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宝钞?”
有几个人皱起眉头。
有几个人会心一笑。
笑的,自然是已经听过这法子的人。
皱起眉头的,则是心里一惊,想的是又整什么幺蛾子了。
其实早期朱元璋发放大明宝钞,极为草率,很多官员都看出了问题。
但是谁敢说话呢。
老朱自己也隐隐知道有问题,但是却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没铜又没银,他老朱也只能硬上。
直到遇见了朱安宁。
朱安宁给出的锚定宝钞的法子,其实非常简单,却又如此地有用。
他老朱没有银两去锚定,但是现在即将有粮食了啊!而且最重要的是,锚定粮食后,好像可以整一整那些异族啊,这才是关键!
这事,可以整!
朱元璋笑呵呵地,用手指点了点朱标。
“标儿,你来说,反正这事情以后也是你管。”
对于老朱的指指点点,朱标多少是有些无奈的。
什么都他管,他直接坐那位置好不好……
不过说真的,当皇帝可真累啊……以后自己的子孙会不会也这般苦逼呢?
朱大儿同志,叹了口气,走到了台前,扫视了一眼下面的众臣,开始解释这件,其实他已经和老朱盘算了很久的事情。
粮仓早已建好。
锚定宝钞需要的粮食重量也已经确定。
他们最终还是决定只用稻米和小麦去锚定。
对于不同年份的,不同品质的粮食,他们甚至还设计了些价格上的区别。
只是他们也知道,设计很美好,到时实际操作起来,估摸会很骨感。
两父子就是因为这江南贪腐案和粮草数量始终是比较紧缺的这个问题,而迟迟不敢推动这宝钞一事。
但是,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好怕了,只需要两季,有两种新主粮加入,粮草数量理应能得到极大的补充,他们必须要在此时动手。
与此配合的的,还有对六部和一些基层官僚的清洗……这事情已经迫在眉睫。
除了因为战争外,还有一个问题便是。
朱元璋和朱标迟迟没有想好,该用谁去替代这么一大批官僚,这件事情始终困扰着他们。
特别是朱标,他一直觉得大明对于地方的管控力度实际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
而对于杀不杀,他们两父子倒是难得地统一了意见,查清楚的了,都该死,一个都跑不了。
但是替换的人,真是难搞。
他们现在也只能看一步走一步。
反正这大明宝钞的事情,是绝对不能再拖了。
大明宝钞的推行,不仅仅是一项经济政策的调整,更是事关边疆!他们继续配上朱安宁的搅屎棍之策,其实也就是离岸制衡的法子,快速稳定边陲!
朱元璋和朱标都知道,这其中的每一步都需谨慎行事,稍有差池,便可能引发朝野动荡,甚至动摇国本。
这次殿内的都是应天府中,核心或者信得过的人。
朱标深吸了口气。
“诸位大人,大明宝钞的发行,已有几年……”
他看向了众人,继续说了下去。
“但是使用情况,大家应该了解吧。”
这个问题直击灵魂深处。
听过朱安宁新策的人是三缄其口。
打死不发表意见。
而另外一些,却也是不太敢说话。
谁敢说嘛……
明令上,明初是禁用白银金子进行交易的。
但是实际上……嘿嘿,大家都懂。
所谓的“大数用钞,小数用钱,钱钞兼行”制度,有一个相当让人难受的点,那就是朱元璋在禁止流通金银的同时,又规定了金银与宝钞之间的兑换比率,“每钞一贯,准钱千文,银一两;四贯准黄金一两”,这样一来,人们手中的金银就被朝廷用宝钞换走了,但是他们却无法用宝钞向朝廷兑换金银。
这个其实是相当扯淡的。
因为相互兑换加准备金才符合金融规律,老朱妄图通过行政手段来左右金融规律,这就是扯淡的点了。
他重罚使用金银的人又如何。
还不时偷偷用金银。
这让宝钞每年都在贬值。
实际购买力和面值根本不匹配……
其实现在还好,但是在朱安宁的口嗨下,朱元璋已经预见到了未来的结果……那便是崩盘……
就这么简单,一定崩盘……
只有加了锚点之后,才能让大明宝钞稳定下来!
而且痛定思痛之后,他和朱标还琢磨出了不少缺点。
比如面板太单一这种问题,他们也给了方案去解决。
“怎么,没人有意见?”朱元璋在那轻哼了一声,那是多少有点嘲讽。
平时骂自己博清名的时候,这些官是一个比一个骂得狠。
现在轮到讨论实事了,却又一个两个连屁都不敢放……真是令人讨厌。
老朱走下去,拍了拍李善长的肩膀,示意了下。
“善长,你说。”
这一下让李善长是有些脱力。
怎么这事就得让自己来呢?旁边的刘伯温不是更加能说会道么?
心里面腹议了两句,回答还是要回的。
李善长拱了拱手连忙应了句。
“上位,关于大明的宝钞制度,臣以为此乃一大善政,对我大明江山社稷之福祉,实有不可估量之益处。宝钞之发行,旨在减轻铜钱鼓铸之辛劳与成本,同时便利商贾转输贸易,促进市场之繁荣。此举既减百姓之负担,又为我朝经济发展注入新之活力,实乃英明之举。”
他又不是什么傻子,上来就先夸了一波。
这就是他比刘伯温要高明的地方,那就是知人心……
听过朱安宁计策的人,都知道朱元璋点人说话,就是要说现在这宝钞制度的不对,这才能顺利引出新政。
但是李善长上来却先夸了一段,让朱元璋舒舒服服地,然后才开始转折。
“但是,宝钞之流通虽广,但亦存在伪造之虞。且商贾百姓,家中都留有些金银,日常用度难免还是会使用……”
韩国公作为职场高手,说话永远有分寸。
这些弊病是老朱想听到的,他说就是了,但是更多的话,就要慎言了。
朱标和朱元璋都很熟悉这个老臣的做派。
其实有他这一段引子,已经完全足够了。
朱标笑了笑,递了个眼神给李善长,这老人立马识趣地后退了一步。
“宝钞在通行过程中,的确逐渐暴露出一些弊病。韩国公说得很对,所以,新政,势在必行。”
太子爷,从袖中,掏出了一份长长的卷轴,开始给一众人解释。
何为粮食,锚定宝钞。
又如何,去与边境的地方,通商。
以及最重要的是,搅屎棍该怎么搅!!!
朱标读的书,要比老朱多上许多。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