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的间隙,许衡便跟谢方、张平讲起了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的医术见解。谢方知道,加上后来的朱震亨,以上四位被后世尊为金元四大家,刘完素的火热说、张从正的攻邪说、李东垣的脾胃说和朱震亨的养阴说各成体系。
刘完素,字守真,河北河间人,故亦称刘河间,别号守真子,自号通玄处士,是金元四大家第一位,现已过世,他的主要著作有《素问玄机原病式》二卷、《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三卷和《宣明论方》十五卷。
刘氏认为“法之与术,悉出《内经》之玄机”,创造性地发挥了《内经》病机十九条的理论,认为疾病多因火热而起,倡“六气皆从火化”说,治疗多用寒凉药,世称“寒凉派”。他提出“降心火,益肾水”为主的治疗火热病的一套方法,给后世温病学派以很大启示。
刘完素他自幼聪慧,耽嗜医书,因母病,三次延医不至,不幸病逝,遂使之立志学医。
刘完素初曾拜陈陈师夷为师,学成后独立行医,声誉渐隆。其为医,独好《素问》,朝夕研读,手不释卷,终得要旨,并根据其原理,结合北方环境气修特点,及民众饮食醇厚、体质强悍的特性,围绕《内经》病机十九条,倡伤寒火热病机理论,主寒凉攻邪,善用防风通圣散、双解散等方治疗,名盛于大定、明昌年间。
听许衡介绍,谢方才知道自己前世感冒吃的“防风通圣散”为刘完素首创,防风通圣大黄硝,荆芥麻黄栀芍翘,甘桔芎归膏滑石,薄荷芩术力偏饶,表里交攻阳热盛,外科疡毒总能消。
其为表里双解剂,具有解表攻里,发汗达表,疏风退热之功效。主治表里俱实证。以憎寒壮热无汗,口苦咽干,二便秘涩,舌苔黄腻,脉数,至今仍为治疗表里俱实及外科病毒之良方。
说起刘完素的医术,有一次,刘完素走在回家的路上,远远地就听到一阵哀号。他走近才知道,是一名怀孕的少妇因难产而“死”,家人正打算将她埋葬。刘完素望了望“死者”的面色,忙说,等等,让我诊下脉。说完,他就为“死者”把脉,之后,他忙打开自己的药箱,一边对其家人称:“还有救!”
只见刘完素拿出六根银针,灸在孕妇的不同穴位。顷刻之间,孕妇神奇地苏醒过来,还顺利产下一名婴儿。大悲瞬间转为大喜,让众人目瞪口呆,直呼神医!从此,刘完素“一针救两命”的事迹广为传播,神医刘完素也名扬一时。
又有一年,金章宗完颜璟的宝贝女儿得重病,宫里的御医全都毫无办法,束手无策。气急败坏的皇帝只得下旨,让各州府推荐医生,刘完素就这样被河间府给举荐到皇帝面前。
刘完素跟往常一样,一番望闻问切后,开出一个方子,公主服用后果然稍有起色。刘完素又做加减,依次开出两方。公主服完这三剂药,竟然大病治愈。完颜璟又惊又喜,这样的名医当然要收在宫里了,谁知话一出口,就被刘完素拒绝,而且态度坚决。
后来金彦宗曾三次征聘,坚辞不就,章宗爱其淳素,特赐号为“高尚先生”。
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现在还在人世,已过了知天命之年。张子和的代表作是《儒门事亲》,张氏私淑刘河间,善用攻法,认为“治病应着重驱邪,邪去则正安,不可畏攻而养病”,发展和丰富了应用“汗、吐、下”三法,世称“攻下派”。
张子和,十余岁时承庭训,跟随父亲学医,博览医书,深究医理,勤奋自坜,弱冠成器,二十余岁悬壶应诊。中年时代,即成一方名医。他用药也以寒、凉为多。
张子和以为风寒等是在天之邪气,雨露等是地之邪气,最容易使人染病。饮食的酸苦甘咸等是水的各种邪气,也是致病的原因,认为这些病因都不是人体内所应有的,一经致病;就应当祛除体外。
祛除方法采用汗、下、吐三法为要,凡风寒痼冷等所致,疾病在下,可用下法;凡是风痰宿食所致,可用吐法。后来张子和行医奔波于陈州介徐州、汴京、归德府数十府、州、县,医疾救亡,功绩卓著,深得百姓敬仰。
除了上面说的,张子和还善用心理疗法,张氏在辨证之时,留意性格差异对疾病的影响,病机分析紧密结合临床,深入阐发心理病机:“疝气……或因号哭愤怒,则气郁之而胀”,对“水肿**”认为“因惊恐得之”,“雀目不能夜视及内障,暴怒大忧之所致也”;对于治疗初产妇通奶,“因啼哭悲郁结,气溢闭塞,以至乳脉不行。”
张子和提出个人的生活地位有差异,他们的心理状态和疾病的影响也各有不同,“贫家之子,不得纵其欲,虽不如意不敢怒,怒少则肝病少。富家之子,得纵其欲,稍不如意则怒多,怒多则肝病多”,故“善治小儿者,当察其贫富贵贱治之。”
例如,张子和运用“怒胜思”之法,治因思不寐的妇人,子和与其夫谋划,取其钱财,饮酒数日,而不开药就离开来激怒妇人,妇人大怒至汗出,病情痊愈;以“喜胜悲”之法,治一例因父亡悲伤过度而心痛,胸中形成结块的病人,子和学巫者与病人开玩笑,病人大笑,疾病告愈。
另外,张氏进一步独创“习以平惊”的治疗方法。“余尝击拍门窗,使其声不绝,以治因惊而畏响,魂气飞扬者”,使患者慢慢习惯所处的环境,适应恐怖,相当于医学心理学的满灌疗法。卫德新之妻遇盗受惊,子和当其面以木击几,又谴人划背后之窗,进行由弱到强的刺激,使患者逐步适应,这与现代医学系统的脱敏法相似。
李杲,字明之,号东垣老人,是著名医家张元素的高徒,他发探了张氏脏腑辨证之长,区分了外感与内伤。认为“人以胃气为本”,“内伤脾胃,百病由生”。首创内伤学说理论,代表作是《脾胃论》。他采取了一套以“调理脾胃”,“升举清阳”为主的治疗方法,世称“补土派”。所创的不少著名方剂,如升阳益胃汤、补中益气汤(丸)、调中益气汤等等为后世广泛应用。
而朱震亨,字彦修,目前还没有出世。他是浙江义乌人,世居丹溪之边,因以为号。跟随许白云学习程朱理学。三十岁时才改儒学医,拜名医罗知悌为师,对刘、张、李各派学术都作过认真研究,成为当时著名的医学家。
朱震亨的主要著作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他充分研究了《内经》以来,各家学说关于“相火”的见解,创造性地阐明了“相火”有常有变的规律,提出了著名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观点,临症治疗上提倡滋阴降火之法,世称“滋阴派”。
“迨东垣,重脾胃;温燥行,升清气;虽未醇,亦足贵;若河间,专主火;遵之经,断自我;一二方,奇而妥;丹溪出,罕与俦;阴宜补,阳勿浮;杂病法,四字求;若子和,主攻破;病中良,勿太过;四大家,声名噪。”
听着许衡的讲述,谢方心中默念着陈修园的《医学三字经》金元四大家部分,对四大家其中三家的医术、用药有了一个更深入的了解,隐隐觉得自己的医术又有所提高。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