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糜信提的建议很中肯啊……
“正是。”李承笑道,“崔公何以知在下?”
“你进的好屯田之策,大家伙都知道了,吾怎么会不知?”崔钧说道,“吾且问你——若在中原之地,如何套种轮种?亦或者可收双季稻?”
“中原地带,天气寒冷,霜期较长,种稻不合适,”李承解释道,东汉末期为什么黄巾起义为什么可以如此波澜壮阔一发不可收拾,最关键肯定是东汉统治者不干人事,但其他的原因就是在于小冰河周期来了。
北方天气变得更冷,原本竹子在前汉中原一带还有种植,东汉末期之后就销声匿迹了,农作物不适应突然变冷的天气,纷纷死亡绝收,这样的情况下,老百姓饿着肚子久了,自然就要揭竿起义了。
与其饿死,不如造反还有条出路。
“中原地带种小麦更好,不用太多水,种植时间也短一些就能收获,先种冬小麦,早些有了收成,下半年再种粟和大豆,”李承说道,“粟可填饱肚子,大豆也可以榨油或者是拿来喂牲畜,且种豆可以滋养土地,明年亦可多增收。”
“双季稻对着地力要求甚高,若不用多追肥加肥和蓄肥,是不成的,”李承解释道,“故此,不宜在北边做这个事儿。”
他说完了之后突然又想起了什么,不对啊,诸葛四友三个人都去了北边,崔钧问这个做什么?想要刺探屯粮之策,送到北边去?所以他又加了一句话,“自然,此事需要人好生去做,又要大家伙心甘情愿的来办,不然恐无效也!”
崔钧点点头,“豆类肥田,可有出处?”
大豆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也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来源。除了其高蛋白质含量外,大豆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能够进行固氮作用。根瘤菌是一类生活在土壤中的细菌,它们能够与大豆的根部形成共生关系。当大豆的种子发芽并生长出根系时,根瘤菌会通过根毛进入大豆根部,并在根部形成小结。这些小结被称为根瘤,是根瘤菌与大豆根部共同形成的结构。
在根瘤中,根瘤菌会利用大气中的氮气,通过固氮酶的作用将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氨。这样一来,大豆就能够从根瘤中吸收到固定的氮源,供给自身生长和发育所需的营养。
出处似乎还没有,中国的老百姓是很久之前就发现了豆类固氮的现场,但是没有科学的解释,在后世的《齐民要术》里也只是说:“凡美田之法,绿豆为上,小豆、胡麻次之”。
李承觉得说自己总结出的规律,又怕被人笑话年少无知办事不牢,故此决定了还是推给自己母亲,“乃是家母所传农书记载。”
崔钧十分感兴趣,“农书为何名?能说一二否?”
“无名之书,却是不知道何人所著,乃是家传。”崔钧怎么这么八卦?得了,看来自己还要写一点农书出来预备着,免得将来有人真的来索要李家家传的农书,临时之间编不出来。
既然是家传,崔钧就不再催问了,“听说飞鸟庄种的好庄稼,却不知何时能来看一看,适才又听到郎君说极擅美食,却不知,有无荣幸来拜访?”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