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58 码头(1 / 2)野外茶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完成交易之后,李全从来凤楼走了出来,他没有回尉司,而是带着钱贵继续沿着街道往北走。时节已近初夏,下午的阳光也十分的狠辣。

来凤楼往北走就是较为繁华的码头地界,街道两旁商行林立,撑起的遮阳能让人看不到天空。所以这里有句古话“十里长街不撑伞”,雨水都落不进来。

沿着街道走了小半个时辰,李全等人就走到了码头之前,一下子就豁然开朗,整个码头的风光都能收进眼里。

潍州码头是交通要道,所以格外的繁华。

码头行人密集,船只往来不息。有的满载货物,向北驶去;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船工不停的上上下下,将穿上的货物搬到仓库里。当然一旁还有不少的衙役在来回巡视。

这个码头,李全已经来过几次了,每一次来后,看到码头上密集的船只,都有不同的体会。

此时海运虽然还未成型。但商人是追逐利益的,资本会催促着商人们去开辟新的方向和道路。海运就是其中的一种,此时已有不少的商人发现了海运耗费低、运量大的特点,能很大程度上帮他们节省运费带来的成本。

不过遗憾的是,此时海船造价太高,大船的技术多是用于战船上。所以码头上的船多是些河船改的海船。

李全之前已经了解过了,缺点很多:船只不稳,经受不住风浪,所以多是近岸航行;货舱很小,载货量很少;设计的不科学,船速很慢。

虽然缺点很多,但成本低啊,慢点也无所谓。

正是因为有这些商人,潍州才因为这个码头变得繁华了起来,周围的茶盐布匹都可以从这里运进运出,一下子就让潍州城了一个交通重镇。

李全倚靠在岸边的栏杆上,向远处眺望着,他略过了那些海船,将目光汇聚在了码头上的那些仓库之中。

船工的路径很好的给他指明了方向,让他没费什么力气,就知道了仓库在哪里。

“将那些仓库的归属都给我调查清楚。”李全歪过头去,朝着钱贵说道。

三万两黄金那可不少,移来移去太惹人注目,所以只能藏在了码头的某一个地方,只待风声小了些,便立刻运出去销赃。而码头上最可能的就是那些仓库,所以才让钱贵去调查清楚。

“是,我这就吩咐人去办。”

钱贵回过头,找一个捕手随便说了几句,就又退了回来,查这些东西的确用不着他亲自去。

这些东西很好查,码头上的每一个仓库都要登记造册,还要定期检查,而负责这个的就是录事司,正是李全所在的部门。

此时正是下午下午两三点,日头也是十分的大,在这岸边站了一会,就有些受不住了。李全回过头去,打量了一眼身后的建筑。

这边的街上大多数都是商铺,但茶肆酒楼之类的当然也有。

而其中的一座就在李全的面前。它门面不大,装饰朴素,不过从这边看过去,能看到有个宽广的二楼。

看到这里,李全微微一笑,上去喝喝茶,听听故事倒是不错。

李全直接领着钱贵迈步走了进去,坐在柜台上的是个拿着厚账本的胖掌柜,一见李全二人进来,赶紧让人上前招呼。

这些自然是钱贵上去办了,他则是直接上了二楼。此时阳光狠毒,所以有些不那么忙的船工也会上来歇一歇,不过也不多。

这边地界很好,自然消费也会比其他地方贵上一些,所以来喝的其实多是些商贩、掌柜之类的。身着一身锦衣长袍,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彼此间分享着旅途的趣事与八卦。

李全上来就是为了打听这些的,他选了个靠窗的位置,悠悠地坐下。窗户大开,风景很好,不时还有海风吹过,十分的凉爽舒适。

这时,钱贵也提着茶壶走了上来。一眼便找到了李全的位置,拿着茶杯就走了过去。

“大人,咋们这是干什么?”钱贵将被子放下,又给李全满上了一杯。

李全摇了摇头,看了旁边那几个商贩一眼,笑而不语。

见判官大人不说话,钱贵虽然很疑惑,但也只能乖乖坐下。两人各自坐好,呷了一口茶,才听到旁边桌子开始聊了起来。

“听说了吗?南人使节已经启程了。”

“......”

“是啊,听说带着太师头颅来的。”

“哎!南朝人真是软蛋啊!”几人不约而同地叹了口气。

“那可不是嘛,当初十万大军南下,也只能逼着小皇帝杀掉岳爷爷。可这次......”

“这次居然砍下宰相的头颅来求和,真是闻所未闻。”

一时间,几人颇有些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觉。不过这些也和他们没多大的关系,所以话题也又回到了自己等人的身上。

“不说这个了......王老哥,你这次那五船粮食赚到了吧。”同桌的一个商贩探口风似的问道。

现在是三月末,山东路昨年又没什么收成,所以又到了缺粮的时节。这些商贩将粮食从辽东路运过来贩卖,倒是跟李全之前的想法不谋而合。

只听那边回道:“赚什么啊,我要一贯半,那些粮商嫌我价格太贵了,不愿意买......呵呵、我还不愿意卖呢!”

平常不缺粮的时候,一石米的价格是一两银子(宣宗三年一石987文,这里取整)。但谁让老天爷不给饭吃了?山东路几年干旱,收成都不好——一过正月,粮食就开始紧缺了,随之而来的就是价格上涨。

如今的粮价已经快接近两贯了,换成银子就是一两六。这还算正常价格,不过再过一月,到了四、五月,说不定能卖到二两、甚至是三两。

“那卖了吗?”

“哎,卖了,每石一贯四。”粮商重重地叹了口气,心都在流血。这些粮食是他一贯一收的,一来一回除去运费,屁都没赚到。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