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二章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封王拜相才是根本目的!(2 / 2)冷泡泡不加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战败后,李密西逃长安,投奔李渊。当年瓦岗军的战将秦叔宝、徐世勣、罗士信、程咬金等也都先后降唐。】

【伟人曾在对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的阐述中这样描述:“以农业生产为主体的封建社会,造成了封建思想,绝大多数人处于保守、封闭、僵化、迷信落后的社会心态,根本表达不出先进水平的思想革命政治纲领。”】

【正所谓“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虽以灭亡隋朝为主要目标,但根本目的还是为了称王称霸,不是以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为根本目标。】

【李密击破宇文化及所带领的隋朝精锐部队—北归骁果军,威震天下,骄傲自满,自封魏王,其根源在于封建思想让出身于官僚世家的李密认为封侯拜相,获取自身利益才是最终归宿,既然王世充独揽朝政,他就自己当王,根本不顾及所谓的统一天下、百姓安定的起义初心。】

【这便是农民阶级局限性的体现之一,诸如后来的黄巢起义、闯王李自成以及太平天国运动等等都有体现。所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也只是以称王称霸为根本目标而已。】

刘邦对李密的行为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陈胜、吴广,口号喊得响亮,到头来兵戈相向。

那件事后,他更加明白了,人心就这样,也不懂是不是如仙人所言的什么“局限性”的问题,反正他顺着来就对了。

英布、彭越、韩信等人,想当王,就给他们当,而不是同项羽那样把印章都磨平了都不给王爵封地。

“要想成就大业,必须用人,何况李密还未得天下。读《项羽传》?哈哈哈……”刘邦大笑:“要是你读《刘邦传》,不言天下唾手可得,也至少能够封王拜相吧。”

【偃师之败,非战之罪,李密却不自知,终使瓦岗军发展到了君臣相疑,将士离心的境况。而这种不信任感在偃师之败后达到了最大程度。】

【王伯当驻守河阳,徐世绩把守黎阳仓。从李密的个人来讲,其“谋无不中,量无不容,盖非唐初君臣所能及”,能力可谓超凡,这说明李密具备再次整合瓦岗的能力。也正是基于这种情况,王世充也并未希望一口将瓦岗军吃掉。其偃师取胜后,回归洛阳,并未继续用兵。这些情况都说明瓦岗军的局势还未糜烂至极,尚有生机。】

【然而因为火并翟让,导致瓦岗内部人心离散,君臣猜疑。李密应该认为任何非他亲信都具有谋反投敌的嫌疑。而河阳的王伯当,一向为李密的心腹,被李密信任。黎阳的徐世绩,则出身于瓦岗前寨主翟让部下,虽已投靠李密,但此时的李密经过偃师大败的刺激,已无法完全信任他。正是基于这种情况,李密选择了前往河阳地区,由此直接导致了瓦岗军的彻底倾覆。】

【然而河阳地处黄河以北,接近洛阳、关中而远离瓦岗的核心势力范围。李密无法快速有效的统合瓦岗军的力量,从而丧失先机。另一方面,此地处在李唐、王世充势力之间,绝非整军备战的安全地带。而此举又向瓦岗军表明了他不相信瓦岗军的其他势力。】

【《旧唐书》记载,王伯当的河阳兵已经失去了继续作战的信心,李密试探属下的反应,主动谢罪,然而除了王伯当,众人只是哭泣,并无人愿意同他继续作战。只能选择投降。】

【因为王世充为宿敌,不可轻易投于他。坚持抗争,则众将定会离去,而李唐则素与瓦岗无深仇大恨,因此成了最好的选择,他又进行试探,诸将皆赞同。】

【从李密的性格来看,其舍弃大隋蒲山郡公之富贵,毅然帮助杨玄感谋反。后入瓦岗寨,处心积虑登上首领之位等事迹,可以看出他野心勃勃,不甘人下。】

【王世充曾评论李密:“李密天资明决,为龙为蛇,不可测也。”】

【《旧唐书》也点明了如果李密信任下属,选择李绩守卫的黎阳地区,重新整合力量,卷土重来未可知。《隋书》等诸多史书认为他是隋末“项羽”,也是出于这一点考虑。】

【经上文分析,李密降唐,绝非自愿,而是其面对瓦岗困局应对失策,迫于失控形势下的一种被迫应对。无论从瓦岗军残存实力、李密的个人因素还是降唐的被逼无奈的过程,都说明了李密降唐背后的不甘心,这也为李密日后叛唐而致身死埋下了伏笔。】

【故而李密只能称为“枭雄”,同曹操一样的乱世枭雄。“枭雄”这个词给人感觉很厉害,很威风,但却是败者或者未能完成大业的人的称呼。】

【投降李唐后,李密向李渊提议招抚瓦岗部众而领兵离开,他和部众被盛彦师全部杀死,徐世绩率黎阳兵投降。】

【瓦岗旧部近乎大半投降李唐,为其统一天下打下了雄厚基础。】

【接下来便是李世民率领瓦岗军旧部大战宋金刚,得到了玄武门中的核心人物之一“门神”尉迟恭!】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