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章 才饮长江水,又食鄂州鱼(1 / 1)那时关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离开江州,这天众人行至鄂州地界,南宋的鄂州其实指的是后世的湖北武昌,春秋战国时期,称武昌为夏,属楚地,设有封君夏侯。

汉代,以郡为中心划天下为三楚,今武昌地域属南楚。汉高祖六年,从南郡中析出江夏郡,隶属荆州,辖沙羡县,武昌属江夏郡沙羡县。

三国时期,孙权将东吴政治中心迁鄂州,寓“以武而昌”之意,改鄂名为“武昌”。东吴黄武二年,孙权在江夏山筑土石城,周回二三里,斜对汉水,称为夏口城。设有夏口都督,隶于江夏郡沙羡县,是东吴都城武昌上游的军事重镇和江夏郡治的所在地,今武昌始有夏口和江夏之称。

隋文帝开皇九年,改汝南县为江夏县,改郢州为鄂州,置江夏郡,其郡、州、县的治所均设在江夏,今武昌因而又有鄂州之称。

唐高祖武德四年,废江夏郡,江夏为江夏县和鄂州的治所。唐太宗划全国为十道,江夏为江南道。唐玄宗开元年间江夏划归江南西道。唐代中期,鄂州为贡赋转运中心,设有武昌军节度使。

北宋时期,江夏属荆湖北路,为鄂州治所,鄂州城得到较大规模的扩建。宋皇祐三年,知州李尧俞增修城池,此后的鄂州城是原夏口城的两倍,“周围二十四里,高二丈一尺,门有三,东曰清远,南曰望泽,西曰平湖。元因之。”

鄂州城因位于长江与汉水交汇之处,“地居形要,控接湘川,边带汉沔”,“通接雍、梁,实为津要”,“历代常为重镇”,入宋以后,随着统治中心的南迁东移,鄂州的地位进一步上升。

南宋时期,由于宋金战争的需要,鄂州更加重要,州城不仅是鄂州与江夏县的治所,也成为路级机构所在。绍兴年间,荆湖北路转运司从北宋时的江陵移治鄂州;绍兴五年,在鄂州设立都统制司;不久又增设湖广总领所。三大机构皆置司于鄂州城内。

南宋时,鄂州号称“今之巨镇”,城内商业繁盛,出现了富商大贾,仅孝宗乾道年间,“鄂州富商武邦宁,启大肆,货缣帛,交易豪盛,为一郡之甲。”鄂州城有热闹的夜市,号称“烛天灯火三更市,摇月旌旗万里舟”,可与临安夜市媲美。

当时四方商贾云集,鄂州城市容相当繁荣,“民居市肆,数里不绝,其间复有巷陌,往来憧憧如织”。鄂州城中人口众多,到嘉定以前即达到了十万户,姜夔诗称“武昌十万家”。

由于人口众多,建筑密集,以至空地难寻,近城之处甚至找不到安葬死者的地方。谢方买的《夷坚志》书里面便有“鄂州遗骸”的记载:“鄂州地狭而人众,故少葬埋之所,近城隙地,积骸重叠,多舆棺置其上,负土他处以掩之。贫无力者,或稍经时月,濒于暴露,过者悯恻焉。乾道八年,有以其事言于诸司,于是相率捐库钱付胜缘寺僧,治具焚瘗。先揭榜衢路,许血肉自陈,为启圹甃甓,举而藏之,具书姓字于外。如无主名者,则为归依佛宝,一切火化,投余骨于江。其数不可胜计。”

鄂州城外江面宽阔,港口繁忙,既供商船来往停泊,也供战船出江演练。陆游当初至鄂州时,泊舟于江边税务亭,只见“贾船客舫,不可胜计,御尾不绝者数里,自京口以西皆不及。”数日后,陆游在江边“观大军敎习水战,大舰七百艘,皆长二三十丈,上设城壁楼橹,旗帜精明,金鼓鞺鞳,破巨浪,往来捷如飞翔,观者数万人,实天下之壮观也。

鄂州最出名的当为黄鹤楼,“在子城西南隅,黄鹄矶山上”,黄鹤楼“因山得名”,最初是用作战守的瞭望楼,在唐代达到极盛,“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依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的这首《黄鹤楼》诗更是成为千古绝唱。

听许衡讲述,谢方才知道,南宋绍兴四年岳飞出兵收复襄阳六州驻节鄂州,登上黄鹤楼,做《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词作上片是以中原当年的繁华景象来对比如今在敌人铁骑蹂躏之下的满目疮痍,词作下片则叹息当今士兵牺牲,百姓死亡,景况萧条,通过不同的画面,形成今昔鲜明的对比,谢方、张平听后,望着滚滚逝去的长江,感慨万千,似乎能够听见岳飞当年的叹息和豪情。

可惜后来,黄鹤楼却不知何故荒废,故址亦不复存。南宋时,鄂州城为数众多的楼阁中,声名最高的是南楼。“南楼,在郡治正南黄鹄山顶,中间尝改为白云阁。元祐间知州方泽重建,复旧名。”南楼“制度闳伟,登望尤胜,鄂州楼观为多,而此独得江山之要会。”

因此宋代文人在鄂州的登楼咏唱之作更多的是有关南楼而不是黄鹤楼的,如范成大的《鄂州南楼》:“谁将玉笛弄中秋,黄鹤飞来识旧游。汉树有情横北渚,蜀江无语抱南楼。烛天灯火三更市,揺月旌旗万里舟。却笑鲈乡垂钓手,武昌鱼好便淹留。”

从诗中看出,食用武昌鱼在当时已经非常的流行,武昌鱼又名团头鲂,因产于鄂州梁子湖而得名,头小体高,面扁背厚,呈菱形,脂肪丰叟,肉味鲜美。北周庾信也有“还思建业水,终忆武昌鱼”的诗句,也可见食用武昌鱼的历史悠久。

这天傍晚,许衡三人在南楼吃饭,也特意叫清蒸了一尾武昌鱼端上来。“哈哈,今天是真正的才饮长江水,又食鄂州鱼了。”谢方心中乐道。

三人正要吃饭,就听有人说道:“前面可是仲达兄,临安一别,数年不见,不想今日在鄂州相见,呵呵。”三人抬头看去,见面前站立一人,年纪与许衡相仿,谢方却不认识,“此人是谁?”谢方心中疑道。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