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章 抄书的日子(1 / 2)豆芽孢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等大臣们都出去,朱允炆伸了个懒腰,感到一丝疲惫,又感到一丝轻松。疲惫是事身体上的,轻松是心理上的。

不过朱允炆还是觉得赶紧把沙发给弄出来,还是沙发坐着舒服啊。虽然就算成了皇帝没有电视可看,也没有手机可玩,但在力所能力的范围内,朱允炆还是想享受一下后世现代文明的成果的,将其卖给那些大臣贵族,还能充实一下自己的小金库。

。。。。

接下来半个多月,上层建筑的改革有条不紊,朱允炆处理政务的时间大幅度减少,藩王们也正在来应天府的路上,他终于有时间汲取一下他带来的整个世界的营养了。

虽然朱允炆许出去要给的书已经有好几本了,而大明需要的知识更是千千万,但朱允炆还是决定从毛纺织技术开始,虽然上次没有找到,但他觉得是他的姿势不对,换个姿势就行了。毕竟包含整个世界的知识,没有理由找不到毛纺织器械的。

朱允炆最想要的是欧洲尤其是英国的毛纺织,在那一根棉线还没有撬动整个世界之前,英国的毛纺织首先撬动了英格兰,然后影响了欧洲。英国国王历来重视毛纺织业的发展,现在这个时候百年战争已经结束几十年了,英国已经开始出口毛纺织业了。即使能得到现在的英国毛纺织技术,对大明毛纺织结束的发展也很有价值,但是现在出海有太麻烦,去英国一个来回的时间估计大明工匠早就发明出新的机械了,朱允炆从来不怀疑中国人的发明创造能力。

毛纺织业要比棉纺织业复杂,需要的步骤和器械也多,想要大规模生产也比较困难。中原人没有毛纺的基因,虽然奖励已经发出去了,但目前还没有前来领赏,也不知是还没发明出来还是不相信官府,但朱允炆觉得改良的毛纺织机械能提高个一两倍的效率就算很不错了,还需要他来开挂。

没办法,朱允炆在心里叹了口气,继续搜吧。朱允炆低着头看起来像是在批奏章,其实眼前已经浮现出蓝色的搜索框了,在这个搜索框背后就藏着整个世界的知识,就看朱允炆能不能找到了。

上次朱允炆搜“毛纺织机械制造”,并没有搜出有用的东西来,这次朱允炆搜的是“毛纺织技术”,“英国毛纺织技术”,“中世纪英国毛纺织”,等等。然而他发现,仍然没有有用的东西。出来的都是《中世纪英国毛纺织业的迅速发展及其原因,《爱德华三世与英国毛纺织业的发展之类的文章,根本不涉及具体某种技术的原理或某种毛纺织机械的制造。文章中只提到了某些代表性的机械,比如水力漂布机,但只有名字显然是不够的。

实在是找不到了,朱允炆只好去搜英文的,毕竟整个世界来说还是英文的资料多。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朱允炆终于找到与毛纺织机械制造有关的资料了,是在一本叫《剑桥西方纺织品史的书里,估计是剑桥系列书籍之一吧。

书是找到了,但怎么翻译是个大问题,朱允炆读起来都有点费劲,很多词都不认识,更别说翻译了。看着密密麻麻的英文,朱允炆一阵头大,这可真是要了老命了。的搜不着,英文的搜到了翻译不出来。

“唉。”朱允炆摇头叹气,“对不起大明的毛纺织业,朕做不到啊,就算能翻译,朕也没有时间啊。”

“只能看大明的工匠给不给力了。”朱允炆暗暗思忖,“就把思路告诉严震直,让他传下去好了。中国对水力的利用并不充分,而在蒸汽机之前,水力绝对是最重要的能源。”

想到这里,朱允炆把之前搜到的与毛纺织机械相关的只言片语写下来,交给小太监:“你把这张纸交给工部尚书。让他将其贴在悬赏毛纺织机器械的告示旁边,不得耽误。”

小太监匆匆忙忙跑出去,朱允炆终于把毛纺织放在一边了。

这里多说几句,朱允炆对待太监的态度,就跟后世高校各个办公室招聘的助管一样,负责传个话啊,送个文件啊,跑跑腿啊之类的工作,连秘书都不算,只能算个不免费的廉价劳动力,连做文件或修改文件都不用太监。朱允炆没有看不起太监,都是为了讨生活。但朱允炆也不会给太监太多权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言归正传,朱允炆接下来要抄的就是数学书了,首先肯定要把阿拉伯数字给弄出来啊,用汉字来描述数学问题实在是太复杂了,比如:“又有田广十二步,从十四步。问为田几何?

荅曰:一百六十步。

方田术曰:广从步数相乘得积步。

以亩法二百四十步除之,即亩数。百亩为一顷。”

这真的只是《九章算术里一个非常简单的乘法,但用汉字描述出来就是这么麻烦,后面稍微复杂一点的题就更麻烦,所以将数学用符号化势在必行,只是朱允炆还不确定,后世用拉丁字母和希腊字母表示的问题该如何用表示,用偏旁部首?

中国的数学非常发达,但朱允炆要拿出来的第一本书却不想达到后世高数的水平,只需要一本《初等数学就可以了,主要包括四则运算,方程,函数,数列,几何,概率等内容。这本书首先是要给朱允熥和朱允熞用,后面颁发天下作为全国的数学教材,因此不需要那么复杂,都是中国古代早就解决了的问题,就是为了让人们熟悉这一套新的数字体系。

而且朱允炆还要改变汉字的排列方式,从竖排不带标点改成从左到右加标点,1+1=2如果用竖排表示的话看起来太费劲。标点的作用更是巨大,有了标点,就不会有那么多歧义了,中华文字博大精深,没有标点的话一句话有很多种解释,像“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这种,不利于知识的传播。

至于符号方面,朱允炆实在想不出什么办法将其替换掉,东亚各民族的文字没有像希腊文和拉丁文那样的,用做数学符号不太合适。因此朱允炆决定就不换了。至于怎么解释这些文字的来源,原来元朝的对外交往可是很广泛的,很多欧洲人都来过中国,留下只言片语也很正常,就说从中借用的好了。

想好了对策,朱允炆开始下笔了。

“第一章数与运算

1.1 数与运算概述

人类与其他许多动物一样,在远古时代就具有辨别事物多寡的能力,这就是原始的‘数感’,后来逐渐发展成数的概念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