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歌人在思考和交流,但是唱歌的边浪却没有停下:“那夜夜不停有婴儿啼哭,为未知的前生作伴,那早谢的花开在泥土下面,等潇潇的雨洒满天……每一次你仰起慌张的脸,看云起云落变迁,冬等不到春春等不到秋,等不到白首……”
边浪的声音仿佛随着钢琴音的流动在诉说,或是镀银琴弦的震动在低语。
而就在这个时候,他放下了手中的木吉他,跳下高脚凳站直了身子胸声全开,甩头的瞬间人声盖过了仅剩的钢琴伴奏:“还是走吧甩一甩头,在这夜凉如水的路口,那唱歌的少年,已不在风里面你,还在怀念……”
这句歌词的出现,让整个实验剧场内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若说之前的部分,是在用臆想的画面感一口口填充着情绪的气球,那现在这段写实的画面感,就是那吹爆气球前的最后一口气。
紧接着,身后六位合声的声音和边浪那浑厚无比的胸声齐齐开唱:
“那一片白衣飘飘的年代……那白衣飘飘的年代……那白衣飘飘的年代……哎唉……那白衣飘飘的年代……”
音乐和歌声骤停,所有人心中那情绪的气球瞬间爆炸!
“那白衣飘飘的年代!”这简简单单的八个字,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解读和代入。
新入学的新生对此的理解,是生活即将展开的一幅新画卷,画卷中全是对美好纯真的校园生活的憧憬和想象。
已身在其中的学子,则是在反思:“为何我的校园生活中,没有那一抹白衣飘飘的出现?”
而即将离开校园的那一部分,更多的是留恋了,或许有懊悔和失望,亦如那句“哎唉”一般轻叹,轻叹这段时光走得太快,还没来得及看清云起云落变迁,就感受到了冬等不到春春等不到秋的无奈。
至于那些从80年代过来的教职工们,那就是追忆和缅怀了,优美的歌词把“骚柔”二字给体现得淋漓尽致。亦如一首时代的悼亡曲,吊念那个崇尚知识分子的诗化年代……
一秒的停顿之后,边浪的琴声和歌声再起,依旧是不变的主歌,但再听时,听歌人的心境和理解就变了。
这种假托一个女子,将所有的情思都倾注在一个女子身上的写作手法亦是古诗的技法之一,用文化人特有的矫情劲,把原本一个简单的画面给写出了让你瞠目结舌的画面感。
已经多年没有正儿八经写过文学性作品的校长,决定在今天之后,就以这首歌的解读为开始,重拾自己的对文学的初心。
而董佑边此刻就开始后悔了,她后悔拒绝了边浪合唱的那个邀约。
抛开那些她还拿捏不到的情绪不说,就光说是声音的呈现这一点,滚石音乐节就算上再好的音响设备,她找再牛的合声。室外的效果终究比不上实验剧场,这套Martin Audio TORUS恒定曲率扩声系统,能给听众带来的极致人声体验。
就是现在,她只感觉边浪那一句:“那白衣飘飘的年代……哎唉……”仿佛还在耳边萦绕不散。
再加上边浪身后那一对舞者的倾情演绎,更是将整个舞台的质感给提升到了艺术的高度,她觉得这段演出不仅仅一首歌那么简单了,它终将会成为民谣历史上一座不可磨灭的丰碑。
而且立在那,不管被岁月的风沙侵蚀多少年都依旧能坚挺的那种。
作为一个民谣音乐人,她也想成为这个丰碑的缔造者之一,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仅仅在台下作为一个见证者。
再回神时,边浪已经再次放下木吉他,从麦架上取下了麦克风,仰头用他那浑厚的胸声忘情一抒:“还是走吧甩一甩头,在这夜凉如水的路口……”
骤然起调的胸声带着混响在实验剧场的上空盘旋,点破了所有人心底的最后一道防线。
“那唱歌的少年,已不在风里面,你,还在怀念……”
看着台上这个唱歌的准中年,董佑边想到了自己或许曾经也是个风中唱歌的少年,亦如此刻边浪这样在台上意气风发,可是现在这个少年不见了,也找不回来了,唯有怀念……
这不仅仅是她一个人的念想,在场每一个人都怀念起心中那个少年。
那少年或许并没有站在风中唱歌,或许是在雨中哭嚎,或许是在阳光下奔跑,但这都是独属于他们心中那个独有的少年,那个再也找不回来,却依旧怀念的少年!
老罗擦着那并不多的浊泪,看着台上的边浪带着身后的合声一起唱出最后一段:“那一片白衣飘飘的年代……那白衣飘飘的年代……那白衣飘飘的年代……那白衣飘飘的年代……那白衣飘飘的年代……那白衣飘飘的年代……那白衣飘飘的年代……哎唉……那白衣飘飘的年代……”
最后的收尾边浪故意把声音压低,和钢琴声同时消弭在实验剧场的空气中。
所有人似乎就跟约好了一样,没有任何的掌声和欢呼声传出,只有呼吸和抽噎声似乎在为这首歌谱下一段独一无二的尾奏。
看着台上在情绪中没有缓过来的边浪,所有人都以为是缅怀的力量在支持着他创作并演绎出了这一样一首作品。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