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猜到黄子澄不会甘心,哪怕不削藩也没事,但不能失去皇帝的宠爱啊。
当年黄子澄可是东宫伴读,结果朱允炆当了皇帝,那些东宫的老臣们一个都没得到重用,他们能不急吗?
这次黄子澄不单单是为了自己的前途,还为了以前的东宫辅臣。
其实很多东宫辅臣都是是有职务的,而且品级还不低,黄子澄今天代表的是那些地位较低的读书人。
这些人就是为了陪着朱允炆,就是为了跟着朱允文能有个好前程,现在朱允炆好像把他们忽略了,他们当然着急。
“自陛下登基以来,翰林院上下都盼着能为陛下分忧解难。”进了翰林院坐下以后,黄子澄道。
朱允文觉得,黄子澄在翰林院待了好几个月,皇帝都没有找他,他觉得自己这是失宠了啊。
不趁这个机会赶紧说明白了,以后可就凉凉了。
“黄爱卿报君心切,翰林院当然是有他的作用的,朕还会对其委以重任,黄爱卿到时候可别喊苦喊累。”
对于翰林院的定位,朱允炆还真是没想明白,咨询肯定是要的,但是现在的翰林院不合格,眼光不够长远。
还有就是现在翰林院的事情也很杂,负责修史、修实录、经筵等。
朱允炆登基以后还没开过经筵,要不然说黄子澄有些着急呢,本以为翰林学士可以为皇帝出谋划策,结果到了朱允炆这不灵了。
“陛下,臣等不怕劳累,还望陛下让臣等为君效力。”
凭什么方孝孺一来就有事干,我黄子澄也是先帝委托的大臣,怎么就没这种待遇,整天就在翰林院无所事事,跟一帮文人吟诗作对。
吟诗作对没什么不好,但也得有权力啊。
“朕知道了,朕不会弃翰林院于不顾的,虽然内阁现在分担的事情比较多,你们翰林院也有自己的事要做。”
“这样,朕交给你们一个任务,成立一所行政学院,对一些官员进行培训。”
“陛下,这行政学院是何物,怎样对官员进行培训?”黄子澄听了有些不解。
晚办不如早办,反正以后也是要成立的,现在既然有这个机会,就把这件事交给翰林院吧。朱允炆是这么想的。
“行政学院是培训官员、培养公务人员和政策研究人员、开展社会科学研究和决策咨询的机构。”
“所谓培训官员,就是对中央和地方官员的培训,从布政使司一直到县,都要选择一定的人员到行政学院进行培训,目的是提高官员的行政能力,学习皇帝和内阁的最新诏令和指示。”
“培养公务人员就是对应天府和地方的吏的培训,虽然他们可能没有品级,但是他们是直接面对百姓的,是诏令的直接执行者。”
“从某种程度来说,对吏的培训比对官员的培训更为重要。他们才是决定诏令贯彻的彻不彻底的关键,也是他们让百姓直接感受到官府的存在。”
“所谓培养政策研究人员和进行决策咨询,则是与以前翰林院的职能有些类似,是向朕和内阁提出意见,供朕参考。”
“而开展社会科学研究,则是为了了解国家社会的运行规律,比如人口的增长是怎样一步步加重土地的负担的,大明的土地最多能供养多少人口,为什么一些朝代还没到人口警戒线就出现了严重的危机;或者是城市的发展与扩张,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有何不同;又或者是道德与利益的关系,等等,都可以作为研究对象。”
“黄爱卿能做得到吗?”
黄子澄:“。。。。。”
“陛下,臣驽钝,没有听明白。”
“唉,你看,朕就说给你事你也干不了吧。”
朱允炆知道这有点揠苗助长,西方的社会学也是一点一点完善的,时间以百年为单位,经过一代又一代的社会学家的努力才发展壮大,一开始连社会学这个概念都没有。
朱允炆提出这个也是为了做个尝试,不奢求出什么成果。
但万一出现个对社会学很感兴趣的天才呢?就能极大地促进大明社会学的发展。
虽然这玩意创造不了多少财富,但隐形的利益一点都不必蒸汽机少。
朱允炆的激将法很有效,黄子澄听到朱允炆言语中的不信任,连忙表态:“陛下,臣能做到,将这件事交给臣吧。”
“你都没听懂交给你有什么用,你先将行政学院办起来吧。选址进行校舍的建设并开始教材的编订。”
“这还需要编教材?”黄子澄小心翼翼的问,“用四书五经不行吗?”
“当然不行。”朱允炆提高了声音,“用四书五经的话朕还办这个学院干什么,让他们自己看就行了。”
“编的教材是面向官和吏的,必须要有针对性,能够让官吏提高行政能力。”
“不知道怎么编,就先编编看,编出来后找几个官吏试用一下,有问题随时改,等差不多完善了就可以让大明的官员都来培训了。”
“以后行政学院要开到每个县上去。这件事够不够大?”
“臣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朕是来找方孝孺的,结果在这耽误了这么长时间,翰林院赶紧行动起来吧。”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