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是谁?
基本上过学的朋友都知道,毕竟大部分学校的墙上,都会挂着他张仲景,和华佗、董奉的照片。
这三位可是并列汉末“建安三神医”的名人,张神医撰的《伤寒杂病论》,以辩证论治法则解读中医学,更是被后世誉为“医圣”。
刘贤上过学,自然也知道这信息,所以当他听张机说出“仲景之才”四个字的时候,就震惊了。
他再三确认张机的身份,问及他游记病例之时,张机“伤寒”二字一出,刘贤就确定他的身份了。
这个情报让他有些混乱,在他的记忆里,张神医应该是中原人士,此时又是官身,治所远在长沙,怎么会到了这里?
刘贤并不知道,此时的张仲景刚刚30岁,伤寒论、伤寒杂论还未成书,他的医学理论,尚在探索当中。
史书只会记载辉煌的时刻,不会记录在成名之前艰苦的过程,一是费力,二是大多人只喜欢结果,并不在意过程。
无心仕途的张神医,被举孝廉后,虽然挂职长沙郡守,可更多的时间,却是用来治病救人,至于跋山涉水,寻找药材,更是家常便饭。
这个阶段的张机,正处于积累治病救人丰富经验,完善自己理论的过程。
此时的他,在冥冥之中似乎感觉到瘟疫和温度的关系,正好当时的年代正处于小冰河期,北方较为寒冷,所以没有爆发出大规模的瘟疫。
于是张机便决定翘班到北方一探究竟,他的上官不仅对此睁一眼闭一眼,而且还暗中大加资助。
相对克制来瘟疫的政绩带的回报,张机不上班这件事情,在那位上官面前不值一提,但这种事情,是断断不能留下证据的,这也是张机此时行踪并未留下文字记录的原因。
而张仲景之所以对克制瘟疫有这么强的执念,除了救万民于水火的医者仁心之外,其实还关乎当时医家的地位问题。
这里面的弯弯绕,刘贤可一点也不清楚,这些事情,直到刘贤和张仲景日后相处很久之后,才一一探听明白。
此时的刘贤也并不关心这个问题,他更关心的是如何利用张仲景的身份,在完成时空管理局交待的妖蛾子任务上,前进大大地一步。
在刘贤的原本计划里,是先接触人群,融入当地社会,再瞅准机会积累财富资源和名望,一步步提升实力,最后拥有自己的军队,抵御胡人的进犯,完成时空管理局的任务。
至于后续可能权倾天下成为皇帝,还是列土封疆成为诸侯,他倒是从没想过。
一个是,他心里一直顾念着妻儿父母,根本没想过要在这个时代待上一辈子,二个是,他过往的遭遇让他脑回路与常人不太相同。
多年以前,刘贤曾被被至亲兄弟坑骗,之后就沉迷于鬼谷子先生的捭阖(bai he)之术,和王阳明先生的心学学说,更是让他知道人心多变,人心可畏。
不过这也导致他现在的行事风格颇为奇怪,按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濒临得道或走火入魔的门槛。另外他的心态又非常之谨慎,通俗来讲就是很怂,但有些时候又很毛躁,所以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很怪异。
因为与张仲景的不期而遇,刘贤之前的打算虽然顺利不少,可也要重新进行调整。
张神医的出现,可以大大加速刘贤融入当地社会,积累自己名望和财富的过程,他必须牢牢地把张神医绑定,好好利用一下这位名人的地位和身份。
刘贤的现代基础医学知识,应当可以成为一个让张神医愿意帮助他的理由,之后么,就是第一步创业大计的加强版了。
唯一的问题是,以医生的身份入世,可不是他想要的,不说自己其实并不懂治病救人,万一被这身份标签给限制住了,以后转型也是个麻烦事。
刘贤心下打定主意,将两杯兑了雪碧的白酒灌趴下的张机安顿休息之后,自己也卧塌而眠。
第二天一早,刘贤先醒了过来,在准备好早餐之后,叫醒了不胜酒力的张神医。
早餐虽不精致,可却是张机都没见过的东西,一个是烤土豆,一个是煮玉米。
两样食物本来就不是这个时代会在中国出现的东西,但刘贤在穿越宝上买东西的时候,却是故意选了它们。
它们非常适合种植,是末日救生党最喜欢选择的农作物,刘贤在洞口开的那两亩地,种的就是这两样。
原本计划是,防止无法接近人群,当做长期生存的后备保障。
至于剩下的土豆玉米,则作为粮食储备在洞中,巨大的存量喂饱一两个人根本不成问题。
至于历史会不会因为这两种农作物改写,刘贤此刻倒是毫不在乎。
所以张神医变成了这土豆玉米,第一次出现在华夏的见证人,虽然现在他自己还不知道。
烤土豆蘸(zhan)着精盐吃,煮玉米本身就自带甜味儿,一顿早餐又把张机吃得心花怒放。
土豆和玉米,张仲景没见过,只是觉得自己游历不够,对土地风物的见识太浅,只是感叹世间万物造化神奇,倒没那么惊讶,让他感到惊讶的却是烤土豆蘸的盐。
张机肯定是认识盐的,可这般细密如沙,洁白若雪的现代精制盐,他就真的没见过了。
“童子真天人也!”张仲景被这精盐给吓住了。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