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相关分析认为,商纣王帝辛的灭亡,是根本原因还是其不拘一格,大胆改革,甚至想废除奴隶制。
因茨得罪了许多既得利益者,致使他最终失败。
具体来讲,商纣王帝辛的几项改革政策,得罪了太多的贵族等人。
……
首先,商朝曾经的中坚力量,其实是就是神权,被称为“一元神教”的力量,是商朝统治的基础力量。
然而,商纣王帝辛却独树一帜,他蔑视陈规陋俗,不祭祀鬼神。
其实,商纣王帝辛是想加上中央集权,有意削弱一元神教的存在,因此严重损害了一元神教的利益,他们怎么可能置之不理。
一开始,有不少人明里暗里的,出来挑衅,结果被商纣王帝辛残酷的杀害了。
所以,一元神教他们憎恨商纣王帝辛。
盼着商纣王帝辛早点死去,换一个王来,只要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才不在乎谁来做这个王。
曾经是商王朝中坚力量的祖宗一元神教神棍们,此时却成为动摇商王朝统治基础的主力。
……
其次,商纣王帝辛大量任用“低贱”之人,大大的损害了王公贵族的利益。而且商纣王还想改变祖制,让自己的儿子来继承王位!
因此,有许多人不再忠诚,他们成为叛逆者。
不过还可以细分一下。这类叛逆者分为两类。
一类是王党内部的叛逆者。这一类人又可分为两个群体。一个群体是以微子、箕子、比干为首的王族反对党。
这是一群帝祖甲礼制改革的牺牲品。本来,按照商王朝“兄终弟及”的传承方式,这群人是离王位最近的。
尤其是微子,是帝乙的长子。本来是最有希望称帝的,而且,在帝武乙在位,也确实有部分大臣拥立微子。
但以太史为首的帝党拥立鳞辛。因为帝辛是嫡子。按帝祖甲确立的礼制,是以嫡长继承制为核心的。先是嫡长子、嫡次子、嫡三子等等,嫡子以后,嫡子以后才是以年龄次序排列,庶长子,庶治子等等。
帝辛对微子一系的打击、排挤,决非是昏庸而远贤亲佞,而是政治斗争的必然结果。
微子,箕子,比干、胶鬲等也决非孔子口中的贤人,而是一群因个人利益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商奸”。
另一个群体则是商王朝的贵族。帝祖甲的礼制改革,不仅是确立琳长继承制,而且废除了王位继承和国家大事中的贵族公议制,使商王朝彻底泯灭了酋邦制的最后残余,完成了从酋邦制向国家、帝国的转进,在国家形态上迈进了一大步。
而到帝辛时,帝国内部已四分五裂,神权、王权之间,执政集团与反对集团之间,帝权与贵族之间,诸多斗争已积重难返,帝辛无人可用,只好重用外来的人才费症飞廉、恶来等,而这又引起了反对党、尤其是贵族一系的强烈反弹。
这两群人虽利益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帝辛。而费中,飞廉、恶来是抛弃了自己的氏族来邦助帝辛的,这在当时是不允许的,是引起公愤的。
因而,帝辛的罪状中的“为下逋逃主,萃渊薮”,“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昵比罪人”,“以奸宄商邑”便是由此而来。
另外,和商纣王帝辛作对的第三类人,则是战国诸子。
出于对证明自己观点的需要,先秦诸子无不“案往旧以造”,以历史来证明自己的政治主张。这也是为什么“层累地造”的华夏古史诞生于战国的原因。帝辛被作为反面典型,为证明仁义重要,就举帝辛不仁不义的事例!
这些对帝辛肆无忌惮的抹黑,早就引起一些有识之士的置疑与反驳。
就在现存的典籍记载中,首先旗帜鲜明地指出这一点的,是孔子着名的大弟子子贡。针对一拥而上抹黑帝辛,子贡一针见血地指出:
“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下之恶皆归焉。”
……
历史上的商纣王从政40多年,主张减轻赋税徭役,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
所以,历史上的史书夸大了商纣王帝辛的残暴,但却忽略了他做出的贡献!
……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