殊用途车辆;
四号坦克的变型车也很多,包括自行高射炮,自行火炮以及其他诸如武器运输车之类,仅自行火炮变型车就有:野蜂自行榴弹炮、熊式自行榴弹炮、犀牛坦克歼击车、STUG IV突击炮、IV型坦克歼击车等。
无疑,四号坦克是优秀的,不愧对“德意志军马”的称号。
二战后,保加利亚、芬兰、埃及、西班亚、叙利亚、约旦以及土耳其等国仍在使用四号坦克,直至1967年。
谢尔曼坦克的真正代号是M4,所以它也叫M4坦克或M4谢尔曼坦克。
谢尔曼坦克的名字来自于威廉·谢尔曼,他本是丑国南北战争期间北军(联邦军)的一员战将,以着名将军来命名坦克是丑军的习惯作法,如“格兰特”、“巴顿”坦克,“布雷德利”步兵战车等。
谢尔曼坦克,全重31.55吨,属于中型坦克。
乘员5人,装一门75mm火炮,可以发射穿甲弹,榴弹和烟幕弹,并有火炮高低稳定器。
装甲厚度15——100mm,其动力装置为一台368千瓦的水冷汽油机,采用小负重轮和水平螺旋弹簧悬挂装置,最高速度可达42公里/小时。
谢尔曼的长处在于可靠性高,易于维护和用途广泛。
有的在炮塔上加装60管4.5英寸火箭发射器;有的加装喷火器成为喷火坦克。
M4的火力虽略显不足,但它的坚固,可靠和耐久性却享誉军界。
谢尔曼是二战后期的着名坦克,总生产量达到了辆,仅次于毛熊T-34坦克的辆,有的地方说谢尔曼是二战中产量最多的坦克,那是因为谢尔曼有许多型号和变型的缘故。
丑军以谢尔曼坦克的数量优势来对付德军坦克的质量优势,这点和毛熊不谋而合。
在整个大战期间,不论在欧洲战场还是在太平洋战场,随处可见谢尔曼的身影,它是美军坦克力量的骨干,巴顿将军指挥下的美军装甲师主要装备就是谢尔曼坦克。
谢尔曼坦克参加了诺曼底登陆战以及其后在法国和德国本土进行的一系列作战,直至德国投降。
D-DAY最先登陆诺曼底的坦克就是数百辆谢尔曼,成为盟军迈向胜利的先锋。
在二站后期的坦克战中,谢尔曼坦克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因而在世界战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谢尔曼的主要缺点是火力、装甲防御力与德、苏着名中型坦克相比,有相当的差距。
它的汽油发动机周围装甲防护尤其不足,和德军对手对垒时极易中弹起火和爆炸,坦克内的乘员只有几秒的时间逃生,因此美军给它起了个外号——“Ronson",一种名牌打火机。
总之,谢尔曼坦克并不是二站中性能最佳的中型坦克,但其巨大的装备数量加上蒙哥马利、巴顿等名将精明的运用,使它在盟军的武器装备序列中占有重要地位。
KV-1坦克,重量达43—48吨,是一种重型坦克,乘员为5人。
配备着76.2mm Gun ZiS-5火炮和3挺7.62mm DT机枪,弹药基数114发。
V-2K型号发动机最大功率600马力,最大速度34米/小时。
其改良型号比较着名的被称为KV-1C和KV-2。
炮塔正面装甲120MM,产量大约有1753辆。
缺点:速度太慢,生存率不高,为反坦克炮或坦克锁定目标、反坦克手靠近提供了大量时间。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