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里面有机械能控制,那就方便的多了。
但如何让机械能和我们的意识相统一,这是一个关键。
也就是得让机甲跟我们的第二皮肤一样,我们想怎么动机械力就能毫不费力的帮助我们怎么动才校
比如你想往前走一步,机械甲就和你同步向前走一步,而不是在机械力的作用下向前走两步,或者走半步。
而且这动作之间还不能迟疑。
不能你现在想要往前走一步,1秒之后机械甲才做出反应,向前走一步,那也不校
这重达半吨重的机械甲必须像我们平时穿的布料衣服一样能够跟随我们的动作做出反应才校
而如果让机甲能够达到这样灵敏的反应效果,一直都是“人类外骨骼”研究者的一大难题。
有研究着认为,如果当我们的通信技术能够达到直接翻译我们脑电脑波的时候,就能够将机甲和我们的大脑神经直接联系在一起,那时候就能够解决我们现在所面临的这个问题。
“机甲”在生物学上讲,就相当于给人体增加了一层外骨骼,让我们的身体能够像蚂蚁一样,抗起比自己重几百倍的重物,在这种机甲之下,一个人可以轻松举起一辆坦克车。
甚至在机甲的一些推动力作用下,我们可以在上飞,甚至只要动力足够大,遨游太空都是有可能的。
甚至人类有可能真的成为动漫里的“高达”。
……
然而机甲的幻想虽然美好,但却很少有国家去研究,以为它的现实意义真的很有限:首先能源就是最大问题,机甲关节多,驱动器就多,消耗的能源就比较大。平衡性也是一个大问题,崎岖点的路就直接趴下了。飞行的话,因为体型巨大,质量太重,挂不了几个导弹,灵活性不够,容易成活耙子。还有材料方面要求也不低,要坚硬质量又轻的金属材料。
而且,自从无人机出现之后,随着我们的科技发展以后的作战,以后的战争将逐渐趋于无人化。
做个挑战者中的那种机器人出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甚至比造一副机甲更为容易。
机甲只是米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提出过单兵骑乘机械武器的理念,但迄今为止,我们只能在一些科幻电影里能够看到它的身影,比如让人印象深刻的老电影阿凡达环太平洋等。
……
余慕生作为生物系的着名可科学家,对于“人类外骨骼设计”这种理念当然并不陌生。
不过他以前觉得,这跟他研究人类长生这种事一样,只是存在理论,真正做起来,那跟“修仙”一样,都是些虚无缥缈的事情。
但当他看到这个机甲设计图中的类神经驱动装置之后,他改变了这种想法。
类神经驱动装置的原理大概是这样的:在机甲内层设计贴合人体的一种传感接受网,人只要在宇航服里像我们平时一样做动作,机械宇航服内的传感接受网受到力的挤压就像饶神经一样,立刻将传感反馈到机芯上去,机芯就像人体的大脑,会立刻做出判断,对机械服的动力装置释放命令,从而引发动力装置做出和人体一致的动作,期间所用的时间不会超过01毫秒。
“这特么才是真正的仿生学啊!”余慕生看着那设计图不由得惊呼道。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