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锦衣卫的事交代下去,朱允炆又清闲了半个月。
这段时间里造纸机和印刷机对外出售了,因为供不应求,采取了限购的方式。按照缴纳定金的顺序,每人可以购买五十台,每台五百两银子。若是某一地已经有人买了,这一地的其余买家的购买价格就涨到百两一台。
即便如此仍然是供不应求。这是不正常的,这些豪商全都要办造纸厂和印刷厂?过一段时间肯定会有大批人倒闭。然后赢者通吃。
诸王办的报纸刚开始发售,每天数量不是很多,仍然在试点,不过效果还不错,可以预见这一新的传播方式的崛起。应天府的报纸是宗人府办的,叫《大明日报,朱允炆准备慢慢将其推广到全国,现在已经发行到应天府以外的扬州府苏州府等地了。
朱允炆还在《大明日报上发表了署名文章,题目叫《少年中国说,没错,就是梁任公的《少年中国说,肯定有那几句“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朱允炆对文章也进行了魔改,耗费了他不少脑细胞,将其中与西方有关的,说历朝历代是“私产”的,与目前的状况不符的全都删掉,自己再加点料进去。有的地方明显能看出来语句不连贯,这有什么办法,朱允炆文采又不行。
发表以后还是引起巨大反响,毕竟是广大人民群众第一次如此近的接近皇帝。而且文章的思想也很有深度,值得探讨。无论是士人还是不识字的农民,都在讨论皇帝陛下的文章,一片赞扬之声。
朱允炆还将文章给了诸藩国,让他们也刊登在报纸上。
朱允炆做的另一件事,就是抄书了。比较重要的是日本和安南等国矿产分布图。朱允炆不会画图,幸好各国进贡的有他们国家的地图,朱允炆就在上面标注上,然后交给诸藩王。
吕宋岛的就比较麻烦,虽然也有吕宋国的地图,但吕宋国太小了,朱允炆发现重要的矿产没在吕宋国的范围内,他只好自己在吕宋国的地图上继续扩展,将整个吕宋岛画出来,并经过超多次修改,才能将矿产位置比较准确的标出来。不过台王派过去的人肯定要吃一番苦头才能找到的。
东北地区的就简单了,在地图上点几个点就行。
忙忙碌碌中,一天有官员来禀报,说是杨士奇已经到应天府。
朱允炆这才想起来,齐王那边正等着他派过去管理人才呢,海禁一事还没解决,移民也还没进行。
“李元,召集内阁诸公,就说内阁开会。”
“是。”李元对此已经是轻车熟路了,目前没有规定内阁全体会议是多长时间开一次,全凭朱允炆喜好或事情的紧急程度,自内阁成立以来,全体会议已经召开过十来次了。国家无小事,这期间却也没有发生多大的事,多数时间是尚书或者都督们说,朱允炆听。
内阁会议不在乾清宫大殿,而在大殿旁边的房间里,面积也不小,足够容纳几十个人,会议室布置和乾清宫差不多,朱允炆坐在上面,下面文武高官对坐,中间留出空来让他们打架,就跟英国议会似的。已经上演过一次全武行了,朱允炆看的津津有味,最后结果不用说,武官那边大获全胜。
据说在那以后各部尚书回家就跟着护卫请教怎么打架。
等到诸公都到齐了,朱允炆才慢慢悠悠的走进来,虽然他离得最近,但重量级人物都是压轴到场的不是?
行完礼,朱允炆开口:“诸位爱卿,宋元时期的海外贸易空前发展,为朝廷带来了大量的税收沿海地区的人民也富裕起来,为什么我朝太祖高皇帝要实行海禁呢?”
户部尚书郁新道:“陛下,我朝新立,太祖高皇帝并未实行海禁,反而建立市舶司,鼓励外邦来大明贸易。但因张士诚、方国珍余党多入海剽掠,故高皇帝在洪武四年颁布诏令,‘濒海民不得私自出海’。其后,在洪武十四年,‘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并将明州改为宁波,希望沿海平安无事。”
“因为倭寇问题严重,高皇帝曾多次派使前往日本,商榷解决倭寇入侵问题,但日本正陷入内乱,几次派使都毫无结果。此后高皇帝加大了沿海禁令,并予以多次重申。”
“这么说来,太祖高皇帝并非是因为想禁止海外贸易而实行海禁,而是因为方国珍等余孽与倭寇的勾结问题?”朱允炆问道。
“正是。”
“那倭寇问题禁绝了吗?”
郁新感觉不好回答,但还是老老实实说道:“回陛下,没有。”
“方国珍等余孽消灭了吗?”
“回陛下,消灭了。”
“是大明消灭的?”
“这。。。方国珍余孽已经与倭寇融为一体,很难将他们彻底区分开来。”
“所以说海禁并没有什么用,朕讲的可对?”
“陛下。臣以为海禁并不只是为了禁绝倭寇。”是礼部尚书郑沂。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