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八章:世家束手无策,刘羽开始种田发展!(2 / 2)余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启禀袁公,卑职贾诩,凉州姑臧人士,在李傕李将军麾下任职从事。别无所求,此战过后,心灰意冷,只是希望回到凉州供养父母双亲,还望袁公成全。”

嗯,这位信使名叫贾诩贾文和。

其实贾诩有很多秘密没有透露,他是从前线跑回来的。当刘羽天降“汽车”,将士们士气突然恢复后,贾诩顿时感受到一种不合常理的危机感。

然后,他就跑了,请调回后方管理后勤。

等他跑到后方上党郡暂留观望时,董卓和刘羽爆发大战。当前线的情报随着斥候一一传来后,贾诩先一步看到了董卓的败局。

贾诩顿时直感不妙,又跑了。

等到贾诩跑到“太行陉”附近的时候,郭汜等先锋军战死的消息传来。贾诩果断向着京师跑去。后面他给袁隗说的内容,全都是他的推测。

但已经八九不离十了!

袁隗想了想后说道:

“姑臧太守赵苞乃我门生,你持我书信一封转递给他可得关照,你是姑臧人士,那就择家乡一县任职县令,文书我稍后会令尚书台下发。”

县令,秩千石的地方长吏,袁隗说给就给,哪怕他受到汉帝打压,但汝南袁氏的权势可见一斑。其实若非贾诩一心退避,袁隗本想给他一个平步青云的机会。

贾诩表现的倒是平平无奇,但袁隗宦海沉浮数十年,眼光何其的老道。

西凉军近乎全军覆没,还没有详细消息传来。贾诩可以全身而退,带来前线的详细消息,种种迹象表明,此人绝非等闲之辈。

可惜袁隗有心给个机会,但人家并没有顺竿子往上爬,既然如此,袁隗也不会热脸贴冷屁股。他堂堂汝南袁氏,不至于如此卑微。

许诺县令,不过是信守承诺罢了!

“多谢袁公。”

贾诩躬身行礼退下。

贾诩离去后,袁隗、杨赐两人陷入了沉默,也不知道在想什么,袁绍站在一旁,走也不是,留也不是。正犹豫的时候,袁术又来了。

“叔父,王允携王家子弟拜见!”

袁隗眉梢一挑,今日真是祸不单行,他叹了口气道:“召他进来吧。”

王允就是袁隗征辟入京为侍御史的,入内之后直接哭嚎道:“袁公,请为我王家做主啊!”

“子师(王允表字)不要着急,发生何事?慢慢说与我听!”袁隗和颜悦色的说道。

袁家四世三公,世家魁首、文官表率,宛如盟主似得,这无处申冤,自然就申冤到袁隗这里。当然前提是你家族有利用价值,不然连袁隗的面都见不到!

太原王氏,有这个资格!

只是王允第一句话,就令袁隗震撼住了,一旁的杨赐刚想要端起茶杯润润喉,都僵持在半空中。

“袁公,刘羽抄了我王家!”

王允哭嚎道:

“他说从董卓处搜集到我王家与董卓、太平道沆瀣一气、狼狈为奸的证据,指责我王家意图不轨、想要造反,所以先斩后奏,先给抄了!

“我王家官宦之家、公卿之后,哪怕有罪,也是该廷尉受审,刘羽审都没有审,直接一言堂将我王家给抄了,刘羽眼中到底还有没有王法汉律?

“我王家上下恳求袁公为我们做主,明日朝议,恳请袁公联合诸公为我王家申冤啊!今日莪王家遭难,明日可能就是诸公了!”

“简直目无王法!简直无法无天啊!”袁隗的手都在颤抖,杨赐的毛骨悚然。

董卓之死,只能说袁家伤筋动骨。可是太原王氏被抄家,这唇亡齿寒,兔死狐悲啊!

刘羽在幽州抄了萧家,入并州抄了王家?那么下一个该轮到谁?会不会轮到他袁家?杨家?

刘羽先是“摊丁入亩”,后更是公然拿出“造纸术和印刷术”与他们世家大族做对,这是卯足了劲想要与他们不死不休了!

……

翌日朝会。

袁隗和杨赐联手,满朝文武有四分之三站出来弹劾刘羽。

汉帝刘宏昨夜已经收到刘羽的飞鸽传书,他也是一个头两个大,但考虑到刘羽书信中的许诺——

“陛下啊!我印刷了几十万册书籍,有蒙学教材、有经学教材、有文选教材、有诗选教材、还有我刘鸿渐的《诗集》,臣觉得可以在洛阳建一座图书馆,藏书百万册。

“人人可读书,没有寒门士族之分,没有平民门阀之别,只要你一心向学,图书馆为你敞开大门。这是真正的有教无类、这才是普及教育。

“陛下,如果完成了,那就是你的政绩!等那些鸿都门学的学子出师后,为你洗刷冤屈,还你清白。你那些什么骄奢淫逸的昏聩之举顿时可以得到申冤了。

“……”

昨夜刘羽的来信,没有任何的“请罪”、没有任何的“求饶”,就在哪里给汉帝刘宏“画大饼”,画的他是茶不思饭不想。

以刘宏对刘羽的性格了解,这是位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所以可以让他这么“慷慨大方”,抄了王家的收获一定很恐怖!

不过汉帝刘宏如今,还真的需要刘羽,就算没有这个“大饼”,他也不会理会满朝文武的弹劾。

笑话,董卓以下犯上的时候,你们就说刘羽驭下无能。如今刘羽镇压一切,你们反过来说刘羽意图不轨,大兴牢狱,重启七国之乱。

反正都是刘羽的错了,你们都是对的?!

刘宏搁置不议!

朝会过后,诸公突然发现一件事情,他们对刘羽真的是束手无策——

比军事力量?以袁家扶持的董卓的西凉军最强盛,如今都全军覆没,其他公卿官员还敢自寻死路吗?他们在军方也有力量,但显然不如袁家,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比政治力量?刘羽汉室宗亲,汉帝刘宏为其撑腰,冒着天下之大不讳提出“摊丁入亩”赋税改革,他像是在意政治前途的人吗?

比名望?嗯,这个是他们的优势,刘羽在黔首百姓中的仁名极高,因为这些人在袁隗等世家大族眼中可不是“人”,只有那些寒门、士族才是“人民”。

经过袁隗等世家大族联手宣传下,刘羽在士族中可谓声名狼藉,哪怕有些寒门想要投效,都需要掂量掂量,以至于文臣无人问津。

除了沮授和田丰,刘羽麾下连个像样的谋臣都没有!

除此之外,诸公联手对并州进行封锁——从经济、贸易、粮草、甚至政策赋税减免等,进行全方位的打击。并州内部的官吏,都在拖刘羽这位并州刺史的后腿。

如今的并州,风雨飘摇,似乎成为眼中钉肉中刺般的存在。完全被孤立了!

然而,刘羽却觉得前所未有的解脱,解决了上党郡太守董卓,太原王氏等世家后,刘羽成为了并州真正的主人。

并州上党郡和太原郡包括未来的“忻定盆地”、“太原盆地”、“上党盆地”,这是并州土地最肥沃的地方,他终于可以开始种田发展了。

正值四月,春耕时节,刘羽凯旋回归后,顿时令军民屯田种植“杂交水稻”,原本缺地的刘羽,也在抄了王家之后,得到了太原郡十之七八的土地。

难怪“打土豪分田地”深入人心,一鲸落万物生,令刘羽突然有些食髓知味起来了。

这期间果然有世家大族想方设法窃取“杂交水稻”的种子,幸好刘羽未雨绸缪,将原本预定的“红薯、土豆和玉米”暂时搁置,不然等于在资敌。

因为杂交水稻不能留种,可红薯、土豆和玉米却可以。当然这些高产量的农作物,需要化肥和水利供给充足才行,不然地力消耗太严重,良田变贫田,来年收成锐减。

春耕的时候,看到百姓们使用“直辕犁”,刘羽这才后知后觉惊醒过来,跑到现代批发建造了一大批“曲辕犁”。从原本三牛二人抬杠,变成了一人一牛即可操作。

曲辕犁制作较为简单,顿时令世家大族山寨仿制,但这种传播,也让刘羽在农民百姓中的声望更高起来了。当然某些边远地区,曲辕犁被世家大族张冠李戴。

就如同当初他们在并州造谣中伤,断章取义刘羽的“摊丁入亩”一样。始作俑者太原王氏被刘羽抄家了。但刘羽不可能因为“曲辕犁”的发明权,满天下抄家!

最后刘羽想了想,引进现代的“耕地机器”,柴油发动机轰鸣声中,那些世家探子只能望洋兴叹、无能为力。这玩意怎么山寨仿制?!

如果不是刘羽用钱的地方太多,他觉得可以引进一个产业链,全部机械化处理。如何解释来历?问就“得天之助”!问就“神赐刘羽”!问就“你自个儿找老天爷去”!

“贾诩?”

刘羽忙碌种田大业之中,对西凉军的善后工作也逐渐落入尾声。

对俘虏的劳改安排,对董卓与世家的书信来往清查,对战后的收缴等战利品分配,对将士的论功行赏等等。这些都在同时进行,并且十分重要!

这种善后工作中,对西凉军名单的清查中,刘羽竟然看到了贾诩贾文和,最后搜查一番,确定这小子已经逃之夭夭了,顿时为之可惜!

贾诩寒门出身,是可以招揽的文臣啊!

可惜还是晚了一步!

这小子属兔子的吗?跑得这么快!

只是或许是命运的安排,刘羽的关注之中,立刻有麾下文臣武将进行查探,同时收到了关于贾诩的一些情报——

袁隗竟为贾诩保举武威县令!

贾诩会见袁隗的事情,这种情报他们自然得不到,刘羽还没有能力往袁家这等顶级世家中安插细作间谍。但他们可以反推出来。

然后通过贾诩的入关文书,进入京师城门等全都需要登记,这些都是有迹可循。京师中可有一位刘羽的老熟人——如今官居九卿之一宗正刘虞!

最后一系列情报连接起来,得到一个很接近真实的结果——

贾诩似乎提前警觉从前线逃回上党,而后又逃入京师。见到了袁隗,不知道说了什么但肯定是有价值的内容,最后得到袁隗的保举,回到家乡任职县令。

不过贾诩这人也确实有够倒霉的!

他从京师出发,过太行八陉之一的“轵关陉”到达河东。

因为河东被前河东郡太守董卓等西凉军,搅得天翻地覆,民不聊生,河东上下对凉州恨之入骨。贾诩这个说着凉州口音的凉州官吏,顿时被叛乱裹挟。

然后,被抓获了!

最后传来的消息是,与贾诩贾县令同行的随从,向河东郡太守求援无果,跑回京师求援。

刘羽想了想后,找来了徐晃:

“公明啊,你毕竟是河东人,如今河东被董卓搅得不得安宁,民不聊生,我觉得你应该为家乡做点什么,以报答河东水土供养之恩!”

“主公!”

徐晃有些感动,没想到刘羽不仅关心部将,还关心部将的家乡。

但很快,刘羽又补充了一句:

“这个叫贾诩的,乃是西凉军漏网之鱼,想办法将他带回来,凭什么徐荣那些凉州贼将劳改,贾诩能因祸得福荣升县令?他们要并肩作战,也要荣辱与共,同甘共苦!”

“属下明白!”

徐晃顿时统率“太行兵”入河东。刘羽这么做有些“越界管辖”的嫌疑。但徐晃毕竟不是刘羽登记入册的部将,他只是个挂名的。

徐晃的正职是——白波军首领!

所以人家白波军回河东作乱,关他并州刺史刘羽屁事?!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