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九章 何以治家国(2 / 2)言不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鸣哥,你可回来了,急死我梁二狗了。”

梁余本想上来拉钟鸣,可看到他身旁威严的上将军,伸出的手又放了回去,斐大成他们更是诺诺不敢作声。

孙落莲看到钟鸣的瞬间,俏脸笑颜如花,想要上前搭话,却不知想到什么,扯着衣角在原地踌躇。

也只有孙老头敢上前搭话,小老头弓着腰走到两人身前,想给上将军磕头行礼,杨延朗却双手将老人扶住道:“老人家照顾小侄良久,对杨某有恩,不必拘谨于礼仪。”

钟鸣也对众人道:“大家别在村头站着,赶紧知会各家,准备佳肴,招待我叔父。”

听少年人此言,孙老头喜出望外,笑道:“真是贵客临门啊,我这就吩咐人去准备。”

但淤泥村中人们吃饱都是问题,哪来的佳肴招待百十兵骑,孙老头刚应下来又做了难,他前思后想只能嘟囔道:“看来得去胡猎户家看看,是否有野味。”

少年人早有准备,他悄声对孙老头说:“孙伯,您不用担心吃食问题,让人去我家取出米缸,做好米饭,我去叫人张罗酒菜,就是兵骑颇多,我和梁黑子几人怕是忙不过来。”

“如此甚好,就知道小钟你有门道。”

闻言,孙老头喜笑颜开,老脸皱得像树皮,负手迈着小碎步去张罗。

少年人扭头又叫过梁余,在他耳边叮嘱一番,梁余频频点头,然后挥手喝道:“兄弟们跟我走。”

一群少年直奔钟鸣家中而去。

今晚是必要的有一场热闹的晚宴,少年人吩咐好以后,又对上将军道:“叔父,我且去家中把东西放好。”

“一同前去吧,我也看看侄儿的住处。”

杨延朗并没有太大的官架子,他对待淤泥村的人很随和,见谁也是报以笑颜。

淤泥村不算大,走在小路上,仍是飘着怪异的味道,四周茅屋韵乱,少年人是习惯了,而上将军则是真的不在意。

念及以前,上将军尸山尸海中拼杀,累了便趴在尸堆里休息,饿了便吃染血的馕饼。

若想人前显富贵,人后必定要受罪。

上将军是吃过大苦,受过大罪的人,对于淤泥村的这种情况他见怪不怪。

一高一矮,银盔白袍的将军与麻衣少年人并肩而行。

走过半座村落,杨延朗也看的差不多,便问:“这村落能在边陲建成这样,也实属不错,看似每家人都有房屋住。”

“年前战乱的时候还有些乱,还是开元年后情况好转,起先大家连口粮也没有,如今能分得百亩良田,吃食便无忧了。”

少年人摇头叹息,又道:“所谓治理国家,无非是国泰民安四字,国泰易,民安难啊!

新唐诺大的山河国土,也不过是叔父这等将领带军三十万,只凭砍杀即可解决,可这千百万的百姓,想要让他们安康,仅是吃饱穿暖一条,便难于登天。

国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只有吃饱了肚子,不挨饿,百姓才不会有叛乱之意,自古朝代更替,那次不是适逢暴君压榨百姓,亦或是天灾人祸,百姓不得安生。

百姓为水,朝堂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番言论可不是位乡野少年人能讲出来的,杨延朗甚为震撼,怪异地盯着少年人看,但少年人的言语又太过偏激。

于是杨延朗反驳道:“国泰民安亦然重要,可国力之强,立于兵骑之盛,若不是我新唐三十万兵甲,七万新唐十三骑震慑前陈,南汉两国,又何来国泰民安,侄儿的话是否过于偏激,对于新唐军事太过轻描淡写。”

少年人哑然,上将军切入点没有错。

只是少年人享受惯了后世的安康生活,对于军兵一事就不太看重,他的思想与这个兵戈相见的时代还是有许些偏差。

“叔父所言也对,只是开元年至,新唐军事自然要后于民事,当下新唐最急之事,还是百姓何以饱腹。

叔父您看这边陲小镇,不过万人耳,即使今日分田,也仅有七成人能吃饱,其余三成人仍要为吃食而苦恼。”

杨延朗不可置否,叹息道:“侄儿所言极是,只可惜,新唐百废待兴,当今君上却痴迷于长生之道,建国以来惫于国事,尊崇白玉京福邸,这新唐之忧,当下无可解决。”

谈及国事,言及上将军心中之痛,言至深处,上将军一时失口,竟然讲出了朝堂之上最大的矛盾。

钟鸣闭口不言,他没有再说下去。

两人谈论之事已是国之根本,再说下去便是大逆不道之言。

举国为尊的唐臻帝李渊可不是他这个乡野少年该谈论的人,少年人不想惹麻烦,也就不再说。

杨延朗见少年人不再言语,也能知道少年人的心意,感叹道:“侄儿年纪轻轻便有这番言论,应为国之栋梁,站在朝堂之上与百官辩论,治理国事,不该委身于这边陲小村落啊!”

少年人爽朗一笑道:“叔父过誉,这一村之事小侄还理不清,何以治天下。”

恰逢两人都不想再说这言论的时候,少年人岔开话头道:“叔父,方才老山魁之事你还未提,侄儿甚是纳闷,不如你给我说说。”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