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暑之水送别荆轲三人组的时候,姜若又想起了趴在孟叔背上渡过若水的那个黑夜。姜若当然没有一去不复还,但是“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或许不是古希腊人的危言耸听,经年之后重回若水的姜若,的确已经近乎是另外一个人。
第二次渡过若水时,姜若十二岁。
真要说起来,小姜若在孤儿院的日子其实不算太糟糕。
孤儿院里净是女孩子,虽然时常吵吵嚷嚷哭哭啼啼,但很少动手,即使动手也以互相推搡和扯头发为主,所以并未上演小说里面那种动物世界大戏,打架也不是生存必备技能。那些女孩子们多有各种各样的残疾,或者兔唇,或者痴呆,即使没有残疾的也瘦小得像一根一根萝卜头,因而对和她们比起来堪称强壮的小姜若多少敬畏。
后来回想起来,其实孤儿院里也不乏小孩子间的抱团,欺压和孤立,只是这些都与小姜若无关,所以被他忽略了而已。
孤儿院很小,孤零零地坐落在大山下面,离最近的村庄也有四五公里路。除了二十多个孩子,只有院长,负责照顾孩子们起居的连姓名都不知道的阿婆,和两个启蒙老师。
小姜若曾经以为那两个女老师是志愿者,一度很疑惑这种鸟都不肯生蛋的地方为什么会有人志愿前来。长大以后他明白了。明白以后他想,原来真的有些事情,难得糊涂。
院长是个很和蔼的中年女人,喜欢给大家讲故事,不过讲故事的口味很特别,从来不讲格林安徒生伊索,而偏爱上古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大禹治水,共工之乱。
大部分孩子对院长的故事兴致缺缺,但小姜若却对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故事很是着迷。
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相争,共工怒而撞断不周山,天地倾覆,而后方有女娲补天。
有传说,祝融与共工,是一对父子。
在一众神灵牺牲自己拯救苍生的英雄传说里面,共工是唯一的反派。他是无父无君的罪人,是置苍生于水火的恶神。可是他的冲冠一怒他的不管不顾却让小姜若心驰神往。
福利院的孩子到了年纪会去临近的村子上小学。
那是一个留守老人与留守儿童相依为命的小村庄,不知道是污染或者什么缘故,那里的老人痴呆的比例非常高。已经痴傻的老人说着没有人听得懂的话,尚未痴傻的老人竭力照顾着大家。
孤儿院的孩子们总是走小道直接去学校,避免同这些痴痴呆呆的村民接触。
院长看小姜若已经识字,想来是上过学的,让他插班上二年级。
上学就要有名字,可是小姜若不肯说出自己的名字。他不肯说的理由十分孩子气:不用靠这个名字妈妈也会找到他,而一旦说出了名字,爸爸就也可能找到他了。他只要被妈妈找到,不要被爸爸找到。
小姜若问院长,“共工姓什么?”
院长愣了愣:“谁知道?有传说姓姜。”
小姜若眼睛亮亮:“那我也要姓姜。”
照说福利院孩子并不拥有自己的命名权,而且这样草率的起名也实在儿戏,但院长却鬼使神差地点了点头,“我们旁边这条江叫雅砻江,古时叫做若水。传说共工生于若水,不如你就叫姜若?”
怀抱对妈妈的无限信心,小姜若开始了他的孤儿院生活。虽然有时也会午夜梦回寻不见妈妈而害怕哭闹,但大多数时候他是个听话的乖孩子,连上学也异常刻苦认真,自律到院长都感到惊讶。
小姜若告诉自己这一切的苦难都是成为英雄的必经之路,是抵达happy ending之前为了让故事更加跌宕起伏而不得不设置的障碍和关卡。
他要像个男子汉一样挺过去。
如此,年复一年。
十二岁,他的信心终于动摇。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