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嬷嬷带人送来了饭菜。
一家三口坐下吃起了晚饭来。
饭菜入口,沈氏立时感觉身上的疲惫感都消了不少。
“对了,娘,有个事我想问问您的意见。”沈双双忽然道。
一老一少,纷纷望向了沈双双。
“是这样,今儿我找王婶子打听李家的事。随口问了她,她家小宝上蒙学的事。他们家准备送小宝来镇上读书。”
沈氏点头。
“读书是好事。”应了句。
“嗯。我顺带打听了下别家的情况,发现作坊里想送孩子上蒙学的人家不少。”
沈氏抬眼望向了沈双双。
“娘觉得,我们在村里办个蒙学如何?”问道。
沈氏一愣。
“咱们家在大河村没什么根基,要能在村里半个蒙学,会有些好处。”
沈氏心头一动。
“可办学堂,不是件简单的事。”说这话,便是代表同意了。
沈家就她跟儿媳妇两个女流,的确没什么根基。
要想扎根大河村,对大河村乃至周边的几个村形成影响力,办学堂的确是个不错的法子。
而且,从长远来看,通过学堂培养一些人才,对他们自身也有益处。
从中要能出些有能耐的,以后中秀才,甚至举人,双方也有情谊在。
一些大族兴办族学,私塾便是这个道理。
听到婆婆赞同,沈双双眸色亮了亮。
“蒙学的话,应该不难。”
“在村里买个宅子布置一番,再请个童生过去教学就成。”
“学堂办起来,对咱作坊里的员工,束脩减半。咱家以后奴仆多了,要有了家生子,可送去免费入学。”
“附近的村民也可带孩子去蒙学报名,让他们自行承担束脩就行。”
“对了,对作坊里的一些员工,特别是那些有能力却不识字的,也可以让他们去蒙学学些简单的字以及算术。就当员工培训了。”
作坊里有好些员工其实表现得不错,就因为不识字,许多工作都不好安排给他们。
吴伯不止一次的跟她聊过,遗憾手下识字的人少。
既然不好找这样的人,那何不自己培养?
沈双双越想越心动。
觉得等以后自己有钱了,不止要办蒙学,还可以办书院。
跟苏家一样,成为上阳镇有头有脸的人物。
当然,书院的事,也许得等沈家昭雪之后……
沈氏听了沈双双的话,眸色动了动。
“回春堂那边,也可送几个药童过去,让他们学学认字跟算术。”
这次殷公子送来的四个药童,其中只有两人会识字,且识字不多。
他们留在后院帮她打杂制药的还成,去前堂抓药跑堂却不行。
要有机会的话,让他们去学学认字,以后他们在药铺里也能帮上更多忙。
“当然成!”沈双双笑着道。
“那我找吴伯合计一下,看怎么安排。”
“嗯。”
四月初六。
沈双双起了个大早。
去新作坊那边走一趟,确定没问题后,再次去了大河村。
账房。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