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3章 这算扑街吗?(2 / 2)门下三千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无攸,票房只是影片成绩的一部分,我们不能光凭票房决定一部电影的好坏,”她在包里翻出叠成豆腐块的报纸,“我这里有影评人的评论,本来是收集下来当做惊喜的,现在我要读给你听。”

她将话说得铿锵有力:“我要向你证明——票房扑街是他们没有眼光,你是个很有才华的人!你拍的电影特别好看!”

“不——”林无攸伸手阻止,却已经来不及。

“极致的烧脑!前所未有的全新体验,绝不可错过的佳作!”董嫙念出来源,“这是来自《电影艺术》乐全先生的影评。”

“如果你是悬疑片爱好者,你喜欢阿加莎·克里斯蒂,喜欢柯南道尔,那么《致命ID》一定是你不可错过的电影。别觉得我说的夸张,还请诸君听我娓娓道来。

《知名ID》作为惊悚悬疑片,将重点放在精妙的叙事和悬疑气氛烘托上,通过讲述一个看似简单但由于叙事安排显得疑点重重的故事,并且使用大量篇幅来做情节铺垫,将悬疑气氛烘托到极致,最后在揭晓故事时达成极度震撼观众的效果。

本身故事结构并不复杂,在一定上致敬了《无人生还》,同时也参考到《二十四个比利》,我本人对心理学很感兴趣,平日也多有涉猎与研究,可以编剧给出的“多重人格障碍”是何物,但对于大多数普通观众而言,这个定义很非常新鲜,让影片展示的第一重反转,具有一定的震撼性。当然比不过最后大结局的两分钟反转,为了不剧透,请允许我小小的卖个关子,将这个悬念留给即将走进电影院的观众朋友们。

最后请让我表扬下本片的导演+编剧+演员+投资商+美术指导——林无攸先生。

在知道这是他的第一部电影后,我终于可以骄傲地宣布,我们这群老电影人应该考虑退出江湖了。

一位年仅18岁、大学二年级的学生拍出这样一部完满的、堪称佳作的电影,我们这些老东西没有必要再继续坚持。

长江后浪推前浪,咱们这些前浪还是懂事点为妙。”

不确定乐全先生写作的时候是以什么心态落笔,但这些文字由董嫙读出来便格外带了几分骄傲与热情。

“你瞧,乐全老先生都要把你夸上天了!那群观众不买票是他们不识货,绝不是你拍的不好。”

林无攸很想笑,也确实笑了出来。

“你也太护犊子了,怎么还能怪观众?明明应该自我反省。”

董嫙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双手一叉腰,更加骄傲地仰头。

“哼!谁让我是你的朋友,我当然要替你说好话啦,怎么可以跟那些不识货的人一样?”

话落,她又朝杨智刚和余波伸手,“你们俩带来的报纸呢?我也一并读了。”

这俩人确实也带来了报纸,本来是想用来庆贺,现在却成了激励的最佳物件。

他们俩乖乖交出报纸,然后坐等董嫙继续朗读。

“别,你别读了,别继续处刑。”笑过之后,羞耻心回归,林无攸企图阻挠。

董嫙脾气上来可不管三七二十一,“接下来将为您播报来自《电影评介》马桐先生的影评,标题为‘一场人心难测的杀戮游戏!’”

“导演林无攸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年轻人,与做本片监制的姜闻不同,无攸导演这部处女作虽然很大胆,但也非常收敛与克制。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监制是禁导五年的姜闻,不过他在本片的存在感很弱,如果不说这件事情,你甚至在本片中感受不到“姜闻风”的存在。

没有打扰到年轻导演的发挥,这对他、对观众都是一件好事。

王智文老师的表演也很精彩,我是看到最后的演职人员表才注意到原来王茂名和麦肯居然是一个人。

很大胆地尝试,更大胆的是导演居然接受了这个提议。

当然,想想看他在这部电影中放置的叙事技巧,又会觉得类似的大胆非常符合他的个性。

影片从十一个人相遇起便使用了多次倒序,好似多米拍骨牌一样,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倒序,完成了近似于时间线逆转的效果,更把普通的故事叙述做成一环扣一环的解谜,在开头便营造出悬疑气氛和环环相扣的紧张气势。

叙事更是大胆采用双线叙事,彼此独立又在最后的部分产生交合,在这一点上,我非常想要加重笔墨,奈何剧透会打扰到影迷们的观影体验,我们只得延后讨论。

运用巧合造成的蝴蝶效应也是看点的一部分,当然我会更关注于林无攸导演在埋下的各类彩蛋——车上摆放的《存在与虚无》、小男孩玩弄的游戏、那首来源不明却贯穿影片的短诗诸如此类的事物,需要影迷朋友反复观看才能理会到紧随。

其实还有很多细节想跟影迷朋友讨论,包括最后的反转、角色之间的逻辑、镜头上的运用,这些东西不会海量的笔墨说不明白。

但不管怎么讲,林无攸导演都贡献了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燕影也确实捧出了一位导演系的导演。

希望天才的林无攸导演可以继续贡献出更多更好看的电影,也欢迎每一位影迷朋友去电影购买,这绝对是一趟不虚此行的电影之旅。”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