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仙》这小说一看就知道是虚构的小说,但满足了他们对于仙侠世界的憧憬。
《龙蛇演义》中所描述的国术与各大组织,让不少读者深信在现实世界之中就存在。
《飘邈之旅》似乎半真半假,书中的设定让他们觉得非常神奇,给他们打开一个与《诛仙》不一样的东方修仙世界。
首期一万字之后,后续几期恢复到每日三千的水准,这是唯一让书迷们感到不满的地方。
不少人纷纷打电话到报社,要求报纸恢复每天一万字的连载需求!
------------------------
劳动节当天,几份《港港青年报》就已经摆在《星岛日报》、《明报》的编辑室之中,全都是编辑们想看看这“五白”的新作品能否保持此前一贯的水准。
等郭育民看完第一期,就已在心中判断这部小说能大火!
他再次佩服方德华的想象力,真不知道这个作家的脑袋到底是什么材料构造的,一部小说一种风格。
可惜,这部佳作在别人的报纸上连载。
《明报》这边的总编看完之后也发出同样的感慨。
他认为《港港青年报》凭借这部小说,就能够站位脚跟。不说上限有多高,但至少托住了下限!
随后几天收集上来的数据也体现了这一点。
两家报社还看到了另一个特色栏目,内地专家作品专栏。
方兴松来不及与作家们联系,在未取得授权的情况下,直接打电话给相关的杂志社,采用了转载的模式,再联系作家寄出稿费!
《明报》以为这是学他们的做法,只不过刊登的都是内地的后起之秀,青年作家。
《星岛日报》倒是认为这种专栏不一定能够取得成功,毕竟两地的情况不太一样。
-------------------
《港港青年报》总编室。
方兴松正在查阅市场部同事做的一周总结,浑身散发着自信和坚定。
首刊发行量破三万,一周稳定五万,相信很快就能突破至八万。
这个成绩说明《港港青年报》已经在港港的报业之中站稳脚跟置,不久之后或许能跻身于一线报纸。
看完之后,他心中甚是得意:“小说连载的招数真是屡试不爽。自此之后,我方家也将成为一个文化界的家族了!”
同时感慨“华仔真是一个小说天才,三部长篇,背景情节各不相同,但又出乎意料的精彩!”
另外,他也在港港的文化圈听到一些风声,对报纸连载内地的优秀作品表示赞同。
这种更具人文性的作品赢得许多文化人的欣赏,也让他们认识更多内地作家和作品。
-----------------------------
从港港回来之后,方德华带着《飘邈之旅》来到《绿城晚报》。
“李老师,《港港青年报》将于五月一号正式开始连载。这部小说,你们若是真的打算连载,可以稍微延后一些日子。”
李力郑重接过书稿自信的说:“放心,过段时间你就能看到它发布了!”
看着李力信誓旦旦的样子,方德华也没点破。
五月七日,《绿城晚报》正式刊登《飘邈之旅》。
方德华提前得到甘相文的通知,下班之后特意去报刊亭买了一份报纸作为纪念。
这是他的作品首次在国内的报纸上连载!
虽然第一期的字数没有《港港青年报》那么多,但也有六千千多字。
李力劝方德华改开头,但是一直不成功,所以将两期字数合为一期发出,用来掩盖这第一章的“不足”。
在正式刊登之前,《绿城晚报》已经提前几天做了预热宣传。
发布之后,报社从各地收集的情况来看,报纸的销售速度明显快于平常,部分地区甚至已要求加送。
李力对此非常满意,并申请加印!
据第二天统计,发行量提高约莫5个点。
当天晚上,他就从外出收集市场情况的同事口中了解到,无论是报刊亭老板,还是普通的读者,都对这部《飘邈之旅》非常满意。
他们对《绿城晚报》连载这样的小说感到惊奇,也非常喜欢小说的内容。
第二天,他们编辑室就收到不少读者来信,表扬他们勇于创新,为广大的读者谋求不同维度的阅读福利。
这些情况,让李力心中充满得意。
只是,这种得意并不能维持多久。
早上不到十一点,就有文化界的人打来电话,质问他为何在报纸上连载如此低俗的小说?
“贵报是否与作者狼狈为奸?共同向人民群众传播这些传统的文化糟粕?”
“贵报有何居心?竟然当众宣传如此恶劣的复仇行为与拜金主义?你还是绿城人民的晚报吗?”
……
这种电话一连接到好几个,不仅有绿城当地的,也有隔壁县市的人,大部分都自诩为文化名流。
或是有个作家的名头,或是有个文化界的差事。
有些人不仅向报社投诉,还向其上级部门投诉!
一时间,民间反馈一片欣欣向荣,与这种情况形成鲜明对比。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