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八章 观名计利(五)(2 / 2)鹤踏高枝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再说盐运司这条线,朝廷一直看重得很,虽说是归户部管,但户科给事中和都察院的巡盐御史可是时时刻刻紧盯着盐政这个钱袋子呢。”

“而且盐这一块,又不单只牵涉咱们两个县,这经手的部门一多,我心里就没底儿,万一灾后有人追查起这批盐来,知县老爷和县里的缙绅不得把你我送上去当替罪羊?”

佟秉清笑道,

“你我不过是给知县老爷和缙绅们牵个线、搭个桥,好处都在他们手心里攥着,没道理是咱们获罪啊。”

佟秉元问道,

“到底是啥好处?你说清楚些。”

佟秉清悠悠笑道,

“朝廷确是按人头发盐,可这盐不也是要人来经营的吗?”

“先帝在时,朝廷不是就已然允许个别地区佥选富民为接盐铺户,让衙门把盐发给官府指定的铺户,让盐店来经营州县内的食盐买卖吗?”

佟秉元道,

“这我当然知道,可即便不是衙门直接配盐,这接盐铺户的盐价也是要按朝廷所定之价来销售,这好处又在哪里呢?”

佟秉清笑了一笑,忽然转口就说起了从前,

“当年太祖爷采纳杨宪的提议,让朝廷召请商人把军粮运到边境,粮食运到以后给商人颁发盐引,然后商人凭盐引领取食盐,再到指定地区贩卖以获利。”

“晋商就是通过开中法才得以兼营五谷和贩盐,获取巨利,晋商甚至因此在北边自营屯田,或低价向老百姓购入稻谷囤积粮草,再把这些粮草当作军粮转卖以获盐引。”

“虽然自孝宗爷通过叶淇的折色法后,徽商就抢走了一部分盐政生意,但那也怪不得人家争气,两淮自古就是产盐的地方,既然折色法是交了钱就能做食盐生意,那产盐之处自然人人皆是盐政豪商,只是……”

佟秉元接口道,

“只是甚么?”

佟秉清轻笑道,

“只是再好的政策如果执行出了偏差,朝廷终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大哥你想,本来朝廷颁发盐引,便是要根据运粮的成本和食盐的利润决定粮食与盐引兑换比例,盐引的数目要根据食盐的产量决定,所以食盐的产出本身就限制住了开中商人们往边境运粮的数目。”

“但盐政的利润实在太过诱人,晋商徽商、内阁辅臣、皇亲国戚,人人都想往盐政里插上一只抓钱手,其结果必然是盐引超发。”

“一旦食盐产量跟不上朝廷颁发盐引的比例,则必然导致开中商人空有盐引而无盐可支。”

“徽商有两淮盐场供他们支盐挥霍,晋商却没有这般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在此情形下,晋商中愿意运军粮去边境做开中生意的人便会越来越少。”

佟秉元插话道,

“这倒不然,我记得山西南部有盐池,卖盐、取盐都非常方便,平阳、泽州和潞安府更是晋商的大本营,要说他们拿着盐引支不出盐来,我是断断不信的。”

“而且当年徽商甫一崛起,‘山西帮’就竭力利用他们在朝中的一切势力迫使朝廷在‘俺答求贡’之时打开边市,使得晋商从开中商人成功转型成了边贸商贩,这份眼界和胆识,咱们北方人谁能不服?”

“只是这几年内阁成了南方人的地盘,晋商忙着和蒙古人做边市生意,这盐政的事儿就渐渐被搁在了一旁。”

佟秉清笑道,

“你怎知是被搁在了一旁,而非从‘明争’变成了‘暗抢’呢?”

佟秉元问道,

“‘暗抢’?晋商既然在明面上争不过徽商,那又能去‘暗抢’谁来补足这盐政的厚利呢?”

佟秉清微笑道,

“自然是建州女真了。”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