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具体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毛笔书写文字已经无法考证,据说秦国大将蒙恬改造了原有的硬笔,做出了软笔,使得书写更加清晰便利,从而流传至今。
毛笔的使用、汉字的独特象形结构,使得书法成为一门艺术,并诞生了众多书法流派和书法名家。将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品在世界范围内只有汉字或者汉字的变种日文,其他文明的文字多为字母文字,实在无法像汉字这样复杂多变,风格迥异。因此他们的艺术品多为绘画和雕刻之类的作品。
欧洲文明对书写的要求不追求艺术性,更讲究实用性,加上在造纸术传入欧洲之前,欧洲人都是用桑皮纸或者羊皮纸作为书写载体。这类纸张的特点就是坚硬结实,适合用硬笔书写,所以欧洲人一直在使用鹅毛笔。
在钢笔发明之前,鹅毛笔是欧洲的主要书写工具,它简单实用,制作材料也容易获得,书写起来比毛笔更快更便利。毛笔虽然可以写出非常具备美感的字体,但是除非书法技术非常高超,一般字体都比较大,写字技巧也比较难掌握,长时间写字也比较耗费体力。
白翎岛对书法艺术的追求可以说是没有,如何快速掌握书写技巧,更加省时省力的书写才是鲁若麟需要达成的目标,因此鲁若麟决定推广后世的书写方式。
后世的书写方式是基于钢笔发展起来的,按照现在的技术条件鲁若麟是制造不出钢笔的,所以他找了两个替代品,鹅毛笔和铅笔。
铅笔制作容易,书写也非常方便,但是对于文字的长时间保存就不太友好了,而且容易被涂改。所以铅笔的主要用途就被确定为学习写字和临时记录文字,但是重要的文字记录就要用到鹅毛笔了。
铅笔的制作主要是用石墨粉按照一定的比例加水混合黏土,制作成条状,然后加热固化,再用两条细木条中间挖出一条刚好适合铅笔芯的凹槽。将铅笔芯放入槽内,再把两条木条对紧、粘合,就可以得到原始的铅笔了。
对于石墨和黏土的比例,鲁若麟也不是太清楚,但是他吩咐工匠按不同比例进行调配,很快就得到了可以满足使用,字迹清晰,硬度适中的铅笔芯。后面的工作就比较简单了,粘合剂岛上有大量鱼鳔产出,足以满足需求。很快第一批试产的铅笔就新鲜出炉了。
鹅毛笔也是在鲁若麟告知大概的制作过程,并先制作了一支可以正常使用的鹅毛笔后,工匠们也开始按照鲁若麟的方法不断试验,很快也造出了一批。
其实铅笔和鹅毛笔的制作并不复杂,只是没有需求,大家也不会往上面去想,所以一直没有在华夏出现。现在鲁若麟点破了这层窗户纸,心灵手巧的工匠们立马就做出了成品。
对于铅笔,工匠们明显更加喜爱些。携带方便,易于修改,一些需要画图和随手做记号的地方都可以用的上,比随时带着笔墨便利多了,因此很快就在工匠圈子里面传开了,很短的时间内就几乎做到了人手一支。
制作出来的铅笔很快被分发到了学堂,对于这个新鲜事物很多人都不太适应,更别提用来书写了。鲁若麟直接做起了现场演示,大家只见到鲁若麟从左到右飞快的书写起来,字体看起来很小,但是却一样清晰可见。速度更是飞快,毛笔书写完全不能与之相比。而且写字的时候手腕放在桌面上,比毛笔书写轻松的多。
学生们很快就适应了铅笔的书写,因为确实方便,而且同样大小的纸铅笔可以书写更多的字。在纸张比较紧缺和昂贵的时代,这也是非常大的优势。至于字迹比毛笔浅,保持时间没有毛笔字长那都不是这些初学写字的学生们需要考虑的。
对于已经识字的老师们,鲁若麟就推广了鹅毛笔,和铅笔原理一样,虽然字迹没有毛笔写的更漂亮,但是字体可以很轻松的写的很小,书写也更迅速和省力。虽然因为笔尖的磨损使用时间不太长,但是架不住鹅毛笔的制作成本低廉啊,每个人都分了好几支,用完了随时可以补充。
鲁若麟的目的不是单纯的为了省钱,根本原因是使学习的成本降到最低,方便更大范围的普及知识,提高人口素质。人口素质提高了可以适应更高技术的工作,生产效率也会更高,技术的发展也会更快。知识就是生产力,这句话是绝对没错的。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