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再多一嫔,封号为慎。
王佳月喜迁新居,搬去了景阳宫。
东西十二宫之中只剩一个翊坤宫没有主人了。
次日,最晚到达紫禁城的是李成梁,他从城外的京营赶回来。
等他获准入城,申时行、王锡爵、田乐、朱国祚四人才出发,一起往乾清宫去。
阵容特殊,人数少,大家都知道这是要议论大事了。
申时行、王锡爵和田乐自然是分量足够的,而朱国祚身为礼部尚书,现在心里只砰砰跳地想着一种可能:莫非是要商议补阁员的事?
也不像,商议补阁员,喊勋臣做什么?
又或者说不只补阁员一事?
心思复杂地到了乾清宫,朱常洛已经端坐在上。
见驾之后,皇帝赐座,五个人在乾清宫正殿明堂里坐了一排。
然后田义和陈矩亲自过去关上了门,回到了朱常洛面前,在台阶下一左一右地站好。
“开篇明义。”朱常洛直接说道,“今日召卿等来,是商议中枢衙署大改之事。”
众人心头剧震,不明所以:中枢衙署,大明开国以来无非改了一次半。
第一次,是洪武时期撤了中书省,废了丞相。
后面的半次,无非是司礼监与内阁大学士的设立。说是半次,因为他们的实际权力和名分从来没有在官方官制上得到明确规定,定位本质上仍然是皇帝的秘书。
现在皇帝说要改中枢衙署,而且是大改。
谁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所以没有半点心理准备。在不知道皇帝的意思之前,也不便立刻出言说什么。
“简而言之,一房四院。”朱常洛看着他们说道,“御书房,进贤院,施政院,枢密院,鉴察院。一房四院,各设大学士一员,御前咨政。”
朱国祚想到了是补阁员,却没想到是这种补法。
乾清宫正殿内,只有外面的阳光通过窗格透进来,申时行和王锡爵都看着皇帝。
很明显,这一房四院各设大学士一员,那就是每个内阁大学士有专门主管的事务了。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复设丞相,只不过共有五相。
大家还在等着皇帝继续讲述他的思路。
“进贤院,顾名思义,为国选贤任能,讲信修睦。”朱常洛跳过了御书房,直接先看向申时行和朱国祚,“吏部,礼部,北京太学,南京国子监,太常寺、鸿胪寺,皆由进贤院太常大学士统管。”
申时行和朱国祚心中都是一跳,申时行更是难以置信地看着皇帝:“……吏部?”
吏部尚书不允入阁,就是因为吏部尚书本身的权柄就很大。而现在这太常大学士,不仅专管文教,还要管官员选任?
“鉴察院,鉴政务、军务、人事得失。”朱常洛用这个回答他,“设谨身大学士,分管六科、都察院、大理寺。”
都察院左都御史都不在这里,大家心里冒出一个词:御史大夫。
朱常洛这才看向王锡爵:“施政院,推行政令,专管民政。设建极大学士,统管户部、工部、刑部、光禄寺、太医院。三部以外,光禄寺改职差为赈灾,太医院之上再增医养院,辖太医院、军医院、备疫院。”
他没说细节,只说结构,但这施政院已经明明白白了。把文教人事及兵部除开后,它要聚焦的就是财计,还有为了稳定满足国家财计需求而要保持稳定的基建、民间刑事和备灾等事。
说到这里,枢密院是什么也就很明确了,实际上本来枢密院就不是什么新玩意。
果然朱常洛继续道:“枢密院,专责兵备、军机,设武英大学士一员,统五府、兵部、太仆寺。”
而最后的御书房却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御书房设中极大学士一员,除通政使司、翰林院、詹事府外,专职一事:凡进贤院选任五品以上京官、地方选任四品以上地方官,若非紧急特旨,皆要赴翰林院下专设之通政学苑进修一月至半年不等,考选合格才予任用。”
申时行从专管吏部的意外之中冷静下来。
归根结底,仍是由吏部与进贤院提出人选,而任用之前另有一关在御书房,任用之后则有鉴察院予以监督。同样,整个过程里,皇帝始终有最高的权力。
当然,还有一个隐形的变化:过去虽然有非翰林出身不得入阁的潜规则,但将来大家往上走的过程里,基本都有过在翰林院进修的经历,这算不算翰林出身?
翰林院又隶属于御书房,这又意味着将来地方上知府以上、两京郎中以上,都要在皇帝面前打个转,时间还不短。
朱常洛看着他们五人:“中枢各部衙,按照这个大的方向还有许多要商榷的细节。今日先与众卿大体商议方略,而后还要扩大范围。朕不讳言,专设五相,职权责任,上下位属及流程,这些都是要厘清的。一旦商议妥当,将来未建之三殿,都要因此大改。”
他顿了顿之后凝重地强调:“朕御极于内,文武佐于外,今后这君臣共治天下之格局,朕愿试改之!”
两年多以来,大明的诸多弊病都堆到了朱常洛面前。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