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再历夏商周秦汉,延续魏晋南北朝,而后隋朝一统天下,立国三十余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唐高祖李渊自晋阳起兵,南征北战,荡平群雄,建立唐朝。而后高祖次子李世民即位为唐太宗,锐意进取,亲贤疏奸,开疆拓宇,成就世人称颂的“贞观之治”。而后唐高宗李治承袭太宗治国之道,经唐中宗、唐睿宗两朝后,女皇武则天称帝,而后中宗、睿宗相继复位。此时唐朝乱象丛生,睿宗之子李隆基于大唐危难之际连续平定皇族内乱,登基称帝,是为唐玄宗。
玄宗皇帝登基三年后,改年号为“开元”,经过二十余年的励精图治,玄宗任用贤能,革除弊制,政通人和,文化鼎盛,威服四海。文有张说、张九龄、贺知章、王维等一干文人贤臣,武有王忠嗣、张守珪、盖嘉运、皇甫惟明等勇武名将,人才济济,文功武治。
当时大唐经济发达、物产丰富、社会稳定,物价也极其低廉,如大米、绢匹等基本生活物品都是有唐一代最便宜的。后来诗人杜甫曾在《忆昔》诗中描述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交通方面也是顺畅便捷,东至河南商丘、开封,西至陕西凤翔,南至湖北襄樊、广州,北至太原、范阳*,西南到四川成都,西北到甘肃凉州*,路路通畅,商铺、饭店和酒肆夹道而设,连绵不绝,几乎每个店铺都有驴马供客人乘坐。即使是远去数千里之外的地方经商或旅行,也不用携带武器防身。周边各国使者客商有的从波斯、大秦*远跨千里沙漠,有的从扶桑横渡万里海洋,纷纷来到大唐京师长安。大唐内外四周边境,无论各色民族人等,大都能听讲唐语。大唐进入“开元盛世”的盛唐时代!
这一日,大唐长安皇城的大明宫宣政殿内,唐玄宗正在召集三省六部文武众臣上朝议政。大明宫与太极宫、兴庆宫并称为大唐长安的三大皇宫,太极宫在长安城的中部偏北位置,是初唐时的政治中心,称为“大内”;位于太极宫东北的大明宫,是玄宗时代的政治中心,称为“东内”;位于太极宫东南的兴庆宫,是玄宗登基前居住的府邸,后来改为皇宫,称为“南内”。唐玄宗在开元年间大多在大明宫内的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会见文武群臣及外邦使者,处理朝政大事。
三省六部是在西晋以后形成、到隋朝正式确立、经唐朝进一步完善的一种国家政体制度,是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以及工部。中书省主官称中书令,门下省主官称侍中,尚书省主官称尚书令,一般三省主官由宰相兼任或空置;六部的主官称尚书,副主官称侍郎。
宣政殿的中央陛阶之上,宽大的赤黄龙榻中坐着一人,头戴折上头巾,身穿赤黄袍衫,腰系九环玉带,足蹬六合靴,看上去年约五十上下,英武威严,精神抖擞,双目炯炯放光。此人正是大唐天子唐玄宗李隆基,当年生逢乱世,凭着一己之力铲除乱党、拨乱反正、匡扶社稷,开创开元盛世,殚精竭虑治理天下,堪称一代明主。
唐玄宗庄严地看着陛阶之下的左右两班文武众臣,只见右侧班中走出一人,步履轻盈,快步走至庭中。唐玄宗一看,正是当朝首辅宰相*兼中书令张说,张说饱读诗书,学贯古今,是当时大唐文坛上的一代文宗。
只见张说手抱玉圭开口奏道:“启奏吾皇,臣等上月就曾奏请:如今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四方制定,岁屡丰稔。这些全赖吾皇圣明,立下不朽功绩,理应效仿先皇高宗封禅泰山,昭告天下。古人云:封禅者须‘位当五行图箓之序,时会四海升平之运,德具钦明文思之美*’。如今圣人*虽然此三者兼具,但谦逊仁厚,不准臣等的倡议,臣受众同僚所托再一次上奏,恳请陛下采纳。”
玄宗还没答话,左侧班中又闪出一人,乃是吏部尚书李林甫,四十来岁模样,满面微笑,碎步走向前,弯腰举着玉圭说:“臣也冒死妄言,现在我大唐王公卿士、四千万子民都恳请圣人封禅,圣人大诚大孝,也理应诚心诚意的敬奉上天。如果陛下再推辞的话是有违天意的,还望三思。”
玄宗眉头一展,嘴角露出了一丝不易觉察的笑容,扫了一眼群臣,目光定在左侧班列中一人身上,此人英俊儒雅,风度翩翩,正是左宰相*兼工部尚书张九龄,盛名天下的大诗人,曾以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唱绝千古。张说和张九龄,既都是当朝位高权重的两大宰相,又都是享誉盛唐的大文豪,张说是首辅宰相,张九龄是左相。玄宗望着张九龄说到:“九龄,你的意见如何?”
张九龄闻言,缓步走出,行礼言到:“圣人,臣以为天下虽然国泰民安,但如果东去泰山封禅,以万人之众出行,势必一路扰民,开支花费亦十分巨大,因此封禅熟无必要。且当今我大唐虽然国内承平日久,但边境战火时有发生,四夷并未完全臣服,北面突厥、东北奚和契丹、西南吐蕃等诸国均对我大唐虎视眈眈,一旦陛下离京,还须防备外寇窥视来犯。”
玄宗愣了一下,心想这个张九龄倒是一向说话耿直,从不给自己留情面,不过他说的确实有些道理。于是说:“我朝自高宗皇帝之后,风云突变,祸起萧墙,国步艰难,幸有上天佑我大唐,朕蒙先皇恩赐,承继大统,又赖诸臣工尽力辅佐,地平天成,人和岁稔,这些其实并不是朕的功劳。仍感德未加于百姓,化未覃于四海*,封禅之事,还是缓议吧。”
张说闻言,急忙上前一步,说道:“九龄之言差矣!我大唐国势隆盛,境内亦多有突厥、回纥、契丹、吐蕃部落族人臣服,边境上羁縻州府*遍布,何惧四周番邦小国。况且,我唐军兵强马壮,长安有护国大将军王忠嗣坐镇,北有哥舒翰,东北有张守珪,西北有盖嘉运,这些都是我大唐股肱名将。突厥、契丹、吐蕃这些番邦若敢来犯,定教有来无回,何足惧哉!”
这时就听下面群臣之中金属碰撞声刷刷作响,一位威风凛凛的武将走了出来,此人头戴烈焰凤翅黄金冠、身披明光黄金锁子甲,正是护国大将军兼兵部尚书王忠嗣,站到张九龄身边朗声道:“首相大人言之有理,四夷确不足为惧。不过远西的大食国近年来国势日隆,连连进犯西域诸国,兵锋自海西*直指葱岭*,此不可不防。”
王忠嗣话音刚落,班中又一老者甩着袖子大步走出来,正是礼部侍郎贺知章,也是久负盛名的文坛诗人,只听他说道:“圣人,封禅既是圣贤崇尚的事情,也是英明君主建功立业的标志,如今我大唐威加四海,丰衣足食,百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此等盛况即使太宗皇帝之朝亦所不及。愿陛下采纳良言,顺应天下大势,以封禅之礼以谢天地。”玄宗听了,沉吟不语。
李林甫看了玄宗一眼,再次言到:“圣人仁慈,如不忍烦扰沿路百姓的话,不妨免除他们一年的赋税,百姓必然欢天喜地,感谢圣恩。”
玄宗闻言,眉头一展,朝群臣望去,说到:“诸位臣工,你们以为张说宰相之议可乎?”玄宗说完,只见台下群臣停顿片刻,互相看了一眼,然后绝大多数人齐齐朗声到:“臣等附议首相张大人。”
张说又上前一步,大声说道:“恳请圣人万勿再行推辞,顺天意从民意。”玄宗听罢,又扫了一眼恭恭敬敬站在旁边的太子李瑛,思考片刻,然后说:“既然诸位臣工如此力谏,朕也不好再坚持了,实为不得已,那就依首辅张说之言,于今年冬月封禅泰山,由张说爱卿全权负责封禅事宜,一应程序可依照高宗皇帝乾封元年封禅的旧制。另外,沿途百姓一律免除今年的赋税。圣旨由中书省草拟,明日诏告天下。散朝!”
这时,一直站立在玄宗身边的大内监高力士赶紧躬身上前,引着玄宗从龙床起身,离开宣政殿前往内廷。高力士是皇宫大内总管,玄宗最信任的内监,曾被玄宗封为骠骑大将军。
群臣山呼万岁,目送玄宗离开,然后纷纷转身离开宣政殿,早朝这才结束,时有大诗人王维在朝中任监察御史,有感于大唐朝廷的早朝情景赋诗一首: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散朝后,张说在宣政殿门口快步走到张九龄身边,略带埋怨口气道:“九龄今日何故阻拦圣人泰山封禅?封禅乃天下之大事,你我能够经历,实属一生之幸事。”张九龄早年出道,曾得张说多般呵护和关照,可以说与张说有师生之谊,因此一向对张说十分尊敬,但其为人刚直不阿,从不阿谀奉承。当下言到:“首相大人,在下还有一层担忧未曾明言,当今天子英明神武,天下承平日久。然上至圣人,下至许多朝臣官吏,已渐露倦怠之意,贪图享乐安逸,奢靡之风暗起,开元初期的节俭朴素之风正在消失。值此之时,在下认为封禅不是个好主意。”张说哈哈大笑:“九龄多虑了,国泰民安、丰衣足食乃大唐之福,大家享受一下又有何妨?九龄勿要再扫君臣之兴。明日等封禅圣旨一出,老夫便在集贤书院召集一干臣工商议东行具体事宜。”
再说玄宗离开宣政殿,漫步走向内宫,贴身大内监高力士趋步走到玄宗身边问到:“陛下,是去武惠妃娘娘那吗?”武惠妃是前朝皇帝武则天的侄孙女,十五岁入宫,很快就成为玄宗最宠爱的妃子。玄宗这时摇摇头:“朕先去紫宸殿看一下奏折,晚膳时再去蓬莱宫。”高力士应了一声,宣政殿是玄宗举行正式朝会的场所,而规模稍小一点的紫宸殿位于宣政殿之北,是玄宗批阅奏章、召见少数朝廷重臣议事以及休息的宫殿。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