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86章 太监总督军(1 / 2)明泽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养病前日,用兵一时。”,作为此次防御的总帅,望南关城头之上的扈国兵部尚书邵廉低声呢喃着,作为扈国的兵部尚书邵廉已经任职八年的时间,在这八年之中这位文官掌军的尚书还真的没怎么上过战场,顶多也就是待在国都缩在内阁,盯着墙上的时局图发表着一些“伟大的”、“奇思妙想”,当然这些出口成章的内容也就是他自己知道而已,毕竟当初的扈国皇帝司马永延太过于优秀,马上能指点江山、马下能够纵横捭阖,自己那些惊才艳艳的绝佳论断是从未起过作用的,但是邵廉依旧认为自己的想法都对,而且不是一般的对。

陪同邵廉站在城头上的是望南关的守将蒲国兴却不住的叹着气,老皇帝忽然间过世了,这对于扈国上下来说都是极为震撼的事情,但是让蒲国兴等武将更加震惊的事情是,新皇帝也就是如今的那位洪昌皇帝,打着“变法”的旗号在国内推行新政,其中一条就是向各边关和边境地州派遣督军,美其名曰是加快边关、边境地州同国都的联系,实际上这些人就是小皇帝派来监视他们的,毕竟这位督军有监督、调动部队的权利,权利甚至是在主将之上。

许多边关和地州将领都不禁疾呼,这是扈国朝廷在文官掌军之后的又一次变本加厉的行径,这充分表明了小皇帝对于扈国将领们充满了不信任,而这种高度的不信任感让蒲国兴极为难过,蒲国兴家是四代从军,几乎每一代人都为保护扈国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就在这种情况下扈国朝廷依然对自己充满了高度的怀疑和警惕,这怎么能让蒲国兴不为之难过呢?

“邵尚书。”,就在邵廉在城头不断观察的时候,一公鸭嗓打破了此间的宁静。

邵廉回过头去,便看到一个身穿着红色蟒袍的半大老头子在一位小太监的搀扶下走了过来,于是邵廉赶忙抱拳微微躬身,“夏公公。”

而包括望南关守将蒲国兴在内的一众将领们也赶忙朝着这位夏公公施礼。

不过面对着这一品大员在内的,一众官员和将领极为恭敬的施礼,这位夏公公非但没有半点的得意和高兴,反而是白眉微蹙,“嗬,尚书大人恐怕是忘了吧”,夏公公说着朝身旁扶着自己的小太监撇了一眼,“孙贼,告诉他们,错哪儿了?”

小太监赶忙颔首,然后朝着兵部尚书邵廉在内的一众官员、将领说道,“皇上钦命夏公公为总督军,你们要喊总督军的。”

小太监的话音刚落,邵廉的眼睛就不禁猛的一抽搐,是啊,小皇帝确实将眼前这个老太监封为了总督军,这老太监叫夏石莲,从司马云明小的时候开始,这个老太监就在他身边服侍直到今天,因此可以说这个夏石莲是小皇帝最信任的人之一。于是在司马云明登基称帝之后,这个夏石莲也算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了,迅速的就成为了如今的皇宫太监大总管,无论是朝内的大臣还是后宫的嫔妃们都得巴结着。

原本所有人都以为这个夏大总管只要不出大错,恐怕会霸着这太监大总管的位子到寿终正寝,但是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就在内阁刚刚将作战计划上报给皇帝之后,皇帝就宣布由兵部尚书邵廉为前线总帅,而这位夏石莲则出任总督军代替皇帝前线督军。

一个一辈子都只是端屎端尿、端茶倒水的老太监,就是黄土已经埋过了眉毛的时候,不但摇身一变成为了扈国大内的太监大总管,而且就在不久之后甚至还荣升为了总督军,这也就意味着这位大字都不识几个的老太监可以调动整个扈国的军队。

合理么?自然是不合理的,这份旨意刚刚传达到内阁之后,内阁的大臣们便在宰相郝柏瑜的带领下面圣去了,一众大臣们是苦苦劝解,但是却根本没有动摇皇帝的心思。

之前变法是皇帝强推的,其中最让人诟病的除了贱籍条陈之外,便是督军的安排,因为皇帝安排的督军基本上都是太监,扈国奉行的是文官治国、文官掌军,可不是宦官治国掌军啊,于是满朝文武无不上书劝解,为此洪昌皇帝甚至还撤换一大批官员,也因为这次撤换彻底激起了扈国朝廷言官的战意,在他们看来,如果这个时候还不站出来的话,恐怕下一次要遭殃的就是他们这些言官了。

于是这群言官便联名上书,要求皇帝收回成命,绝对不能让宦官参与到军政之中,随后言官们还跪在皇帝寝宫外,但是这并不能阻止皇帝的决定,因为在司马云明看来如今扈国有人要反对他,他对于扈国的控制力并不强,也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才导致变法并没有迅速推行,反而是阻力重重,如果国内没有反对他的人了,同时他也对扈国有着高度的控制力的话,那么变法一定会迅速且成功的推行。

于是在安排太监们去劝了几次言官而无果之后,洪昌皇帝司马云明便当做什么都不知道一样,对于殿外的言官们不管也不顾,甚至是躲在寝宫之中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洪昌皇帝在寝宫之中是享受着锦衣玉食、美人在侧,而在寝宫之外跪着的言官们自然就没那么幸运了,头顶并无片瓦,身下并无一棉,不但要承受着风吹日晒雨淋,而且还要忍饥挨饿,因为御膳房也不准备他们的吃食,而他们的家中也没法送饭到宫中。

于是君臣便隔着寝宫的那一道大门开始了对峙,言官们的行为可是急坏了朝中的大臣们,特别是内阁的那些位,于是内阁的那几位赶忙来劝这些言官,但是这些言官们是向来以“圣贤书为标准”,以“铮臣为准绳”,以“死谏为手段”,所以就跪在这里一些时日又如何?只要老子能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只要后人能挑起大拇哥说老子是铁骨铮铮的忠臣就行。于是大臣们的劝解失败了,在言官这碰了一鼻子灰的大臣们又转身求见圣上,希望能让圣上回心转意、收回成命,但是不想他们连碰一鼻子灰的机会都没有,直接吃了闭门羹,而且服侍皇帝的夏公公还传了话,“皇上说了,那群言官爱跪到哪天就跪到哪天,就算跪死在这里,也没有用。变法不能变更,那是皇上为了江山社稷苦思冥想了多年的。”

于是不久之后,确实就发生了言官死谏的事情,在死了几位言官而皇帝依然无动于衷之后,无论是言官们还是大臣们终于相信了皇帝的话就算跪死在这里,也没有用。

于是,言官们一改之前只是跪求而毫无声音的举动,他们依然跪在那里,但是却不断的冲着寝宫发表着自己的见解,而这些见解和看法几乎囊括了洪昌皇帝登基以来的所有事情,重点自然就是洪昌皇帝自以为是的变法,不过在这些言官口中,皇帝引起为傲的变法却变得一分不值。

言官斯文一些的还是说皇帝的变法是不合时宜,而当中有些脾气急躁且不会说话,甚至是直接骂皇帝的变法是“狗屁倒灶”。

一开始洪昌皇帝还能忍一忍,但是让他没想到的是,他这一忍却让外边的这些“该死”的言官更加猖狂起来,领头的几个言官甚至认为皇帝知道错了,开始怕了,只是不好意思承认错误。于是他们出于对于皇帝的回护,认为只要再加把劲儿皇帝就应该能够勇敢的站出来承认错误了。

于是,在他们的错误判断指导下,言官们嘴里的话是越来越不着调,也越来越不是那么回事儿,到最后甚至已经开始大骂皇帝是昏君,要做亡国之君之类的。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