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这又能怎样?
太子殿下毕竟是先帝的嫡长子,这才过了周年,谁又敢,谁又好意思劝说儿子放弃为父亲复仇呢?
在这般情形之下,无论诸臣心中到底持有何种看法都得赶着表明对何腾蛟的唾弃,而朱慈烺也便被这一句句愤怒的话语声给架了起来。
说起来许也是报应。
李自成在大明仍有万里江山的情况下逼死了崇祯,而他也在麾下仍有大几十万能战之兵的情况下死在了一帮团练手中。
作为后来人,朱慈烺自然知道这些人马的战力如何,亦知道他们在投明之后可谓战到了最后一兵一卒。
老实讲,他是万分想将这路人马收到麾下的,更还在之前想要搞一个崇祯的临终嘱托出来。
可气氛已然烘托到了这般地步,身为崇祯的亲儿子他便是真有这么一份东西又怎能在毫无铺垫的情况下拿出来?
终还是少些能够揣测圣心的臣子啊。
心念及此,朱慈烺的视线不由在诸臣面上扫了一圈又一圈,待到堂中所有人都以为太子殿下正在拼尽全力使自己不至当场发作时,他最终还是长叹一声,用略带着些忧伤的语气说道:“何督之事尚不能轻下定论,先说说靖江王吧。”
话音落下,本还群情激奋的兵部大堂之中立时便安静了下来。
于表面看来,靖江王谋逆之事要比湖南的局面容易解决的多,可从实际操作来说,湖南那里只需发一份诏令即可。
其后无论能不能将何腾蛟绑回来,闯贼残军又会作何应对,反正朝廷的态度就是如此,你何腾蛟有胆子就在湖南自立,看众口铄金、刀笔如铁,能不能把你搞成秦桧第二。
反观靖江王这里便不一样了,要解决这事便得依仗丁魁楚,在未曾与其做好勾兑的情况下若贸然下了诏令,他今日缺这,明日缺那,搞到最后非但没有平定靖江王之乱,反倒让朝廷付了不少代价。
届时他丁魁楚远在广东,手中又有大军作为依仗,可提出这般方略的人却在朝中,谁知道会不会成了迁怒的对象?
这就是历朝历代,朝廷对封疆大吏在朝廷中枢安插个把人手的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原因了。
说到底,无论中枢做出何等英明的谋划,若执行者心怀抵触,那大抵也得不了什么好结果。
假若现在朝中就有丁魁楚的心腹或者盟友,那么当太子殿下将问题抛出之时,那人便会站在“客观”的立场上给出合理化建议。
届时无论勾兑或者胁迫都是两便,总不至于朝廷方略因得不到地方大员的支持而跑偏。
“启禀殿下,依老臣之见,有关靖江王的诸般信息还不明朗,不若待探明具体情状之后再行定计。”
正当兵部大堂之中逐渐趋于寂静之时,马士英苍劲有力的声音终还是响了起来。
他非常清楚,此时太子殿下虽因各种原因而还未有登基的打算,但朝中诸官却得在短时间内先有个署理。
以他在鞑子南渡时的表现,漫说首辅之位,便是能不能捞个寻常阁臣还在两说。
恰巧此时诸臣或因心无定计、或因心有疑虑,总之便将太子殿下生生晾在了那里。
这般情形,他又岂会再装聋作哑?
“启禀殿下,马阁老之言可谓稳妥,但值此艰难之时,对这靖江逆贼却也不可太过姑纵,不若遣一重臣入广,待探明情况之后便可就地给出应对,如此方不至使小乱衍出大乱。”
马士英之言虽也称得可取,但归根到底他也只是为了让朱慈烺面上不太难看,可他作为曾经的首辅,一举一动皆落在所有人眼中,这里话音都还未曾落下,那里便见钱谦益直接赤膊上阵了。
竞争无处不在!
更何况是为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呢?
眼见大佬之间的争锋一触即发,堂中诸臣不由凝神屏息,可还不等他们有何动作,太子殿下的声音却于此刻适时响起。
“两位所言皆有道理,但两广之事确不能太过拖延,就命丁魁楚立即发兵,若他无法平乱本宫便亲自领兵前往。”
嘶~~~~~~~。
话音落下,不但钱马二人瞪大了眼睛,堂中更是隐隐传出数阵倒吸凉气之声。
殿下心中早有定策!
否则又怎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便做出此等果决选择?
心念及此,诸臣又将两广之事细细思量了一番,随即便意识到自己的想法中还是有所局限。
在朝臣眼中,两广远在千里之外,其间又有鞑子于江西阻隔,哪怕太子殿下兵锋正盛,却也有鞭长莫及之感。
作为延绵数千年的陆权帝国,大明的臣子们有这般想法却也算不得错,可他们却忽略了一点,这位爷是领着大军走过海路的!
哪怕这所谓海路只是沿着海岸线从长江口去往钱塘江口,可这和沿着海岸线去往两广有本质区别吗?
这位爷怕不是又要带兵离开吧。
随着思绪的飘动,在场诸臣看向太子殿下的眼神立时便带了些怀疑,某些人心中甚至还浮现出了一个庙号:武宗。
当初的武宗便是借着各种由头离开京城,想以此来摆脱文官对他的控制。
最终他得逞了,可在与军队建立了较为密切的联系之后,他的一生也就此结束了。
不过这个庙号在某些人心中大抵也只是一闪而过,说到底武宗时的文官集团已然将所有政敌全都处理干净,除了个别内官之外真可谓风头无两,而现在的文官集团呢?
诸臣皆都清楚,在乱世之中文官压根就没有和武将叫板的资格,若非太子殿下压制..........
“遵殿下钧旨。”
“遵殿下钧旨。”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