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哲学家说过:童年的记忆,可能会成为一生的爱好。
倭瓜从儿童时期开始练习白刃战。练习得太多太久,喜欢白刃战是必然的。
最熟悉的技能都会成为最喜欢做的。
打游戏也一样,当年美国人在韩国开办上课教玩星际争霸,结果这个烂游戏就成了韩国的全民热爱的游戏。
“贤哲有云:伟大的往往是简单的,简单就是伟大。
在1932年8月13日以前,我们在波兹坦的一个小农庄里会面。我们深入地谈了整整一夜,但不是关于我们明天的前途,而是关于音乐,哲学和世界事务。尼采的话最切合他的实际:”那些未能将我摧毁的打击只能让我更坚强.””
——戈培尔1933年在希特勒生日上的讲话。
在二战期间,希特勒虽然是德国的元首也是德国政府的总理,但是他几乎从不过问军事以外的事务。他会把军事以外的事务交给戈林和希姆莱等人去打理,而自己只关注战争。
据说有一次,希特勒最爱的爱娃邀请他去看一场电影,希特勒也拒绝了。他说,我必须节省眼力,用它来看地图和公文。
当时围绕在希特勒身边的,每天就是听取各种军事战况报告,然后部署军事相关的任务等等。每天干的就是军事相关的事情。他完全拒绝任何的娱乐活动,而且希特勒本身也是一个没有什么爱好的、比较孤僻的人。
而在二战期间的希特勒总是要穿着一身军装,他自己说,只要我们还在打仗,我就不能脱下这套军装。
但其实希特勒也并不是什么军事天才,他一生只信奉两个理论,一个是进攻是最好的防御,第二个是拒绝任何形式的军事撤退。这两个所谓的军事理论,其实是非常激进的。运气好的时候确实会节节胜利,取得成功,可是若遇到突发情况或者遭遇不顺,那么可能会被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1942年3月,希特勒在狼穴召开了一次秘密的军事会议,这次会议主要是讨论怎样消灭苏联人。
会议刚开始,希特勒就站起来握紧了拳头,提高嗓门非常激动的说:“我们占领了高加索和伏尔加河流域,当我们把斯大林格勒从地球上抹掉后,战争也就结束了!”希特勒依然保持着他一贯的斗志昂扬和激动情绪,但是**那些军官们似乎反应并不热烈,大家都皱着眉头,觉得形势并不像希特勒说的那么乐观。
事实上这个时候德军在消灭苏联人的这个目标上已经越来越远了,德军的颓势已经显现。只有希特勒还充满信心而已。
希特勒仍然鼓励德军的军官们说:“先生们,我们已经征服了连拿破仑都没有征服的恐怖俄罗斯冬天,再一次证明了我们帝国士兵是世界上最勇敢的士兵。足以使苏联人闻风丧胆!”
那时现状是成千上万的德军被苏军俘虏,他们衣衫褴褛、身着单薄,很多人鼻子上还挂着一串串冰碴子,被苏军押往战俘营里。德军的那种颓势和惨象,希特勒不可能不知道,但是希特勒这个人总是盲目的乐观。
事实上,由于一战时,被神经毒气伤害过,空喊怀疑,希特勒有神经质。
亨利?坦迪1891年8月30日生于英国沃里克郡利明顿。1910年8月,这个再普通不过的穷小子加入格林?霍华兹步兵团,开始了他的军旅冒险。
1914年10月,坦迪所在的部队参加了血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伊普尔战役。两年后,他在著名的索姆河大会战中脚部负伤。伤愈后他随第9营在佛兰德等地与德军苦战。不久,他所在的部队因伤亡惨重被解散,坦迪被分配至惠灵顿公爵第5步兵团。
在此后的战斗中,二等兵坦迪似乎时来运转了。
1918年8月28日,坦迪因作战英勇被授予“优异战斗勋章”;9月12日,他在哈维林肯特战斗中因英雄主义表现被授予“军事奖章”;同月28日,在夺占马尔宽渡口的激战中,坦迪的英勇表现又为他赢得了一枚“维多利亚十字勋章”。
1926年1月5日,他以中士军衔退役。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坦迪是战争期间获得荣誉最高的英军士兵。如果他是个军官的话,王室毫无疑问会册封他为骑士。
然而,坦迪决不会想到,在如此荣耀的经历中,他铸成了一桩历史大错。
在夺占法国小镇马尔宽渡口的战斗中,英军战报5次提到坦迪的英勇表现。1918年9月28日这天,坦迪所在的步兵团一度被德军猛烈的重机枪火力所压制。二等兵坦迪跃出战壕,只身一人匍匐靠近德军阵地并成功地消灭了德军机枪手。抵达渡口时,他再次冒着密集的炮火率先铺设起木板,使英军冲锋部队得以顺利冲入敌人阵地。紧接着,坦迪与战友一起与德军展开刺刀战,最终迫使人数占优势的德军退出战斗。两军的血腥厮杀渐渐平息下来,德军或投降或撤向后方,英军亦无力再战。
突然,坦迪的视线中出现了一个德军伤兵。这个一瘸一拐走出阵地的德军士兵也看到了不远处坦迪的枪口正死死地指着他。然而,这个伤兵显然已经精疲力竭,他既没有举枪也没有惊惶失措,只是毫无表情地盯着坦迪,似乎在等待已无可避免的最后时刻。“我当时的确瞄准了,但我从来不射杀伤兵,”坦迪日后回忆起当时戏剧性的一刻,“我让他走掉了。”这个年轻的德国伤兵略略点了点头,然后就慢慢走远了。
历史在这一刻忽然转向了。
因为这个伤兵,他的名字,就是令后来包括坦迪在内的,所有欧洲人,闻风丧胆,谈虎色变的,阿道夫.希特勒!
这个名叫希特勒的德军下士与德军残部顺利撤回后方,而坦迪很快地淡忘了这个战斗结束时刻的小插曲。
1919年12月17日,英王乔治五世在白金汉宫亲自为他挂上“维多利亚十字勋章”。为表彰这位士兵英雄在战争期间的杰出表现,当时的英国报纸对坦迪的战功广为报道。意大利艺术家福蒂尼诺?马塔尼亚专门创作了一幅以伊普尔战役为背景的油画,坦迪在画中背着一个伤兵,以示这些勇敢的士兵是在为“结束一切战争”而战斗。
历史是个创造命运的大师,荣誉纷至沓来之时,大错已无可挽回。
1926年,35岁的坦迪荣归故里,娶妻生子,过起了平静的生活。谁又会想到,不到10年,命运之神就又来打扰他了。
1938年的欧洲,风雨如晦。当时的英国首相张伯伦同意前往德国与元首希特勒会谈。这位已是69岁高龄且从未坐过飞机的大英帝国首相居然肯降尊纡贵,希特勒大喜过望。双方商定在巴伐利亚贝希特斯加登希特勒新近修成的私人别墅见面。 9月15日,张伯伦长途飞行7个小时,又坐了3个小时火车,终于到达建在山头的希特勒的别墅。
令首相大感惊奇的是,这位德国元首的客厅里赫然挂着一幅马塔尼亚当年为坦迪所作画像的复制品。希特勒解释说:“画中的这个人差点要了我的命,当时我甚至觉得自己再也见不到德国了,上天将我从英国士兵瞄准我的枪口下救了出来。”张伯伦当时心中有何感想已不得而知。或许他心里在暗想,坦迪要是扣动了扳机,欧洲今天的这场灾难可能也就无从而起了。
遗憾的是,元首没有记住坦迪的不杀之恩,统帅残酷无情的德国战车,差点让英国亡国。
历史导演的,不仅仅是悲剧,还有很多轻喜剧!
按理说,德国亡英之心不死,英国王室理应同仇敌忾才对。
可是,可能了解二战史的朋友们都知道,二战中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是个强硬的反**份子。然而,二战中,英国王室一家人对**表现得很暧昧。
英国王室在二战中为何对德国表现得那么友好?
一向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英国小报《太阳报》,最近给女王伊丽莎白殿下找了个大麻烦。该报17日独家刊发了英国女王******80多年前行“**礼”的照片,此举立刻在英国国内引发了轩然大波,并遭王室严词谴责。不过,王室发言人的回应很有意思,他没有直接否定照片的真实性,而是强调了王室在二战期间对责任的“恪尽职守”。
这种避实就虚的态度,反而给人一种感觉,好像英国王室在二战中确实藏着点什么“欲说还羞”的事儿。事实上,有关英王室的“**缘”,确实在二战中引发了一场不小的风波。那么,英国王室到底是怎样挺过这一劫的呢?
在二战最艰苦的那段岁月里,英国首相丘吉尔为了给民众打气,号称“英国从未被征服过。”然而遍翻历史,被汹涌而来的一拨又一拨大陆民族征服从来都是这个岛国的宿命。11世纪的诺曼征服为英国带去了严格的贵族制度,从那时起,为了保证征服者“血统的纯洁性”,坚持与当地土著不通婚而与生活在大陆的本家通婚,就成了英国王室的习俗。此种怪诞习俗的高潮情节发生于1714年,这一年英国安娜女王逝世,由于没有留下后嗣,选谁当国王一下子成了大问题。本来,拜各国王室数百年的通婚所赐,英王散布在欧洲各地的亲戚挺多,选择面也挺广,但由于吸取了光荣革命的教训,大臣们决定一定要选一位新教徒国王。于是安娜的表兄、德国汉诺威选帝侯之子乔治?路德维希?冯?汉诺威公爵被邀请到英国即位,史称乔治一世。这就是英国汉诺威王朝的开始,也是英国王室日耳曼血统的开始。
其实英王家族有日尔曼贵族血统。亲德意志也是正常(英王复辟君主专制)。就这么简单。
此后的乔治二世、三世、四世,都是保持着迎娶德国公主做皇后的习俗。这种传统一直持续到汉诺威王朝第五代传人、大名鼎鼎的维多利亚女王,这位英国最鼎盛时代的女王嫁给了她的德国表哥阿尔伯特王子。英国王室由此换了另一个更德国范儿的名字,叫“萨克森-科堡-哥塔王朝”。
按说,英国人本来也没把王室一家的“德国范儿”当回事儿,王室本身更是以自身的日耳曼血统为傲,但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事情的性质发生了变化。英国在一战中惨重的损失让仇德情绪蔓延全岛,人们痛恨所有带有德国印记的东西,甚至连香肠犬都因为原产自德国而经常遭受路人虐待。在这种背景下,王室再保留一个德国人的名字就显得十分不合时宜,于是在位的乔治五世不得不下令将王室的姓改为本土化的“温莎”,在英国延续至今的“温莎王朝”至此开始。通过这种文字游戏,出身德国的英国王室总算避免了一战中的尴尬。
虽然在一战中涉险过关,但英国王室很快遭遇到了一次更大的波折——英国出了一位希特勒的“铁杆粉丝”国王——爱德华八世。
这位爱德华八世,就是《太阳报》公布资料中手把手教小伊丽莎白行**举手礼的大伯父。提起这位国王,很多人会想到他不爱江山爱美人,为了跟辛普森夫人结婚而主动宣布退位的风流韵事。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材料证明,英国政府逼迫爱德华退位的真正原因,可能是因为爱德华八世带有明显的同情**的倾向。
从二战后陆续解密的史料看来,由于自身的日耳曼血统,爱德华八世早在即位之前就对德国一战后人民所陷入的悲惨境遇抱有比旁人更深的同情,甚至曾在不少公开场合主张英国应该对德国实行援助。当**在德国掌权后,爱德华八世立刻成为其暗中的支持者。据说当时他对**主义充满热情,把希特勒看成抵御可恶苏联的防卫者,因为俄国革命期间,苏联人杀害了他的教父沙皇尼古拉斯二世及其家人。此外,爱德华还很欣赏希特勒发展经济的能力。1936年,德国违反《凡尔赛和约》,派军队进入莱茵非武装区,爱德华八世当即指示时任英国首相的斯坦利?鲍德温,要求英国坚决不许采取军事对抗措施。
爱德华八世对**如此含情脉脉,希特勒当然也不会放过拉拢这位英国国王的机会。就在1933年英国王室行“**礼”家庭电影片段拍摄后几个月,希特勒试图安排一名德国女子同英国王储爱德华结婚。这名女子是不伦瑞克公爵欧内斯特?奥古斯塔斯的女儿弗雷德里卡,希特勒鼓动不伦瑞克公爵带他的女儿去见爱德华王储,希望未来的英国国王爱德华能爱上一个德国姑娘,以巩固德英关系。然而,爱德华当时已迷上辛普森夫人,对这个德国小姑娘不感兴趣,希特勒的首次和亲努力以失败告终。
不过,巧合的是,辛普森夫人也是一位亲**分子,在与爱德华正式结合前,她曾长期与德国驻英国大使、后升任德国外交部长的里宾特洛甫打得火热。有一段时间,里宾特洛甫每天给辛普森夫人送17枝玫瑰花。等到爱德华八世退位移居巴黎后,辛普森夫人干脆当起了**间谍,利用其身份便利从丈夫那里套取了不少盟国情报供给**,其中甚至包括英军在比利时的作战计划。因此,在与辛普森夫人结合后,爱德华八世在亲**的泥潭中是越陷越深了。
由于爱德华八世鲜明的亲**立场,英国政府不得不在欧洲战云密布之时找茬炒了这位国王的鱿鱼。二战爆发后,爱德华前往葡萄牙避难。此后很长一段时间,爱德华不理睬英国政府要求他回国的命令,为此丘吉尔甚至对他发出军事审判威胁。为了抢到爱德华这张王牌,德国制订了秘密计划——“威利行动”,企图绑架爱德华,等德军入侵英国本土,就重新将他扶上王位,但这一阴谋未能得逞,1940年7月,英国政府任命爱德华为巴哈马总督,并在一个月后几乎是以押送的形式将这对夫妇送往了那座西半球的小岛。
有赖于爱德华八世的所作所为,英国王室在战前的威信几乎已经跌入谷底,所幸,他的亲弟弟、继任者乔治六世,在二战中依靠自身和家人身先士卒的表现,为王室挽回了不少面子。
与生性风流的哥哥不同,乔治六世是一位内向到口吃的人,但为了在战前发表一份鼓舞人心的演讲,这位国王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自己的病症。2010年,这段事迹曾被翻拍为影片《国王的演讲》,对于英国当时所面临形势不甚了解的中国人来说,影片大概只是一个口吃症患者的治疗历程。然而,在了解了英国王室与德国的渊源之后,你会明白国王用磕磕巴巴的语调发表的那篇演讲是多么重要——这是王室在向整个大英帝国的民众们宣告,他们已经跟不学好的德国亲戚一刀两断了。
在德国对英国狂轰滥炸的那段岁月中,乔治六世动用其政治影响力全力支持主战的丘吉尔担任首相。不仅如此,乔治六世还豁出命去搞这种“政治秀”。在著名的伦敦轰炸中,国王总是在第一时间赶到受灾现场,以至于当时伦敦流传了一句玩笑,说全英国对德国飞机投下炸弹最敏感的只有两种人——消防队和国王陛下。
不仅是国王本人,乔治六世的家人在二战中的表现也可圈可点。面对德国登陆英伦的威胁,曾经有人建议王室应该举家迁到加拿大避难,或者至少应该将两位年幼的公主送去,以保证皇家不至于绝嗣。这项提议遭到了伊丽莎白王后的严词回绝:“孩子们不能在没有我的情况下离开,我不能在没有国王的情况下离开,而国王不能在任何情况下离开他的国家。”非但如此,后来成为女王的伊丽莎白公主还参加了空军的地勤团,成为了伊丽莎白?温莎二等中尉,亲身参与了这场战争。
英王全家在整个二战中,冒着被轰炸的风险依旧居住在白金汉宫中,1940年9月,几枚炸弹击中白金汉宫,摧毁了宫殿的围墙。在空袭过后,人们看到王后从满是废墟的宫殿走出,对在场的人开玩笑说:“我很庆幸遭到了轰炸,因为轰炸使我能够面对面地与受轰炸最严重的东区人民接触了。”
正是依靠着国王和其家人们在二战中的表现,英国王室重新赢回了民众的信任。1945年,当战争宣告结束时,无数民众蜂拥至白金汉宫前,高喊着“我们需要国王!”直到今天,英国王室在二战中的表现,依然被认为是其在国民心目中的加分项。虽然有着与德国剪不断理还乱的血缘关系,更有着爱德华八世与希特勒说不清道不明的黑历史,但英国王室还是依靠自身的勇气和对国家的责任感挺过了这一劫。这个古老的王室能历经风雨延续至今,看来也真是不白给。
二战初期,英国的绥靖政策,还有,英法联军的“西线无战事”,是否?不奇怪了。
不做评论!
那是人家自己的事情。
无独有偶,和希特勒上个世纪世界第二白眼狼,并驾齐驱的是小日本,这才是全世界,NO.1世界上最大白眼狼,全球独此一家的白眼狼。
日本是个心胸狭小、凝聚力和报复心都很强的民族。比如甲午战争中的旅顺大屠杀,日军就是声称这是对清军虐杀日军斥候而报复;抗日战争中,日军因为丢失一个士兵而屠杀一个村子的暴行,更是比比皆是。但是,发生地震后,也能找借口报复搞屠杀,全世界只有日本独此一家了。
1923年9月1日,日本爆发7.9级的关东大地震,对东京、横滨等大城市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共有超过14万人遇难,建筑物毁坏超50万栋以上。日本历史上就是地震高发国,发生大地震本不足为奇。
但是,这一次,日本人却把矛头转嫁到可怜的在日朝鲜人身上。关于朝鲜人的谣言新闻最具爆炸性。
在东京的大岛町当时居住着很多打工的浙江温州人,动乱期间,他们被一大群手持日本刀、竹枪、棍棒的自警团包围,杀害了200多名。据不完全统计,约有700多名中国人这次屠杀中遇害。
中国一批留日学生,在逃回国后向报馆倾诉。
日本政府对杀害华人一事,先是矢口否认,随即承认这只是误杀:“地震时韩人暴动,群情愤激,误伤华人。”
二十年代的日本,正是打赢了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之后的国力蒸蒸日上之时,国民极度自满骄傲,认为日本是优等民族,朝鲜人和华人是劣等民族,这次针对朝鲜人的屠杀,其实事出有因。
当时的朝鲜半岛充满了仇日情绪,两年前爆发过大规模的反日游行与武装起义,史称“三一运动”,遭到日本军警残酷镇压,数以万计的朝鲜人死伤。日本人对此满怀戒心,担心朝鲜人报复。大地震后的疯狂屠杀,既是这种恐惧心理的爆发,也是日本政府转移国民注意力的故意之举。
据韩国政府调查统计:朝鲜人至少有6661人被杀,数万人受伤,甚至有韩国学者认为有2.4万朝鲜人被杀。
而日本方面,则装模作样统计为:一共死了578人,朝鲜人233人,华人3人,日本人58人。这个司法省公开的数据,连一些正直的日本学者都认为水分太大,因为仅掩埋的尸体都有2000多。
虽然此时的中国已经穷困潦倒,但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界人士为此次的关东大地震募捐款达到了今天的3.5亿元人民币,同时还有各种援助物资。
八年后也就是1931年,爆发了918事变。日本却公然发动旨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没有人回答,那么,乔治上校,你先来”。
卡特利特将军点名了,也是想为我们这次真人CS野战联赛,我指挥的“盟军连”取得胜利打下基础。因为,士兵信赖他的军官,上下同欲,才能胜利,不是吗?
和平时期,我只有讲讲战史,才能取得临时士兵部下的信任,是吧?
“是的,长官”!
我一个敬礼,洪亮的说。
“啊,研究战史,我们除了研究当时国际政治和军事背景外,还要风物长宜放眼量。很多时候,我们能见到充斥图书馆的,都只是本次战役的原因、进程以及胜负的经验和教训;当然了,有的研究者,还论述了战役后的影响,或者说历史意义,这已经很了不起了!
但我不同,我是要追根朔源,探究整个战役发起前的一些东西。在大型会战前,我们往往会有一些小规模的战斗,或者说,是试探性的攻防。
历史最神奇的地方就在于,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小战斗,最后,超出了双方指挥员的想象和控制,最终演变为超级大战”。
我刚说到这,一个熟悉的声音,传入耳朵。
“哈哈哈,说的好,大军老哥子,你好啊,许久不见,还好吗”?
哥们定睛一看,原来是东海警备区的连长,雷电同志。那次,我被刑讯逼供住院时,他奉命保护我。
“啊,我很好。雷上尉,你好啊,太开心了!你怎么来了”?
我激动万分,和他亲热握手。
“啊,这位同志,我们连长,现在已经是少校营长了”!
旁边一个穿着迷彩服的战士,估计是他的部下,高声纠正。
“呵呵呵,对不起,我不知道哇!嗯,少校同志,本人,上校乔治.刘顿,正在讲述诺曼底登陆战史,请指示”!
哥们啪的一个立正,敬礼。开玩笑,现实中,咱只是一个预备役少尉副连长,好不啦。
“哈哈哈,不用客气的!因为,你们的“野人山血性男人”真人CS野战学校校长,为了扩大影响,已经联合华东七省一市的其他学校,联合举行真人CS野战秀联赛。所以,我和唐参谋,被邀请和批准担任裁判,战场观察员以及评论员。
老朋友,咱们同一战场合作了”!
雷少校开心的给了我一拳。
“啊,少校同志,这么说,联赛规模扩大了吗”?
龙渊教官也很开心。
“是的,这次规模,扩大到8个连,每个省市一个连,你们东海2个连。
“龙卷风”抢滩登陆战,“同盟国”6个连,配备退役两栖登陆舰,登陆舰上配备镭射舰炮,以及镭射无人机;“轴心国”两个步兵连,一个镭射坦克连。
根据军用气象雷达分析,明天全天晴朗,近海风力2-3级,可以登陆。
所以,明天上午,“龙卷风”抢滩登陆,下午,“松山抓鼠”攻防战。
现在,我们回到“火线”宾馆,重新分组,选出各级军官,当然,我不反对,继续诺曼底登陆的战术分析。我们走吧”。
雷电少校微笑着说完,我们就一起回到大本营,“火线”宾馆了。
因为其他省的朋友们,要下午陆续到来,我们原班人马,继续在宾馆会议室,临时作战室研讨。
“嗯,我们继续。我完全同意,乔治上校,他的观点。小规模战斗往往演变为大型战役。
比如,在战争年代,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下级对上级的命令,同样的内容只能允许提三次异议。淮海战役是由粟裕建议而发起的,这已是不争的历史事实。
“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这是毛泽东在1949年一次谈话中所说。
斗胆直陈,三谏党中央,运筹帷幄,淮海一粟建奇功。
1、“子养电”----斗胆直陈,集中兵力中原歼敌;
2、中央军委正式下达的“渡江南进,在江南数省执行宽大机动作战任务。”的电令。粟裕再陈:集中兵力打大歼灭战;
3、第三次直陈:第一兵团三个纵队暂不渡江南进、集中兵力于黄淮地区大量歼敌的方案,详细说明了提出这个方案的依据。毛泽东和中央书记处当即进行研究,最后一致赞同粟裕的意见。
粟裕豫东、济南大捷后,使华东、华北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立即建议组织淮海战役。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
希望乘胜大举南下淮阴、淮安、宝应、高邮、海州等地,发动新一轮的进攻,主要目标为歼灭距离徐州较远的国民党黄百韬第7兵团、李延年第9绥靖区,为下一步解放徐州做好准备。
当时粟裕在报告当中,将这一军事计划称为“淮海战役”,也就是最初的“小淮海”。1948年 10月11日,毛泽东亲自写出了《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即史家所称的“小淮海”。
时间就到了1948年的10月份,战争形势又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当时,中原野战军先后解放了郑州、开封等重要城市,与山东解放区连成了一片。这样的话,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就有了联合作战的可能。
于是,原先只由华东野战军发动新一轮攻势的“小淮海”,就演变成了由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联合发动攻势的“大淮海”,战略目标仍然是“歼敌于长江以北”,军事目标已经由原来的“歼灭国民党徐州集团右翼一部,即黄百韬第7兵团、李延年第9绥靖区”,发展成为“歼灭国民党徐州剿总军事集团”,包括黄维兵团,杜聿明指挥的3个兵团即孙元良兵团、邱清泉、李弥兵团。
淮海战役时,国共兵力对比是80万对60万,经过66天的淮海大战,60万的人民解放军打败了80万的国民党军。斯大林得知淮海战役战况时,也连连称奇,并在笔记本中写道:60万对80万,奇迹!真是奇迹。“而毛泽东则幽默地打了比喻告诉刘、陈、邓:一锅没有煮熟的夹生饭,硬是被你们一口一口地吃下去了。”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