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3章 这是好莱坞的梦想(2 / 2)门下三千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再比如说第二幕是故事的主题,复杂的人物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主人公为解决他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困难做斗争,在这一阶段他会遭遇较大的磨难,且对抗的难度逐渐升级、形势和情节变得更复杂,直到事情到达极端荒谬、不可逆转的“不归点”。

不归点又是第二幕的落幕,是冲突升级到敌对人物之间的决定对抗不再能避免的时刻。

第三幕便简单很好,它的目的是解决冲突,可以给故事加上尾声,帮助观众们从电影的咒语中轻松解脱,或者放置一个钩子为第二部做铺垫。

尽管林无攸使用三幕式,但他也要将利弊讲清楚。

“故事并不是只能以三幕的形容存在,同样也有独幕、两幕等形式,当使用超过三幕的结构时,便削弱了有目的地升级冲突能力,分幕处仅仅成为了叙事高点,而不是货真价实的升级。”

听过更详细的、堪称“掰开了揉碎了、恨不得掐脖灌”的解释,杰瑞终于明白这套理论性结构的优势,简单易懂可重复性操作。

他甚至马上便想到了另外种应用方法,用讨教的口吻寻求林无攸的意见。

“如果市场上有种题材爆火,我们是否可以用三幕式去拆解影片,并对照着做出差不多类型的影片?”

迅速做出差不多的影片来?”

“可以,但……影片能否爆火肯定靠运气。”林无攸不推崇这种过度机械性的创作方式。

杰瑞笑了:“我们不求爆火,只求稳定性的收益。”他开始察觉出这份结构的美妙,“林,太不可思议了,你确实创作出一种截然不同的理论体系,这让我特别好奇你是怎么做到的?你对商业片的了解远超乎我的想象。”

林无攸但笑不语。

该怎么告诉对方这都要靠系统呢?

当你每晚都进行“沉浸式训练”,每晚又都进行不同影片的“沉浸式训练”,你想不在每日高强度的进组中察觉出这些影片的类似之处都很难。

熟不光能生巧,熟还能生理论。

这也是林无攸偷了个巧,很多后世奠定三幕式研究的书籍和报告此刻都没有萌芽,甚至有些只有朦胧的“哦,这几部影片有点相似”的最基础印象。

鉴于系统混乱的随机选片,林无攸被迫接受了很多好莱坞三幕式理论成熟时期的作品,单看这些作品只会觉得相似,但重复又重复的进组会让相似变成雷同,又会让雷同变为“套路性的结构”,再带着整理好的结构进组……影片从未如此支离破碎失去期待感。

听完林无攸和杰瑞的对话,迪士尼的三位高层也察觉到这份理论的可利用之处。

只要这套理论可以完全运行,让影片质量达到平均线以上,那么他们便可以批量生产类似的商业片,完成资本最想达到的流水线工程。

这可是自上世纪华尔街强迫好莱坞引进制片人制度后,最有可能实现的突破性创新。

顺带一提,当初引入制片人制度也是为了让影片如流水线般出产,最初的好莱坞为了抵消掉巨星效应,让一切成就归于制片厂,还会取消电影主演的姓名、导演的话语权、编剧的话语权,所有工作人员的讨论权,主打“制片人说什么,你们做什么,多说个不字,立马从剧组滚蛋”的独裁。

眼看话题越跑越偏,莱恩敲了敲桌面,“笃笃笃”——他吸引来众人的注意力。

“我想现在大家都认识林无攸导演的能力,我们可以重新谈谈合同。迪士尼愿意花多少钱聘请如此优秀的导演出任《加勒比海盗》的拍摄?”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