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在纽约见到了埃雷拉一家,全家人张开双臂欢迎他的到来。不过从理查德的脸上,埃雷拉看到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理查德,这个孩子已经长大了,年少时活泼天真的笑容再无法浮现于他的脸上。理查德显得有些木讷呆板,同时眼神中多了几道忧郁的神色。
理查德身上所有的这些变化,都令埃雷拉默默伤怀,他确信正是当初自己无情地抛下这个孩子,才使得他吃尽苦头,受尽欺侮。而为埃雷拉所不知道的是,仅仅一个星期以前,理查德还是一个热情奔放,理想高远的青年。正是那一夜在警局受到的屈辱和伤害,彻底改变了他。
埃雷拉心里知道理查德必定吃过不少苦头,所有的经历也许已在他的心间留下了深深的伤痕,因此他从不主动询问理查德过往的经历,而是努力为理查德创造一个良好的平台。当然,理查德也从不提及自己的这段屈辱经历,大家都心照不宣。
短时间的相处之后,理查德在埃雷拉的安排之下,与托米一同前往维也纳,投身于埃雷拉父亲的一位朋友门下学习古典音乐,那是在整个奥地利都非常有影响力的一位音乐家。
理查德的人生至此终于翻开了崭新的篇章。
与此同时,在美国国内,随着肯尼迪总统的遇刺,一个黄金时代随之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整个国家越来越深地陷入到了越战的泥淖之中,无数优秀的青年纷纷走上战场,年轻的生命一个个消逝,而在另一个半球的越南,整个国家承受着战争带来的巨大创伤。无数人民流离失所,整个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然而面临国破家亡的绝境,越南人民爆发除了空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美军在越南战场疲于奔命,将越来越多的军人和武器运到战场,只是这场战争,远远超出了美国政府所能控制的范围。战争犹如破堤的洪流,汹涌向前,无法回头。
到维也纳不久之后,理查德收到了约翰尼的一封来信,在这封信中,约翰尼告诉理查德,他已经应征入伍,即将走向战场,并做好了为这个国家流血牺牲的准备。
理查德不禁扼腕叹息,这是一场本可以避免的战争,如果肯尼迪总统还活着,这场战争就不会发生,至少不会像现在这样一发不可收拾。他知道约翰尼是一个纯真的人,这样一个从未受到白人尊敬的人,此时突然受到国家的感召入伍,自然是欢欣鼓舞。理查德心想,假如自己当初选择留在南方,此时是否也会和约翰尼一同参军入伍。平心而论,他厌恶战争,他会劝阻约翰尼扔弃狂热的念头,但是如果约翰尼一往无前,他也会一同前往。因为多年的相处,他早已将约翰尼视为自己的亲人,自己的弟弟,是自己保护的对象,他怎么可能放心让兄弟只身前往那个枪林弹雨的战场?
虽然埃雷拉一直将理查德当做亲人,但是在理查德的心中,他和埃雷拉一家人之间总有一层隔膜,这基于他对自己出身的清醒认识。而只有约翰尼,才是与自己同属于一个阶层的人,也是一起患难与共的人。此时此刻,他只能遥遥地面对着东方,祈祷兄弟能够平安归来。
此时,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图书馆,一位名叫布鲁斯的大学生正在发表热情洋溢的演讲,他手里挥舞着几张照片,大声痛斥着美军在越南的暴行。
这些照片在学生中间快速传播,有个女孩盯着这些照片,不觉睁大了惊恐的双眼,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个少女遭受燃烧弹袭击后,背部燃烧,光着身子拼命奔逃,照片虽然定格于那一时刻,然而这个美国女孩却似乎听到了奔逃少女的哀嚎与控诉。另外一张图片则显示一个手无寸铁的平民在众目睽睽之下,被美国士兵当街枪毙。人权在这一刻被践踏得体无完肤。
女孩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深深地埋下头,不敢再看其他的照片,突然,她站起身来,哭着冲出了图书馆。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女孩正是当初令理查德朝思暮想的珍妮弗。
其他学生的心灵所遭受的震撼,绝不亚于珍妮弗,也许从这一天起,一代人的信仰大厦也随着这场愚蠢的战争慢慢崩塌。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