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云,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但其实还有一个比粮草更需要先行的东西——情报。
尤其是在秦时明月这样一个江湖占比不小的世界里,在大军正式开动前先进行一番江湖交锋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秦国官方直属的江湖势力是罗网,韩国的江湖原本是夜幕说了算,现在换成了流沙。
而在流沙之中,韩非、卫庄、张良三人已经进入了官场这片新的舞台,不过因为收编了一部分百鸟成员以及百越天泽等人,流沙的江湖力量并未削弱,反倒比以前更加枝繁叶茂,触角广博。
哪怕罗网派来的是天字一等刺客,他们也并没有落多少下风,在主场优势以及来自韩非的官面支持下,双方算是打得有来有往。
不过韩国内部有敌人,罗网这次派人来只是为了搞情报,哪怕被流沙全力阻挠,也依旧拿到了他们想要的。
紧接着,秦军陈兵边境,韩国大将军卫庄领兵出征。
然后不出意外的,韩国朝堂之上又吵了起来。
议和的声音占了大多数。
这倒也不能全怪他们骨头软,这个时期从地图上看,韩国的国土面积已经小到快要写不下韩国这两个字了,而秦国呢?咳,说多了都是泪。
总而言之,如果单独将韩国和秦国摆在战争天平的两端,结局是毋庸置疑的,韩国根本没得打。
这不是怎么变法、操练军队就可以改变的,国力上宛若云泥一般的差距就摆在那里,谁都无法忽视。
哪怕韩国士兵均以一当十,恐怕也只能在战争初期给秦国一个惊喜,最终的结果依旧不会改变。
所以抵抗秦国这件事,对韩国来说最重要的地方不在战场,而在外交。
在战国时代混,哪怕强如秦国也得施行远交近攻,光能打是没用的,还得有盟友、有帮手。
从这个角度来说,韩、魏、赵三家都是从原晋国分出来的新诸侯,先辈曾同殿为臣,彼此之间交情不浅。若能攻守同心,哪怕紧邻秦国边境,也未必会被对方予取予夺。
可惜这世上最难的就是同心二字。
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常常是大相径庭,韩国作为晋分三国之中最弱的一个或许没太多想法。但魏国与赵国这俩曾经阔过的,心中难保没有三晋合一的念头。
只要起了这样的念头,那么他们就有理由坐视韩国被秦国削弱,等着收渔翁之利。再加上秦国的一些贿赂或威逼,很容易争取到大量时间。
而韩国要做的则是派人说服他们:这样太蠢啦,好处都被秦国拿走了。或者直接出言威逼,你再不救我就直接投了,到时候秦国兵临城下看你怎么办!
唇亡齿寒这个成语现在连小学生都懂,春秋时期的诸多国军、将相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一点不明白?
无非是我们这些俯瞰历史长河的后来者看清楚了最终的结局,以避免亡国作为其余六国的底线和最终诉求,所以才觉得利弊很明显,决断很好做。
可实际上在这个时期,没人认为秦国能够以一己之力灭掉六国。
面对秦国的攻势,被当做首要目标的国家第一个想法是祸水东引,比如韩国就曾经做过抛出上党,将秦军引向赵国的事。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