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集是农村的一大特色。每到赶集日,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通通朝着一个地方蜂拥而去。
集市上面虽说比不上超市里的东西齐全,但是小件物品相对来说还是很多的。锅碗瓢盆、衣服鞋帽等日常用品也算的上是应有尽有,甚至连补鞋、配钥匙在这里都能找到一个摊位,螺丝、纽扣更是不在话下。
赶集不是农家人的专属,守着集市比较近的城里人,也会在赶集日这天拿着布兜或者菜篮子来赶集。
图什么?当然是便宜和新鲜。
集市交易,大部分都是两个终端交易,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价格相较于超市来说自然低。并且集市上面的蔬菜有些还是新鲜蔬菜,甚至有的刚从地里摘下,立马就会被拿到集市上面去卖,连叶子、土都来不及弄掉,直接沾在上面。若是在其他季节,人们在还能在蔬菜上面看到露水。
当然了,集市上面除了地道农家人,也有一部分小贩来卖货。区分是农家人还是小贩,最明显的一个标志就是交通工具。
农家人去集市上面卖货,很多都是骑着自己的三轮车或者自行车。货物不多,一辆车就够了。而小贩来集市卖货,动不动的就开车或者是大卡车,这在夏天最为明显。
夏天集市上面最常见的水果是西瓜,几乎每个集市都能见到它的身影。贩瓜的小贩在集市上面卖西瓜,都是一车一车的拉过来卖,场面相当壮观。当然,买的人也很多。吵吵闹闹中,就把西瓜卖了。
虽说集市上面种类不少,但主场的“C位”还是有的。衣服、蔬菜、肉类和鱼类就是集市上的四大“镇场货”。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家孩子,张励小时候特别喜欢赶集。逢集必赶有点夸张,但只要张少坤和张瑜去赶集,张励必定要跟着。宅男?不存在的,张励小时候和这个词压根就不沾边。
为了避免张励在集市走丢,每次去赶集之前,张瑜总免不了要“叮嘱”一番:“一定要在我视线范围之内,绝对不能乱跑”“想要什么跟我说,不能自己跑去买”等等。反复叮嘱,反复强调,就差印在张励脑子里了。
即便张瑜不断的”叮嘱“,但一到集市上,那可就由不得张瑜了。刚在集市上停好车,张励就跟那脱缰的野马一样朝集市里面跑去。张少坤和张瑜赶紧跟上,张瑜上前抓住张励,用手使劲牵着,就差拿个绳拴着了。
但是赶集,两人不能总看着张励,毕竟来集市是要来买东西的。结果一个不留意,小张励就不知道跑哪儿去了。
可能在书摊前抱着书看,也可能在玩具摊前听老大爷讲解玩具,再或者就跑到鱼摊前看鱼吐泡泡......
这个集赶的,相当累心。
为了避免累心,后来张少坤和张瑜再赶集索性就不带着他去了。每次到赶集日,张少坤就严令要求张励不能出门,待在家里写作业。
那家里哪能关得住张励啊?
张少坤和张瑜前脚刚出门,后脚张励立马推出自行车,把门一锁,骑上车子直奔小伙伴家。拉上几个人,就赶集去了。
口袋里没几毛钱买不了东西,但这能阻止张励赶集吗?绝对不能,他可以不买只逛啊!感受人山人海的氛围,置身其中,看看别人砍价,张励也能收获很多乐趣。
张家人买衣服基本上都是在集市上面买,价格低廉,质量还凑合。农家人,追求穿着板正、舒适,对于款式基本不怎么在意。
款式新颖的衣服,有时候却不适合农家人。因为要下地干活,越是简单大方的款式,越能赢得农家人的喜爱。
就这样,几块甚至几十块的衣服,张少坤和张瑜越买越多。买的越多,压箱底的就越多。
这次年底大扫除,张瑜竟一次性清出来几十件旧衣服。张励看着这一堆衣服,无奈地说道:“你说你俩一味的买买买,买来你俩又不怎么穿,那你俩买这个干啥呢?”
“谁说我不穿,你看这一件,”张少坤拿起一件洗的几乎发白的衣服,“这一件,我结婚的买的衣服,穿了这么些年,你看这质量还好着呢!”
“我看你也是够够的,买来的新衣服不穿,光可着那一件穿。你瞅瞅你这些衣服,有上身(方言:穿过)的吗?”
“有啊,这件,这件,还有这件,这些,这都穿过!”张少坤从那一堆衣服里一件一件的往外拿给张励看。
“只有刚买来的时候穿过吧!”
“谁说的,到季节的时候也穿呀!”
“哼,你看这衣服,一点都不像洗过的样子。那你这都不穿了?”
“想穿穿不下啊,最近胖了,这些都穿不了了。”
“那这扔掉也太可惜了。”
“要不然剪掉绑树枝?”
“太浪费了。对了,要不把它们捐掉吧?”
“捐掉?”
“对啊!捐给那些有需要的人,反正你和我妈也不穿了,捐出去看看谁能穿就给谁,而且我还能得能量呢?”
“能量?”张少坤露出疑惑的表情?
“对,能量,你不玩支付宝不知道。坐公交、交电费、捐衣服都能得能量,然后能量收集齐之后就能在干旱地区种树了。”
“诶,这玩意儿好啊!”
“好吧!你不怎么玩手机,我也就没教给你。你要是想学,等哪天你有空了,我再单独给你演示一遍。”
“那这衣服捐出去就能种树啦?”
“能啊!”
“你不会是在扯呢吧?”
“我扯这个干什么?”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