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百三十六章 旱灾再起(2 / 2)要离刺荆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且有德音旨意,熙河兰会路垦荒,五年免税,无出役钱!”

“因此之故,如今整个熙河路,皆在垦荒以种棉!”

“今年春播,单单是熙州一州,棉田就多达千顷!”

包绶听着瞪大了眼睛:“一千顷!?”

这个数字,便是放在他的家乡庐州,也是了不得数字了。

“是啊,除了棉田,还有差不多数字的土地,在种着苜蓿、大豆、绿豆、大麦、青稞等等……”

“光是靠着种棉,君航的本宗,今年年底就可能赚得数十万贯!”

包绶听着,咽了咽口水:“数十万贯?”

“嗯!”游师雄道:“君航的本家,可不简单呦!”

“包顺一族,不止在熙州垦荒,兰州、河州、会州,也有他们的棉田!”

“光是给他们种地的雇工,如今就已经有着两万余人,再算上他们自己部族里的青壮,其棉庄里有五六万人的青壮在日夜劳作!”

包绶楞了,然后他想起了一个事情:“熙河路户口,加起来也就十五六万户,不足百万……”

“那是以前!”游师雄道:“如今的熙河路户口已近三十万户,差不多有一百五十万口了!”

“啊!”包绶张大了嘴巴。

元丰八年,熙河路才百万人口。

两年时间,就涨了五十万?

“景叔……”包绶郑重的问道:“这是如何做到的?”

游师雄笑了:“自然是招降纳叛、柔服远方……”

然后,他就开始向包绶详细介绍起了,这过去两年,主要是去年的熙河政策。

包绶听完,震撼的说不出话来。

他怎么都想不到,在这天下人嘴里的苦寒之地,朝臣们眼中的赔钱货。

这熙河路,在过去两年,竟发生了如此变化!

而且,熙河上下的胆子,也真的是大的出奇!

譬如游师雄告诉他,如今兰州的赵卨,正在积极招降去年被俘的青宜结鬼章之子结瓦龊,一旦结瓦龊归降,熙河路立刻就能得到十几万青壮劳动力!

听完游师雄的介绍,包绶沉默许久,良久之后,他才问道:“景叔……”

“熙河的棉庄中的雇工……真的是雇工吗?”

游师雄颔首:“自然是雇工!”

全部签了契书,还在官府备案了。

当然……

大部分雇工,根本不识字。

同时,不少人的契书,是他们的首领代他们签的。

但,确实全部是雇工。

尽管契书期限长了些,尽管,雇主们对雇工们极尽压榨,雇工们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艰苦了些,死亡率也高了一点点。

但任谁来查,都是雇工,百分百的!

包绶低下头去,作为一个士大夫,他感觉自己的三观,被深深震撼了。

游师雄见着,轻声道:“君航既来熙州,便当习惯。”

“官家可是对君航,有着厚望!”

包绶点头:“是啊!”他面朝汴京方向拱手:“君恩深重,吾当百死以报!”

他可是天子亲除的!

而天子对他寄予厚望,这一点老泰山已经和他分析过了。

让他来,就是来传播文教,就是来倡导儒风的。

所以他的差遣里,兼着熙州州学学正。

游师雄看着包绶的样子,轻叹一声,道:“君航不习惯?”

“嗯!”

“吾起初也不习惯,但现在已经习惯了!”游师雄说道:“至少,如今的熙河路,已经不再是天下的负担!”

“从熙河节省出来的钱,可救天下无数百姓!”

这正是他和他的同门说服自己的理由。

包绶点点头,道:“受教了!”

他想起了老泰山临行前对他的叮嘱:“绶啊!汝父清正一生,恩泽苍生……”

“汝切记,勿堕汝父声名,此去当为天下,为百姓,为社稷做事!”

老泰山的殷殷教诲,犹在耳畔。

包绶闭上眼睛,在心中下定决心。

他既在这里为官,必为这里的百姓做些事情!

无论如何,都要做些事情!

且先从教育开始吧!

他相信,只要现在熙州的那些羌狄豪族,读了圣人书,知道了礼义仁恕,那么现在的种种乱象,可能就会完全改变。

……

元佑二年三月甲子(十二),汴京城,又是一个艳阳天。

赵煦走在御花园中,看着炎炎烈日,炙烤着的花园,他也是叹息起来。

自入三月以来,这老天爷,又开始折腾。

已是连续十日未雨!

朝臣们顿时想起了去年的那场,遍及大半个大宋,并使大运河几乎断航的超级大旱。

一个个瑟瑟发抖起来。

但大臣们还没急,大和尚们就已经急了。

一个个PTSD发作,浑身发抖。

正月才从淮南回来的金总持,在听说了朝廷正在讨论可能发生的旱灾后,第一时间就上书赵煦,请求陛见。

“这大和尚,也真是的!”赵煦拿着金总持的上书,走入这御花园的凉亭,坐了下来:“朕有这么可怕吗?”

虽然说,他去年对大和尚们下手是挺狠的。

京城寺庙的所有质库,包括大相国寺的质库,统统被他联合外戚宗室勋臣给吞掉了。

不仅仅吞掉了他们的质库。

还顺手利用探事司和汴京新报,对这些质库前期的调查,将那些主持和负责质库的大和尚,统统收编了。

各质库里,管账的、联络的,也都没有放过。

相当于一口气把质库连产业带渠道带销售,统统吞掉。

现代的三哥,直呼内行。

当然,赵煦是绝不会承认的。

因为他起码给大和尚们留了三成干股!

“冯景!”赵煦对着跟在自己身边的冯景吩咐一声:“且派人去趟开宝寺,安抚一下三藏大师……”

“叫大师不要担心,佛门清净之地,不会有外人打扰的!”

“诺!”冯景领命下去。

赵煦慢慢的靠到凉亭的围栏上,看向花园中在日头下渐渐盛开的各色鲜花。

他知道的,今年依旧是旱年。

只是灾情会比去年轻,不会出现大运河断航的极端情况而已。

这就是农业社会的古代中国现实。

洪涝干旱,周期性的循环往复。

老天爷真正赏脸,风调雨顺的年月,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就没多少年头。

何况,大宋运气不好,刚好碰到了地球气候的周期性变动。

名曰小冰期的诅咒,已经降临。

证据就是,如今的北方,已经没有了野外的梅树了。

大唐时代,梅花开满长安城的景象,将一去不复返。

气候将越来越冷,自然灾害也将越来越频繁。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